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彩娥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湖北武漢430070)
隨著人工流產(chǎn)及其它的宮腔操作日益增加,盆腔炎患者亦逐漸增多,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婦科疾病。一旦形成慢性盆腔炎,病程纏綿,反復發(fā)作,病情頑固,給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嚴重者可造成不孕、異位妊娠等其它后果。目前西醫(yī)通常用抗生素口服或靜滴治療,在盆腔炎急性發(fā)作時可明顯緩解疼痛,但是對于慢性盆腔炎效果就不甚理想。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采用中藥保留灌腸來治療慢性盆腔炎50例,收到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醫(yī)科門診確診為慢性盆腔炎患者50例,全部病例均參照《實用婦科學》慢性盆腔炎診斷標準確診[1]。年齡最小者21歲,最大者45歲,平均年齡34歲。病程在3~6月以上,部分患者病情反復發(fā)作達數(shù)年之久。
自擬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中藥灌腸方,處方:金剛藤30g,紅藤、天丁、路路通各20g,敗醬草、地丁、蒲公英、土苓、赤芍、野菊花、三棱、莪術(shù)、蛇舌草各15g,當歸、元胡各10g。我院代煎中藥,每次煎煮100ml真空包裝。囑患者排凈大小便,然后取側(cè)臥位,中藥藥液溫度控制在37~40℃之間,按靜脈輸液方法,藥液掛高處,將一側(cè)針頭刺入藥袋,另一側(cè)剪去針頭,排盡氣體,末端涂潤滑油或肥皂水,從肛門插入直腸約10 cm,然后將開關(guān)打開,將藥液灌入腸內(nèi)。灌完后,囑咐患者保留灌腸液1h以上,盡量不上廁所,以利于藥液充分吸收,最好保留至次日臨晨。1次/d,1月為1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經(jīng)期暫停灌腸。
2.2.1 日常護理及健康宣教 交代病人注意事項,注意經(jīng)期衛(wèi)生,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宮腔操作,降低盆腔炎的發(fā)生或加重。注意日常飲食,要以清淡為主,不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向患者交代灌腸的作用與目的,消除病人的緊張心理。
2.2.2 囑咐患者排空大小便 交代病人晚上灌腸,1日1次,灌腸前要排空大小便,這樣有利于藥液的吸收,也可延長保留的時間。若患者有痔瘡,管子的末端可適當多抹點石蠟油或肥皂水,動作輕柔。
2.2.3 注意藥液溫度 灌腸藥液溫度以37~40℃為宜,不能過冷或過熱,否則患者腸道受到刺激后,容易排便而影響藥液的吸收。
2.2.4 要排空輸液管內(nèi)空氣 灌腸時一定要排空輸液管內(nèi)空氣,若輸液管中有空氣殘留,從而導致空氣灌入患者腸內(nèi),容易誘發(fā)腸蠕動,提前排便,并且增加病人的不適感。
2.2.5 注意灌腸的速度 灌腸時速度不可過快,過快可導致便意,并且增加病人的不適感,一般來說2~3min為宜。
2.2.6 輸液管插入深度要適合 保留灌腸輸液管插入深度約10cm為宜,若插入過深,輸液管一端抵著糞便或腸管,從而導致藥液無法灌入;若插入過淺,則無法有效的保留藥液,容易提前排便。
2.2.7 灌腸后最好平臥或抬高臀部 患者灌腸后立即站立,藥液會壓迫肛門引起便意,故囑咐病人灌完腸最好平臥或抬高臀部,若能每晚臨睡前灌腸,保留至次日晨效果更佳。
2.2.8 生活調(diào)理 囑咐患者要注意衛(wèi)生,保持外陰清潔,多做縮肛運動,從而減輕導管刺激,提高治療效果。告知患者要保持充足的休息時間,保持機體處于較佳狀態(tài)。在飲食上以清淡為主,忌酸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戒酒,鼓勵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提高機體抵抗力。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慢性盆腔炎的療效標準,治愈:癥狀、體征消失,子宮附件B超檢查正常;好轉(zhuǎn):癥狀、體征改善,子宮附件B超檢查好轉(zhuǎn);無效:癥狀、體征及子宮附件B超檢查均無改善。
50例患者中,治愈28例,好轉(zhuǎn)1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達92%。
我院自擬灌腸方中所用中藥具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jié)、消除包塊、清熱利濕、消腫鎮(zhèn)痛之功效,方中蒲公英、地丁、野菊花、蛇舌草具有清熱解毒之功;當歸、三棱、莪術(shù)、紅藤、天丁、赤芍、路路通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的功能;敗醬草、金剛藤、土茯苓具清熱利濕之功。從現(xiàn)代藥理分析,本方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可抑制細菌的代謝環(huán)節(jié),阻礙細菌繁殖,調(diào)節(jié)免疫等作用。我院自擬中藥灌腸方灌腸,藥液可通過直腸粘膜直接吸收,并且盆腔內(nèi)靜脈叢豐富,于盆腔的器官形成靜脈叢,藥液通過靜脈叢吸收直接作用于盆腔,從而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環(huán),抗菌抗炎、松解粘連,緩解疼痛。并且通過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使增厚、增粗的附件組織及粘連松解。
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具有操作簡便、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安全性大的特點,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法。我們在心理與操作上對患者進行正確的指導,消除患者緊張與不安的情緒,積極配合治療,以達到最佳的治療。
[1]王淑貞.實用婦產(chǎn)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