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鴻銘其人其文"/>
李鈞
(曲阜師范大學 文學院,山東 曲阜 273165)
文化英雄 不朽傳奇
——辜鴻銘其人其文
李鈞
(曲阜師范大學 文學院,山東 曲阜 273165)
辜鴻銘融通中西,捍衛(wèi)中國傳統(tǒng),輸出中國文化,是一個立場堅定的文化守成主義者。他抨擊時政,嫉惡如仇;臧否人物,不遺余力。其道德文章,鏡鑒來者。辜鴻銘是一個真正有操守、有風骨的文化英雄,其思想是中國現(xiàn)代思想史進化鏈條上的重要一環(huán),其著作則在文學、文化與思想史上具有超越時代的不朽價值。
辜鴻銘;傳統(tǒng)文化;文化守成主義;文化英雄
辜鴻銘是中國近代文化思想史上的一個箭垛式人物。他對于中西文化傳統(tǒng)的著述,他對于人物時事的評論,都立場鮮明,切中肯綮。而反對他的人無法在體系上顛覆他,便進行人身攻擊,丑化詆毀,以致他被涂抹成了一個文化小丑、一個頑固守舊的老古董,后世流傳下來的似乎只剩下“茶壺茶碗”論、“小腳之美,美在其臭”論和小辮子之類的趣聞軼事①如陳福郎《國學騎士辜鴻銘》(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竟然“想象”出如下故事:辜鴻銘逛八大胡同、新加坡華商李華慶的夫人夢琴是辜鴻銘初戀情人、古德諾之女凱莉是辜鴻銘與法國女郎露娜的私生女、凱莉與辜鴻銘兒子辜自強發(fā)生不倫之戀、辜氏父子易娶、北大學生性解放、女記者姚佩珍是一個交際花而且認梁士詒為“干爹”、姚佩珍還是一個性冷淡者等等。這樣低俗的“傳記”既無學術(shù)價值更無文學價值,既無“國學”更無“騎士”精神,有的盡是對傳主的歪曲和對讀者的誤導。,以及“怪杰、瘋子、狂士”之類的標簽,而很少做出嚴謹?shù)那疤嶙穯枺核麨槭裁纯窆??他到底說過什么?他是在什么背景下說這些話的?他的學說有道理嗎?……對于歷史人物,研究者即使不抱敬畏之心,也起碼要做到“同情的理解”,把他當作一個“人”來看待,而不能以“事后之明”求全責備,更不能把他簡化成一個符號。
近讀黃興濤等譯編《辜鴻銘文集》、黃興濤《閑話辜鴻銘》、伍國慶等編《文壇怪杰辜鴻銘》和高令印、高秀華合著《辜鴻銘與中西文化》等著述,雖然其中關于辜鴻銘生平事跡的
述記多有沖突歧見之處②黃興濤等譯編:《辜鴻銘文集》,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黃興濤:《閑話辜鴻銘》,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伍國慶等編:《文壇怪杰辜鴻銘》,岳麓書社1988年版;高令印,高秀華著:《辜鴻銘與中西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其中《辜鴻銘與中西文化》在校對方面有瑕疵?!段膲纸芄鉴欍憽匪蘸m、溫源寧、羅家倫等人的回憶文章存在事實舛誤與歧義;兆文鈞所記也有辜氏自我美化之嫌。因此,要想從字縫間看清歷史真相,并非易事。,但綜合起來卻能使人對辜鴻銘有了一個較全面的了解,最終覺得:辜鴻銘是一個真正有操守、有風骨的文化英雄,其思想是中國現(xiàn)代思想史進化鏈條上的重要一環(huán),其著作則在文學、文化與思想史上具有超越時代的不朽價值。
辜鴻銘1856年6月③多數(shù)著述稱辜鴻銘生于1857年,而震瀛《記辜鴻銘先生》等認為他生于1856年;《辜鴻銘與中西文化》考證認為辜氏生于1856年6月。生于馬來西亞檳榔嶼,1928年4月30日歿于北京寓邸。生時轟轟烈烈,死時窮愁寂寞,那種“暗暗的死”,讓人不禁心生英雄末路之嘆。
