郝 莉,賀金娥(.陜西省甘泉縣人民醫(yī)院,陜西 甘泉 7600;.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陜西 延安 76000)
小兒消化不良是指患兒長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量減少甚至拒食的一種臨床常見疾病。中醫(yī)古籍中無此病名,但屬祖國醫(yī)學“惡食”、“傷食”等范疇[1]。此病不同程度地影響小兒生長發(fā)育,近年在我國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故受到家長及醫(yī)學界的廣泛重視[2]。筆者具體探討了自制消化合劑治療小兒消化不良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2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消化不良小兒共80例。入選標準: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脾胃不和型辨證標準者;年齡1~6歲;病程>2個月。選擇試驗前1周內未使用其他改善食欲藥物者;經家長或監(jiān)護人同意納入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兒。年齡最小1歲,最大6歲,平均(3.12±0.58)歲。男43例,女37例;病情分布參照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輕度30例,中度38例,重度12例。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4年。按就診順序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兩組小兒的一般資料均衡性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復方消化酶膠囊(韓林制藥株式會社,國藥準字H20030543)口服。1~2歲每次半粒,2次/d,2~4歲,每次2/3粒,4~6歲,每次1粒,3次/d。治療組:給予自制消化合劑治療,組方:藿香10 g、厚樸6 g、茯苓10 g、煮半夏9 g、陳皮10 g、黃芩10 g、蒼術10 g、炒神曲10 g、炒山楂10 g、炒麥芽15 g、甘草39 g組成,水煎100 ml,2次/d,口服。兩組都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療效標準:顯效:食欲明顯恢復,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食欲有所改善,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食欲無改善,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同時治療前后進行微量元素鋅含量的測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P<0.05代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綜合療效對比:經過觀察,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為82.5%,兩組對比經秩和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綜合療效對比(例)
2.2 微量元素鋅比較:經過觀察,兩組治療前鋅含量對比無明顯差異,治療后都有明顯提高(P<0.05),同時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微量元素鋅比較(±s)
表2 兩組微量元素鋅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pmol/L)治療后(pmol/L)t值 P值治療組40 7.65±0.52 9.28±1.62 14.582<0.05對照組 40 7.68±0.58 8.21±1.36 6.899 <0.05 t值 0.126 6.221 P值 >0.05 <0.05
小兒消化不良是兒科常見疾病,主要有兩種病理生理因素:一種是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影響消化功能,消化液分泌減少,酶的活性降低;另一種是受到人體內外環(huán)境的刺激,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消化功能的調節(jié)失去平衡[3]。
臨床中在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時應遵循“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宜扶脾,不宜伐脾,不宜補脾”的原則。自制的消化合劑干預治療的作用機制是該藥能增強小腸平滑肌的蠕動,緩解異常痙攣的雙向調節(jié)作用,促進腸道吸收,提高體內必需微量元素鋅含量[4]。消化合劑用藿香、蒼術芳香化濕助運共為君藥;臣以半夏、陳皮理氣和胃,茯苓健脾利濕、厚樸行氣除滿;佐以黃芩清解積熱,且厚樸、陳皮寓有“氣行則濕化”之義,炒三仙消食導滯。諸藥相合,共奏調和中州、健運脾胃之功。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為82.5%,兩組對比經秩和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鋅缺乏是小兒消化不良的主要發(fā)病原因之一,鋅對維持味覺細胞的迅速再生起著重要的作用。缺鋅時味覺減退,口腔黏膜供養(yǎng)受到影響,易患復發(fā)性口腔炎,進而影響食欲。缺鋅時還可降低與消化功能有關的羥基肽酶A的活力,使消化功能明顯降低。兩組治療前鋅含量對比無明顯差異,治療后都有明顯提高(P<0.05),同時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進食。
總之,自制消化合劑治療小兒消化不良能提高治療療效,提高鋅含量,值得推廣應用。
[1] 孔 祥,尹洪臣.微量元素與小兒疾?。跰].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26-127.
[2] 周躍庭.改良清膽返黃湯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J].北京中醫(yī),2011,2(6):37.
[3] 仝 偉,閆 奇.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厭食癥86例[J].四川中醫(yī),2009,21(10):79.
[4] 董廷瑤,虞盟鸚.治療小兒厭食癥120例臨床觀察[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0,20(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