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華南商貿(mào)職業(yè)學院應(yīng)用外語系,廣州 510650)
隨著經(jīng)濟的全球化發(fā)展,各國各民族之間的聯(lián)系和交流愈發(fā)頻繁。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應(yīng)該多了解其他國家、其他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營造多文化相互融合的氛圍。電影《刮痧》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視角,使我們認識到:在跨文化交際中,不同文化的沖突不可避免。電影以一個中國移民家庭在美國生活和工作為背景,以“刮痧”引發(fā)的一系列事件為線索,向觀眾反映了由于不同地域文化相互碰撞而造成的難以調(diào)和的文化沖突。影片通過一個圍繞著小孩丹尼斯是否受到中國爺爺虐待的法律訴訟過程,將中美文化的各種矛盾沖突最大程度地展現(xiàn)。這部影片對于跨文化交際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在本文中,筆者將通過電影情節(jié)及人物對白,對中美文化中的教育觀、友情觀、科學觀進行分析。
中國文化受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影響深刻。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三綱五常”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主要道德標準。其中,“父為子綱”就是說孩子要服從父親,同時也要求父親必須為孩子做出表率。在中國,父母體罰孩子十分普遍,而孩子不能對父母有任何反對的言行。這是因為在中國家庭中,有明顯的等級之分,年幼的應(yīng)該孝敬年長的。在影片中,許大同掌摑丹尼斯被許父稱為“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成材”。中國家長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人財產(chǎn),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而且認為體罰是教育下一代的有效方式之一。
美國文化崇尚自由和獨立,追求民主和平等。美國家長認為孩子是社會的財富,認為彼此是平等的,父母與子女不僅是親屬關(guān)系也是朋友關(guān)系。美國家長認為自己有義務(wù)尊重子女的思想,保護子女的隱私,保護子女的各種權(quán)利不受侵犯。在影片中,當醫(yī)生發(fā)現(xiàn)丹尼斯背上的刮痕,便認為這個小孩長期受到虐待,于是報告給兒童福利署將丹尼斯隔離保護起來。這是他們認為丹尼斯的權(quán)益受到了侵犯,而這是美國法律不允許的。所以,許大同夫婦不得不通過法律訴訟來要回自己的小孩。這在許大同及許多中國人眼中,完全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從許大同與兒童福利署的Margaret的對白中可以看出:
Margaret: It is the opinion of the CWA that this child has suffered a long-term abuse and neglect. And in order to ensure his safety, he has been moved into the state foster care for safety.
Datong: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I abused my child? It’s crazy. You are talking crazy. I am coming here to take him home. And that’s what I am going to do. Come on.
……
Margaret: Listen, both of you. 48 hours from now, the day after tomorrow at 3 p.m., the court will hold a special hearing and then you will be able to state your case.
Datong:The court? Why do I need to go to the court to get my son back.
Margaret:Because it is the law.
中國人的朋友圈是相互交疊和包含的。中國人交朋友的方式是可以通過親戚、朋友去認識更多他們的朋友,還可以通過拜把子、拜姐妹、認干爹干媽等方式結(jié)交更多的朋友。一個人所有的朋友經(jīng)過互相介紹、交往和聯(lián)系等方式,可以相互熟識并熱絡(luò)起來。而且,中國朋友之間可以分享任何事情,甚至包括個人隱私。
美國人的朋友圈則是相對獨立的。他們可以有工作伙伴、娛樂伙伴、鄰居等多個朋友圈,但這些圈子基本上是相對獨立的,基本上不交疊的。而且,美國人與不同圈子里的朋友分享不同的事情,并不是對哪個圈子里的人都分享自己的全部。
中國人認為,“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對朋友有很大的依賴;中國人還認為應(yīng)該為朋友“上刀山,下油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只要朋友有難就應(yīng)該盡其所能、傾其所有去幫助朋友渡過難關(guān)。當許大同要上法庭訴訟時,他請來好友昆蘭為他辯護。盡管昆蘭是一個專利法的專家,而不是一個家庭法的專家,但許大同相信昆蘭一定會全力以赴的。這在電影對白中可以看出跡象:
John:Family law is a very special land.It’s short time to ask a continuous day of hearing so that you can get someone who is qualified.
Datong:John,you know how much I love Denis!You’re the best lawyer I know and my very best friend.I mean who is ready to help.
John:But I am just a property right lawyer.I knew little about family law.
Datong:Denis is my best creation.I have a property right over him,right? They made a mistake,and all that you should do is to point it out and I can take Denis home.I'm counting on you!
可是,當昆蘭在法庭調(diào)查階段看到記錄有丹尼斯背上刮痕的照片時,他相信了“許大同對丹尼斯長期的體罰和忽視”。此時,美國人的理智戰(zhàn)勝了情感,昆蘭不再為許大同繼續(xù)辯護了。除此之外,昆蘭還出于基督教徒的誠實,出庭作證許大同打孩子。許大同則認為昆蘭出賣了他,因此大為惱怒,甚至為此辭掉工作。在許大同看來,昆蘭背叛了自己,違反了朋友間的倫理道德,不再是值得交往的人。盡管昆蘭嘗試向許大同道歉和做出解釋,但許大同并沒有給他機會,他認為與昆蘭這樣的人應(yīng)該斷絕朋友關(guān)系。從對話可以看到:
Datong:I won’t talk to you!