辜鴻銘幼年時就表現(xiàn)出超強的記憶力。其父辜紫云先生為涵養(yǎng)他的道德操守,曾帶他記誦《大悲咒》,父親讀一句,他背一句,辜鴻銘竟然笑瞇瞇地全部背誦下來。這給辜紫云的好友、橡膠商布朗(Forbes Scott Brown)留下極深印象。1870年,辜鴻銘隨布朗去歐洲游學。臨行時父親對他說:“‘只有兩件事我要叮囑你,第一,你不可進耶穌教會;第二,你不可剪辮子。’……我想著父親的教訓,忍著侮辱,終不敢剪辮子?!雹俸m:《記辜鴻銘》,《文壇怪杰辜鴻銘》第5頁,岳麓書社1988年版。辜氏此聯(lián)取自蘇軾七絕《贈劉景文》:“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說明,辜鴻銘留發(fā)辮首先是因為“孝”。而資料顯示,他并非一直留辮:他去歐洲后,因為發(fā)辮不合風俗,一度剪發(fā),西裝革履。重留發(fā)辮很可能在他1881年從新加坡回中國后②辜鴻銘1882年前后幾年居留香港而未直接來大陸,除了學習漢語,是否還為留全發(fā)辮?,可以說他是一個懂得“入鄉(xiāng)隨俗”之人。至于他在辛亥革命后仍保留辮子,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他自稱是個人的“審美觀”,二是胡適所說“立意以為高”,三是表達反抗社會的意志,四是忠于傳統(tǒng)文化(但絕不僅是忠于清廷)?!螞r清政府1910年就下詔允許百姓剪辮子,而民國政府成立不久即不再強行剪辮。另據(jù)1928年9月16日《申報》載文統(tǒng)計:截止當時(辜鴻銘已于此年4月去世),僅北京各色人中就有男辮子4689條。[1](P13)因此,后人實在沒必要揪住辜鴻銘的辮子不放。
與所有留學生一樣,辜鴻銘首先要過語言關。布朗教授辜鴻銘學習語言的方式“很中國”,那就是讓辜鴻銘強記《浮士德》、《莎士比亞戲劇》、《法國革命史》和《伊利亞特》等西方經(jīng)典著作,等背熟之后再給他講評。辜鴻銘的語言天賦令人咋舌:僅一年時間,他不僅掌握了德、英、法和希臘等語言,而且領悟了歐美詩歌、戲劇和散文藝術(shù)真諦?!髞硭貒鴮W習漢語,據(jù)說是遵奉張之洞建議,從背誦《康熙字典》開始的;他深研漢學,則是在沈曾植引導下從背誦儒學經(jīng)典開始的?!诖丝梢姡浴八烙浻脖场狈绞絹韺W習語言,中外同理,概莫能外。辜氏成才案例也讓人得到如下啟示:聰明人而肯下笨功夫研習經(jīng)典,方能成就大器。
布朗在教授辜鴻銘語言的同時,還教他學習數(shù)學、物理和化學。布朗家有實驗室,所以辜鴻銘學習數(shù)理化能知行合一,自然能學得好、記得牢。因之,辜鴻銘到歐洲一年后便入萊比錫大學工科學習③多數(shù)文章稱辜鴻銘初赴歐洲即至英國,而兆文鈞《辜鴻銘先生對我講述的往事》說辜鴻銘先至德國,高令印、高秀華著《辜鴻銘與中西文化》也從此說。兆文鈞跟隨辜氏學習六七年,因而此文較為可信。否則,辜鴻銘1870-1874年間的生平事跡將是一段空白。當然,兆文鈞《辜鴻銘先生對我講述的往事》也有不合史實處,如關于瓦德西曾在巴黎流浪的記載,應是辜鴻銘的自我美化或者借機嘲諷瓦德西。,1874年獲土木工程學文憑。畢業(yè)之際,布朗帶辜鴻銘游歷巴黎、倫敦、柏林、愛丁堡等地,一來增加他的見聞,二是讓他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辜鴻銘最終選擇入愛丁堡大學文科,師從《法國革命史》和《英雄與英雄崇拜》的作者卡萊爾。因為布朗與卡萊爾熟識,辜鴻銘得以常去卡萊爾家,聆聽卡萊爾父女談話并深受其影響。
