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鵬,羅 堃,余 意
冠心病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戚文航[1]教授研究小組對上海市12家三級甲等醫(yī)院的2 400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病因調查發(fā)現(xiàn),冠心病由1980年的31.1%上升至2000年的55.7%,成為各病因之首。在美國和歐洲,冠狀動脈疾病在心力衰竭病因中占左室收縮功能不良患者病因的2/3,高齡組(>80歲)冠心病所占比例甚至達到90%[2,3]。因此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診斷與治療是目前醫(yī)學研究熱點問題及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本研究分析中醫(yī)證候與心功能分級之間的相關性,以期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中醫(yī)臨床辨證客觀化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8年7月—2011年7月在武漢市中醫(yī)院心內科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57例。以男性居多,構成比為54.62%。年齡多集中于60歲~80歲,占82.07%。從心功能分級看,心功能Ⅲ級患者人數(shù)最多,其次為心功能Ⅱ級、Ⅳ級者。
1.2 診斷標準 冠心病診斷標準:參照WHO關于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4]。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參照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5]。心功能分級標準:參照1982年美國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中醫(yī)辨證標準:參考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今日中醫(yī)內科》,中醫(yī)藥學高級叢書《中醫(yī)內科學》中有關心衰、喘證、水腫病標準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分類代碼》標準,同時參照《中藥新藥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1.3 納入標準 基礎心臟病為冠心?。氂泄谛牟〉脑\斷依據(jù):如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證實;或冠脈CT證實;或既往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或心電圖有病理性Q波;或有心電圖負荷試驗及放射性核素檢查支持)。有冠心病癥狀及體征;超聲心動圖檢查,符合慢性心力衰竭B、C階段診斷標準者。45歲≤年齡≤75歲。簽署知情同意書,被調查者自愿參與。
1.4 排除標準 合并嚴重瓣膜疾病、心包疾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急性心肌梗死(4周內)、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炎、嚴重心律失常伴有血流動力學改變。合并肺心病、急慢性肺栓塞引起的肺動脈高壓、近半年內腦卒中者。合并嚴重的肝功能不全(肝功能指標值>正常值2倍)、腎功能不全、血液系統(tǒng)等原發(fā)病,惡性腫瘤、糖尿病合并嚴重并發(fā)癥、甲亢、甲減等嚴重內分泌疾病。目前并發(fā)感染:①發(fā)熱;②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10×109/L,中性粒細胞>85%;③胸片提示有片狀陰影,三者之一。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精神病、傳染病患者。
2.1 血瘀證與超聲心動指標的關系 與非血淤證相比,血瘀證患者主動脈瓣內徑(AAS)、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IDs)明顯增大,左室短軸縮短率(FS)、射血分數(shù)(EF)顯著減低(P<0.05)。詳見表1。
表1 血瘀證與超聲心動指標的關系
2.2 Logistic回歸分析 以超聲心動20項指標為自變量,血淤證為因變量,進行二值Logistic回歸分析。血瘀證患者2項指標進入回歸方式,分別為AAS、ASS(P<0.05)。詳見表2。
表2 血瘀證與超聲心動指標的回歸分析結果
冠心病心力衰竭血瘀證心臟結構及功能有改變,收縮末期容量和內徑依賴于收縮狀態(tài)、后負荷和左心室質量,測定收縮末期內徑和容積可以得到收縮功能的決定因素[6]。Curtis等[7]研究表明,EF值低于45%的心力衰竭患者,其升高的EF值與死亡降低呈線性相關,為預后的強預測因子。左心室容量為病理重構的標志,也是加重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8]。
本課題組前期研究工作發(fā)現(xiàn),基于循證理念的中醫(yī)客觀化是中西醫(yī)銜接的橋梁[9-18],客觀化的指標對于提高中醫(yī)辨證診治有重要作用及意義,從多層面多角度探討中醫(yī)證候的客觀化,任重而道遠。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非血瘀證相比,血瘀證患者主動脈瓣環(huán)內徑、左室舒張末期內徑明顯增大,F(xiàn)S、EF顯著減低(P<0.05)。Logistic回歸分析,以超聲心動20項指標為自變量,血瘀證為因變量。血瘀證與超聲心動指標的回歸分析結果,血瘀證患者冠心病心衰出現(xiàn)血瘀證的可能性較大。
[1] 戚文航.上海市1980、1990、200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流行病學及治療狀況調查[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1):24-27.
[2] Ho KK,Anderson KM,Kannel WB,et al.Survial after the onse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n Framingham heart study subjects[J].Circulation,1993,88:107-115.
[3] Cowie MR,Wood DA,Coats AJ,et al.Incidence and etiology of heart failure.A population-based study[J].Eur Heart J,1999,20(6):421-428.
[4] 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xié)會及世界衛(wèi)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lián)合專題組的報告.關于缺血性心臟病命名和診斷標準[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79,9(1):607.
[5]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2):3-23.
[6] Suga H,Sagawa K,Shoukas AA.Load independence of the instantaneous pressure-volume ratio of the canine left ventricle and effects of epinephrine and heart rate on the ratio[J].Circ Res,1973,32(3):314-322.
[7] Curtis JP,Sokol SI,Wang Y,et al.The associ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mortality,and cause of death in stable out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J Am Coll Cardiol,2003,42(4):736-742.
[8] Cohn JN.Structure basis for heart failure:Ventricular remodeling and its pharmacological inhibition[J].Circulation,1995,91(10):2504-2507.
[9] 張鵬,趙慧輝,陳嬋,等.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見證候和證候要素的現(xiàn)代文獻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0,12(6):32-35.
[10] 張鵬,付莉,逯晶晶,等.慢性心力衰竭臨床橫斷面信息采集表的制定及評價[J].中醫(yī)雜志,2010,11(6):26-29.
[11] 張鵬,劉鵬,賀勁,等.冠心病病人血脂改變與中醫(yī)證型關系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8(12):46-48.
[12] 張鵬,劉鵬,徐偉建,等.368例冠心病冠脈病變特點與中醫(yī)證型的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8(11):86-89.
[13] 張鵬,徐偉建.中醫(yī)證型與冠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5(2):101-103.
[14] 杜睿凱,張鵬,劉鵬,等.慢性心力衰竭常見證候、證候要素與癥狀對應性現(xiàn)代文獻研究[J].中醫(yī)雜志,2012,53(2):151-154.
[15] 余意,羅堃,張鵬.17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臨床資料與心功能分級的相關性分析[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2,34(09):46.
[16] 余莉,張鵬,劉鵬,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臟指數(shù)、左室質量指數(shù)與中醫(yī)證型的相關性研究[J].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14(1):63-64.
[17] 楊康,杜睿凱,張鵬.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常見中醫(yī)證型與心臟超聲結果關系的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1,7(11):9-11.
[18] 劉鵬,張鵬,杜睿凱.慢性心力衰竭常見癥狀、證候及證候要素分布特點的現(xiàn)代文獻研究[J].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14(4):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