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潔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盵1]任何一個國家、民族、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念都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在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中蘊育的。因此,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統(tǒng)文化意蘊進行分析,有利于在揚棄的基礎上繼承和超越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數(shù)千年的積淀中形成了內涵豐富的價值觀念,特色鮮明的價值規(guī)范,以及具有民族傳統(tǒng)的價值標準。事實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包含的種種觀念,都可以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找到源頭。它是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的,具有中國特色思維方式和豐富內涵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基礎上,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包含的價值觀念進行提升和超越,對原有的價值觀念做出新的解釋和概括,它有利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燦爛的思想繼續(xù)流傳,有利于激發(fā)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新的生機與活力??梢姡袊鴤鹘y(tǒng)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理論來源和發(fā)展動力。
中國燦爛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奠定了深厚的精神力量,當前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可以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找到源泉,體現(xiàn)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彰顯與繼承。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第一個層面是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一層面可以看作是從國家發(fā)展角度提出的要求。第一,從古至今,繁榮富強都是國家發(fā)展的首要目標。管子從治理國家和國富民強相得益彰的角度來論述了:“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盵2]雖然古代治國興邦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民財足則君賦斂焉不窮”,[3]是一種狹隘的富國思想,但是促使國家繁榮富強的理念卻一直深入人心。第二,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強調君權的基礎上,發(fā)展出了“民本”思想?!懊裎┌畋荆竟贪顚帯?,[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5]這些都是“民本”思想的體現(xiàn)。第三,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燦爛的古代文明在當時的世界范圍內享有崇高聲譽,遠播歐洲各國,許多國家都曾派人來中國學習和交流。中國在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屬于當時的先進國家。第四,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和諧理念做了非常透徹的研究和解讀。儒、釋、道三家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和諧共生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昂蛯嵣铮瑒t不繼”,[6]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典表述,萬事萬物具有多樣性和差異性,卻可以統(tǒng)一協(xié)調發(fā)展,是真正的和諧。這種以兼容并蓄的態(tài)度共生共存,以合理有序的態(tài)度謀發(fā)展流傳千年,對我國當代社會發(fā)展有重要啟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第二個層面是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一層面可以看作是從社會屬性角度提出的要求。第一,自由是人類的天性,是人類思維的本質特征。先秦時期的老莊,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東晉的陶淵明都是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代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是文化自由的一種表現(xiàn)。第二,原始社會時期,由于生產資料集體占有,所有成員共同勞動,共同分享,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侗阕印ぴ戸U》中便有“曩古之世,無君無臣”[7]193的描述,沒有君臣區(qū)分,人人平等。這種渴望平等的觀念一直保留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第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成為孔子對夏商周時代社會公正的經典描述。對于侵占公共財產來滿足個人私欲,有志之士也給予強烈的批判?!蹲髠鳌の墓四辍飞暇陀羞@樣的描述:“縉云氏有不才之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盵8]第四,中國古代社會對“德治”十分重視,強調用君主和官員自身的良好品行來引導和教化百姓。但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仍有許多“法治”觀念存在,戰(zhàn)國時期的法家學派便十分強調法治的重要性?!胺ㄕ?,編著之圖籍,設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盵9]韓非子強調要制定和頒布法律,用法律來管理百姓?!盀橹握撸帽姸峁?,故不務德而務法。”[10]他認為治國之道重在用法律來禁止作惡,因此要重視執(zhí)法用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第三個層面是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一層面可以看作是從公民建設角度提出的要求。第一,在中國古代歷史中,有著許許多多的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屈原投江而死,勾踐臥薪嘗膽,岳飛英勇殺敵,文天祥舍生取義等故事家喻戶曉。由于中國傳統(tǒng)社會家國同構的格局,子女把對父母的“孝”延伸為臣子對君主的“忠”。于是,古代社會提倡的愛國很大程度上等于忠君。第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可以看作是古人盡心做事的一種表現(xiàn),無論是從事哪個行業(yè),都能做出自己的成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盵11]這是北宋儒學家張載對自己人生理想的描述,從中不難看出他致力于發(fā)揚儒學,以儒學治國的強烈愿望。第三,誠信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為重要的價值觀念之一。春秋時期,“信”的概念得到確立并廣泛傳播。信守諾言,言出必行成為衡量人們品行的重要標準?!靶?,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盵12]同時,對當時社會中存在的違背誓言和盟約的人進行強烈的批判?!吧倮偸嫌胁徊抛?,毀信廢忠,崇飾惡言,靖譖庸回,服讒蒐慝,以誣盛德?!盵7]190第四,友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墨子提出了“兼愛”的觀念,即平等地、無差別地愛所有人,其境界非常之高,以期做到“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盵13]《尚書》中則對友愛的作用進行了描述,堯帝“克明峻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xié)和萬邦,黎民于變時雍”,[14]他以個人的良好德行,使九族、百姓、萬邦、黎民都相互友愛,這給了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一個良好的啟發(fā)。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這種數(shù)千年來的文化積淀貫穿于每個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也引導著每個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然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當前中國社會積極培育的價值觀念,它的理論來源和實踐總結是多方面的。這就需要在揚棄的基礎上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方法途徑和思想內容進行提升與超越。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當前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它應當時刻秉承吸收先進理論,符合客觀實際,緊跟時代變化的態(tài)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提升與超越,就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為依據(jù),以國際格局和時代背景為視角。