1877年4月,辜鴻銘從愛丁堡大學畢業(yè)獲得文學碩士學位,當年5月即入巴黎大學學習法學與政治學,1880年取得博士學位。很多人說,辜鴻銘在歐洲游歷11年,精通9種語言。我認為這是可信的。至于說他一生獲授13個博士學位,則無從考證,據(jù)說辜鴻銘對文憑滿不在乎,統(tǒng)統(tǒng)弄丟了。
辜鴻銘1880年回到檳榔嶼,被派到新加坡海峽為殖民地政府服務。不久,留法回國的馬建忠途經(jīng)新加坡④洪治綱主編《辜鴻銘經(jīng)典文存》(上海大學出版社1008年)“前言”第3頁說:辜鴻銘在新加坡海峽殖民政府任職“三年后”遇到馬建忠,也就是說至少是1883年才遇到馬建忠。后文又說辜鴻銘1882年“轉(zhuǎn)往香港數(shù)載”。在時序、時差上前后沖突。史料記載,馬建忠1880年(光緒六年)由法國回到中國天津,在李鴻章幕府辦理洋務。所以,辜鴻銘遇見馬建忠應是1880年的事。這樣的常識錯誤,恰好證明了辜鴻銘研究的薄弱。,與辜鴻銘談中國文化,辜氏由此對中國心向往之,遂辭職,棄穿西裝革履,改服長袍馬褂。1882年輾轉(zhuǎn)至香港專心學習漢語,研讀中國經(jīng)籍,深為陶醉,并匿名在1883年10月31日至11月7日的《字林西報》連載《中國學》札記,批判多位西方漢學家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誤讀?!鉴欍懞葱l(wèi)中學的思想文化路徑由此奠基。
1885年,辜鴻銘在楊玉書(汝澍)和趙鳳昌引薦下,入張之洞幕府,任洋文案和稅務督辦,協(xié)助興建學堂,處理海關事務和中外訟事,推薦漢陽兵工廠專家,收集西方信息,所做工作不一而足,展示出多面才華。張之洞此后歷任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和軍機大臣等職,辜鴻銘除1905-1908年任黃浦江治河督辦三年在外,都伴隨張之洞左右。而辜鴻銘入張之洞門下后最感幸運的就是遇到了沈曾植。沈曾植引導辜鴻銘研讀儒學經(jīng)典,辜氏因此而學造淵源,道升堂奧,不禁喟然興嘆:“道固在是矣,無待旁求?!毖鄹哌^頂?shù)墓鉴欍?,唯獨對沈曾植極為謙恭:“有人說我聰明,殊不知我的聰明,何能與沈老前輩相比。中國有三個聰明人——周公、紀曉嵐、沈曾植?!盵2](P91)他的“狂”與“謙”在這段話中委婉地傳達出來。
辜鴻銘一直保持著好學精神,即使入幕張之洞門下之后,還訂了30多份外國報紙和500余種各國雜志,[3](P59)以便收集西方列強的動態(tài)信息,為張之洞剖析時局,講因應之道。同時,辜鴻銘的外交才能也漸漸顯露出來,比如1891年,俄儲與希臘世子至鄂訪張之洞,間以法、俄、希臘語私語,“欲避人知”,不料辜鴻銘皆明察,令客人“大益駭”,敬佩不已,臨別時以鏤皇冠的金表相贈??梢哉f,辜鴻銘已成為張之洞的貼身智囊,后世研究者認為“張之洞的中體西用說確實是主要來源于辜鴻銘的思想”[4](P360),應非虛妄之說。
辜鴻銘一生最輝煌的時段當數(shù)他在庚子事變前后的外交活動。他不僅與張之洞、劉坤一共同商定“東南互保”“江南獨立”(“不是獨立,而是備戰(zhàn)”)大計,而且代為擬定和戰(zhàn)計劃書,計劃書最后一條明確指出:“調(diào)動全國軍、民、男、女、老、少,小孩也要教育他們,仇視敵人,效法當年西班牙組織游擊隊對付法國拿破侖的辦法。無論戰(zhàn)爭打多少年,有多大損失、犧牲,也不能向敵人投降。如果投降了,中國就要被瓜分,神州大陸將永遠淪陷為各國的殖民地?!盵2](P94)可以說這是中國現(xiàn)代“持久戰(zhàn)”“游擊戰(zhàn)”軍事思想的濫觴。