John:I'm so very sorry.I'm trying to tell you.I couldn’t lie,they knew everything.
Datong:I don’t have the time and intonation to hear you to justify your action.I just want to get my son home and get my wife back.
John:And that’s why more than ever you need the job!
Datong:I consider you as my friend, but you show me out.How dare you expect me to work with you again?
John:I just told the truth.
在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中,“人情”是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情感歸依。通過人情往來,人們發(fā)展、加強和鞏固自己的社會關(guān)系,并由此獲得生活上、工作上的便利,得到物質(zhì)上或精神上的收獲。美國人則受到實用主義的影響,對待朋友時,表現(xiàn)出公私分明,“人”與“事”兩清。在昆蘭看來,在法律面前說實話是理所應(yīng)當?shù)模笥咽桥笥?,事實是事實。在美國人眼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是朋友也?yīng)該接受法律的審查,毫無例外。
為了弄清真相,昆蘭去了唐人街找一名中醫(yī)為他刮痧,并找到了許大同不是虐待丹尼斯的理由。其實,昆蘭并不是一味地懷疑刮痧是否存在,而是放下了傲慢和偏見,對異國文化表現(xiàn)出好奇,然后嘗試去體驗、去理解、去接受。而這恰恰是跨文化交際的正確態(tài)度和做法。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使得中華民族比其他民族更加重視過去,更加看重歷史,做事喜歡引經(jīng)據(jù)典,循規(guī)蹈矩。在社會中,經(jīng)驗、資歷等東西顯得非常重要。美國則是一個只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國家,加之美國是一個由多種族組成的移民國家,很多人是抱著“美國夢”來到美國打拼的,所以美國人更習慣展望未來,重視為將來做規(guī)劃。
中國人普遍有懷舊情懷,即使是隔了很久時間不聯(lián)系,再見面時也會如同當初交往時一般熱絡(luò)。如許父在許大同的獲獎慶典現(xiàn)場碰見了老朋友老霍,彼此都非常高興,兩人絲毫不覺生疏。之后,許父在回國前,去到老霍的墳前,說了自己的心里話,就好像老朋友就在那聽他訴說一樣。而這些,在美國人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美國人認為失去交往和溝通的朋友是很難回到以前的親近狀態(tài)的。
電影《刮痧》圍繞著刮痧是醫(yī)療方法還是虐待展開爭論。在中國,刮痧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一種傳統(tǒng)的自然療法。它是通過用牛角、玉石等器具在人的背部、胸部、額頭等處刮拭,達到使毛細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huán),從而疏通經(jīng)絡(luò)、活血化瘀。刮痧的原理是基于中醫(yī)理論中的經(jīng)脈論,通過刮痧刺激經(jīng)絡(luò),使局部皮膚發(fā)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在影片中,許大同在聽證會上未能用英語解釋刮痧,也未能提供美國醫(yī)學權(quán)威提供的醫(yī)學證明來證明刮痧是一種自然療法。在中國,有著許多歷史悠久的民間自然療法,這些自然療法世代相傳,已被無數(shù)個案驗證過它們的安全性和療效。雖然這些療效沒有科學實驗來印證,但中國人對這些自然療法還是篤信的,這種相信來源于世代相傳的經(jīng)驗。
美國人相信科學和證據(jù)。由于沒有刮痧的歷史知識背景,無論許大同怎么解釋,美國人都不明白許大同在說什么。因為,在西方醫(yī)療解剖科學知識里,并沒有驗證人體有所謂的“經(jīng)脈”。所以他們只能相信“許大同是在虐待丹尼斯”。故事結(jié)尾,當許大同不得不與妻子分居換來丹尼斯回家,大家都不抱希望之際,大同的朋友昆蘭卻親身體驗了刮痧,收集證據(jù),并為許大同洗清冤屈。由此可見,美國人有著注重科學和證據(jù)的嚴謹法治精神。
電影《刮痧》對如何在平等的基礎(chǔ)上,不同文化如何做到充分溝通、求同存異,促進各種文化的和諧共存提供了一種思考方向、一種解決辦法。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文化是至關(guān)重要的。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承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 尊重多種多樣的文明是從事跨文化交際的人應(yīng)有的認知和態(tài)度。伴隨著各國人民日益頻繁的經(jīng)濟和文化交流,不同文化不斷的碰撞和交融,相互影響,相互取長補短,相互尊重,相互融合,共同發(fā)展。
[1]張伯存.《刮痧》的文化分析[J].當代電影,2002(1).
[2]王淑君.重溫電影《刮痧》,解讀文化差異[J].中國校外教育,2010(4).
[3]張繼英.從電影《刮痧》看中外文化差異[J].河南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11(4).
[4]Samovae, Larry . A. 跨文化交際讀本[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