第一,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過數(shù)千年的積淀,已經深深地扎根于國民心中。馬克思主義是關于人類社會的科學的理論,指引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斷取得成功。當前,多種社會思潮激蕩使得我國的文化建設面臨著空前復雜的情況。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就會大量涌現(xiàn)。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但要從傳統(tǒng)文化角度挖掘思想淵源,更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捍衛(wèi)國民的思想文化陣地。
第二,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為依據(j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fā)展成績,政治上在國際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文化上科技和教育進一步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五位一體”的格局正是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依據(jù)。當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現(xiàn)階段培育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應當是符合中國當前實際的價值觀。
第三,以國際格局和時代背景為視角。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包含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源泉,然而國際形勢已經發(fā)生深刻變化,時代發(fā)展瞬息萬變,一些價值觀念的內涵已經發(fā)生變化,亟需做出新的回應與解讀。在這種情況下,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與世情、國情和黨情相聯(lián)系,與當前的熱點問題、矛盾焦點聯(lián)系起來,深刻把握時代脈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但汲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更深受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及時代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在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也要對傳統(tǒng)文化做出了新的解讀和闡釋。
第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根本要求。中國古代的富國思想主要是為了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而我們當前所要實現(xiàn)的國家富強,是涵蓋所有成員,促進中華民族整體復興的富強觀念。中國封建社會盛行的“民本”思想雖然也重視人民生活,但其實質不是民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提倡的“民主”有本質不同。中國古代文明在以農為本的時代里始終處于世界前列,然而近代以來,統(tǒng)治者閉關自守、盲目自大的統(tǒng)治方式使得中國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文明提上重要地位,就是要復興中華文明,恢復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所提倡的“和諧”觀念,進一步擴大了它的內涵和外延,小到與鄰人相處,大到國際關系,都能體現(xiàn)出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和諧理念。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觀念,恰恰是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昭示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美好前景,是振奮人心、鼓舞精神的價值觀念。
第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些觀念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早已存在,在當代中國卻有著不同的含義。自由、平等是古代仁人志士不斷追求的目標,但由于階級和所處時代的局限性,這種理想只能是空想和奢望。經過無數(shù)革命志士的流血犧牲,才建成多數(shù)人自由而平等的當今社會,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和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自由、平等的理念逐漸變?yōu)楝F(xiàn)實。當然,自由、平等都是有范圍的,肆意的自由和平等是不存在的,我們所提倡的自由平等觀念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和法律道德約束下的自由平等,是適應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由平等。中國封建社會重視德治,也曾經提倡過法治,但是在封建社會皇權鼎盛和等級森嚴的制度中,最終都化為了“人治”,公正也難以保障。今天,我們提倡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就是為了保障人民利益的公平公正??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觀念,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社會進步和文明的重要標志,是黨和國家始終奉行的根本理念。
第三,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及相關文件中多次提出,貫穿于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以及個人品德之中,是公民道德規(guī)范的基本內容。在皇權鼎盛的封建社會,古人把愛國情感寄托于忠君之上。今天,我們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仍然提倡要愛國,但是我們愛的是自己的祖國,而不是某一兩個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提倡的“敬業(yè)”觀念,是要引導公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發(fā)揮個人的才干,這就是對公民個人的負責和對國家的報效。中國傳統(tǒng)的誠信價值觀對于今天社會上存在的各種經濟不誠信、學術不誠信、日常生活不誠信現(xiàn)象有著重要的警示作用。當今社會節(jié)奏加快,生活壓力倍增,使得當代社會亟需提倡“友愛”的觀念??梢?,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些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再提倡的價值觀念,更應當是當代中國公民所遵守的價值追求和道德規(guī)范。
[1]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2]管子·治國[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37.
[3]管子·揆度[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14.
[4]尚書·五子之歌[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107.
[5]孟子·盡心下[M].北京:中華書局,2006:324.
[6]國語·鄭語[M].濟南:齊魯書社,2005:253.
[7]抱樸子·詰鮑[M].濟南:齊魯書社,2005.
[8]左傳·文公十八年[M].北京:線裝書局,2007:191.
[9]韓非子·難三[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51.
[10]韓非子·顯學[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86.
[11]張載集·拾遺·近思錄拾遺[M].北京:中華書局,1987:376.
[12]左傳·僖公二十五年[M].北京:線裝書局,2007:130.
[13]墨子·兼愛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52.
[14]尚書·堯典[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