為了完成庚子和談,張之洞將辜鴻銘推薦給李鴻章和奕劻,令其與八國聯(lián)軍總司令瓦德西直接洽商。辜鴻銘因此而逐步升遷外務部員外郎、侍郎、左丞等職。辜鴻銘向李鴻章分析聯(lián)軍內(nèi)部的矛盾,主張運用緩兵計和離間計,從內(nèi)部瓦解敵軍的聯(lián)盟;他揭破了俄國人的陰謀,將列強原計劃索取七億兩白銀的賠款數(shù)額一再壓低,顯示出高超的外交智慧。雖然辜鴻銘已謀求到了降低聯(lián)軍索賠要求的機會,但李鴻章病體不支,想盡快結(jié)束這場恥辱而漫長的談判,遂于1901年9月7日與十一國代表簽署了四億五千萬兩白銀的賠款協(xié)議——李鴻章在簽字后回到家就大口吐血,捱至11月7日病歿。
和議已定,無法更改,但辜鴻銘并未罷休,而是通過著文立說爭取國際輿論。他批判列強行為有違國際法例,更失道德底線,特別指出德國人堅持樹立克林德碑是對中國人的極大侮辱,并預言德國必遭報應:“辜氏雖然普通極佩服德人之優(yōu)點,但是據(jù)他意思早晚德國必亡于這武力主義。這種主義發(fā)生一種罪惡,在中國人眼光比任何罪惡還壞,這就是蠻橫,不識輕重,一味恃強,有傷恕道?!盵5](P241-242)這種詛咒式的預言,果然報在德國在一戰(zhàn)、二戰(zhàn)的失敗上,真是一語成讖,報應不爽。
由于辜鴻銘為張之洞做了大量工作,張之洞就有意給他一個肥差,讓他出任黃浦江治河督辦。但辜鴻銘1905-1908年任此職期間拒不受賄,且以法理懲辦中外貪污者。因為他一貫廉潔,所以“生平無積蓄。國變后,貧不能自存。”[6](P150)同僚趙鳳昌更稱其“服膺古訓,言理財必先愛民,言圖功必先律己。嚴操守,尚氣節(jié),詆物質(zhì)享用者為賤種,醉心西籍者為喜其費解而自欺?!盵7](P577)在“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時代,辜鴻銘能如此清正自守,真是難能可貴。
1910年,清廷鑒于留洋回國杰出人員的貢獻,賞嚴復、辜鴻銘、伍光建等文科進士,詹天佑、魏瀚等工科進士。但張之洞1909年去世后,辜鴻銘在仕途上失去了依憑,加上他對袁世凱等大人物多有嘲諷,得罪了無數(shù)權(quán)要,致使自己陷于孤立無援之地,遂于1910年辭去外務部職務,就任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校長。但好景不長,辛亥革命爆發(fā)后,辜鴻銘因為反對暴力革命而與師生發(fā)生齟齬(詳見下文),遂辭去校長,居留青島、北京等地,一來避禍,二來閉門著述。
辜鴻銘這樣自絕于“革命”,也就等于自絕于時代潮流,此后的他可謂一路“下坡”。1913年辜鴻銘擔任英俄日法德“五國銀行團”翻譯;也是從1913年起,辜鴻銘被聘至北京大學任教, 1917年又被蔡元培續(xù)聘。辜鴻銘在北大先后教授英國文學、拉丁文、易經(jīng)、世界史等課程。在羅家倫等北大學生回憶中,辜的“課堂里有趣的故事多極了?!盵8](P14)
蔡元培離開北大后,辜鴻銘也于1920年辭去教職,擔任日本人在北京創(chuàng)辦的《英文北京日報》總編輯,兼任日本人在天津辦的《華北正報》“特約撰述” 。有學者稱辜鴻銘曾不無傷感地說:“中國人不識得古董,所以要賣給了外國人。”[9](P152)其實,北大并未與他鬧到不相往來的地步,反而是禮遇有加,直到1923年還請他到北大演講。而1920年前后,辜鴻銘在西方學界聲譽正隆,毛姆1921年來中國訪問時,特意登門拜訪他并寫下《辜鴻銘先生訪問記》。
1924年10月到1927年秋天,辜鴻銘因《華北正報》主辦者鷲澤推薦、日本大東文化協(xié)會邀請,赴日本講演東方文化。辜鴻銘一度想定居日本,因為他覺得日本“完全繼承唐之文化,迄今猶燦爛地保存著,是以極望日本能肩負發(fā)揚東洋文明之大任?!盵10](P32-33)但沒想到日本大不易居,辜鴻銘去日本不久即遭冷遇,到1927年時已貧不能自存,于是決定去臺灣依其族人。當他從橫濱乘船離開日本時,僅有薩摩雄次一人送行。其中緣由,薩摩雄次的文章避而不談[11](P332-342),似有難言之隱,這也留下了辜鴻銘生平研究的一個空白點。
辜鴻銘本想到臺灣投奔族人辜顯榮,但因事不諧而返回北京。張宗昌得知辜鴻銘返國,意欲聘其出任山東大學校長,但辜因病未能到任,1928年4月30日病歿于北京寓所。辜鴻銘晚年幾乎到了清貧的地步,去世后幸有溥儀賞銀治喪,才不致顯得過分寒酸?!洞蠊珗蟆返葓罂?月1日雖載其傳略和遺像,但仿佛只給人們一點茶余飯后的談資罷了。
中國20世紀初的思想主潮是唯新唯西,但辜鴻銘卻“反其道而行之”,始終如一地捍衛(wèi)中國傳統(tǒng),輸出中國文化。作為一個立場堅定的文化守成主義者,他已成為中國近代文化思想史上的一道別樣風景,他以融通中西的異見卓識為自己樹起了一座文化英雄的雕塑。
辜鴻銘之所以高度贊揚中國文化,首先與卡萊爾和布朗影響有關。辜鴻銘在愛丁堡大學求學時,與卡萊爾父女過從甚密。卡萊爾所說“人類的一線光明是中國的民主思想”、“西方徒有民主制度,沒有民主精神”以及“革命越艱難成功越偉大,社會越進步”等觀點,對辜鴻銘一生思想起到了決定性影響。[2](P81-82)而布朗也與卡萊爾一樣抨擊歐洲資本主義制度,認為“倫敦、巴黎、華盛頓、紐約是世界上最大的強盜大本營,什么英皇、英后、法國總統(tǒng)、美國總統(tǒng),他們都想掠奪世界的資財,奴役世界的人民,包括本國人民。”[2](P83)辜鴻銘在后來的著述中,常以中國傳統(tǒng)思想為武器,輔之西哲卡萊爾、羅斯金、歌德、莎士比亞、阿諾德、紐曼、愛默生和伏爾泰等人的理論,來批判西方社會制度乃至黑格爾等人的哲學思想。加之他對自由主義、社會主義等西方最新潮的政治哲學能如數(shù)家珍,因而總能一語中的,切中肯綮?!虼?,羅家倫說辜氏“善于運用中國的觀點來批評西洋的社會和文化,能夠搔著人家的癢處,這是辜先生能夠得到西洋文藝界贊美佩服的一個理由”[8](P18),恐怕并不全面。而另一位當代學者說,辜鴻銘著作“震動歐美漢學界,風行一時,正好適應了西方人對自身文化傳統(tǒng)的懷疑心理和向東方尋求精神解脫之路的需要,甚至還影響了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思想。”[12](P79)此說也有自我矮化之嫌。須知:會通中西,方有真知卓見;唯有共識通識,才能令人折服。當年德國人不僅譯刊辜鴻銘的著作,而且組織辜鴻銘俱樂部和研究會研究其思想;不僅奧斯瓦爾德·施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是受了辜鴻銘的影響而寫出,而且有的德國學者這樣要求他們的學生:不懂辜鴻銘就不能參加學術(shù)討論會。而德國學者奈爾遜教授這樣稱贊辜鴻銘:“他鄙棄一切高官厚祿,只為科學研究、信仰自由而生,在受壓抑的大多數(shù)愚昧無知的蕓蕓眾生中以‘極少數(shù)’自處,現(xiàn)在他仍然在一如既往地為真理、正義和人道而斗爭?!盵13](P489)也就是說,辜鴻銘學說是因為深藏著“真理、正義與人道”,才令西方人信服的。我想這才是本質(zhì)性的評價。那么,中國學界對辜鴻銘的貶抑,是否出于“自我懷疑”的潛意識?!
在批判西學的同時,辜鴻銘大贊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以及“十三經(jīng)”等諸子典籍。他對中國文化是如此自信:
歐洲宗教要教育人們:“做一個好人”;而中國的宗教則要人們:“做一個識禮的好人”;基督教叫人“愛人”;而孔子則叫人“愛之以禮”。這種義禮并重的宗教,我稱之為良民宗教。我相信,對于歐洲人民,特別是那些正處于戰(zhàn)爭災難之中的歐洲人,那些不光要制止戰(zhàn)爭而且要拯救歐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歐洲人來說,良民宗教將是一種使其受益無窮的新宗教。不僅如此,他們還會發(fā)現(xiàn)這種新宗教就在中國——在中國的文明中。[14](P16)
我認為,在那樣的時世中,辜鴻銘堅持“尊王”和文化輸出,絕非“保守”一詞可以涵蓋,因為這實在是一個關乎文化自信、提振民心民氣的大事。他的愛國情懷、民族自尊,令后人心生景仰。
辜鴻銘不僅認為中國政治、文化比西方各國高明得多,而且認為中國人心靈完美和諧,具有良好的道德宗教。他說“中國人的性格和中國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純樸(deep,broad and simple)”,而西方人性格遠沒有這樣優(yōu)美和全面。他1901年的《尊王篇》 (即《總督衙門論文集》)、1911年的《中國牛津運動故事》、1915年的《春秋大義》(即《中國人的精神》)和1917年的《怨訴的聲音》(黃興濤譯為《吶喊》)等,都傳遞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和密碼。他還在1898年以英文譯述了《論語》,1906年譯述了《中庸》,為中國儒學經(jīng)典的輸出做出了重要貢獻?!诠鉴欍懼?,王韜曾協(xié)助傳教士雅理各翻譯了《論語》、《中庸》、《大學》、《孟子》、《尚書》、《詩經(jīng)》、《春秋左傳》等七種儒學經(jīng)典,但這些都是有學問的漢學家的“硬譯”,因為缺少對中國文化、人性的深切感悟而難以做到“信達雅”。而辜鴻銘采用譯述方式,證以西哲名家之語,從而成為一種人類共享的精神資源,便于西方人理解中國文化真諦。
辜鴻銘極力褒揚中學而貶抑西學,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今天看來,他的言論的確存有偏頗,但仍然可以當作別樣的鏡鑒。試述評其要點如下:
——他說中國不需要憲法,因為中國人民有極高的道德憲法——廉恥觀念;中國只適合君主專制,而不適于議院制和報館制[15](P175-192)……這是辜鴻銘對中國政治傳統(tǒng)的過度美化,他不察:正是所謂“以德治國”才導致中國古代政制成為“一筆胡涂君子賬”。關于這一點,只需看看黃仁宇《萬歷十五年》即可明了。
——他將東西文明對立起來,認為歐洲人性本惡,而中國人性本善;中國人重心,西方人重腦;中國文化是道德的,而西方文化是拜金主義、軍國主義的,是世界大戰(zhàn)之源。他說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是由中國傳播到歐洲,再由歐洲傳播到美洲的;西方的議院制和報紙等政治形式,在中國古已有之……這種“西學中源”說是他深受詬病之處。
——他1896年寫《上湖廣總督張書(丙申)》,1908年寫《上德宗景皇帝條陳時事書》,反對行西法和新政,認為這是欲以魔鬼接引中國人進天堂。他在《義利辨》中更是明確談到:“今夫新學也,自由也,進步也,西人所欲輸入吾國者,皆戰(zhàn)爭之原也?!彼?911年在《字林西報》發(fā)表文章,稱辛亥革命為“新學”拳民暴亂;他認為“革命者憎恨滿人,因為他們認為滿人妨礙了這種發(fā)展。然而,滿人并不是真正的障礙。正真的障礙是治體缺乏活力,和當權(quán)者的無能?!⑿麘鸭捌渫锏墓杨^政治集團才是導致這一障礙的真正原因。”[16](P481)還認為辛亥革命帶來的“真正的災難,我說過,不是這場革命,而是革命以袁世凱當上共和國總統(tǒng)而告終,因為它意味著群氓已經(jīng)將整個中國踩在腳下?!盵17](P286)中國人將因此變得粗俗、丑陋、庸俗……這些觀點中有“片面的深刻”,卻也不乏卓越的智慧。
——他在五四運動時期反對學生罷課,又于1919年7月12日發(fā)表《反對中國文學革命》,認為文言文絕不是“死文字”,質(zhì)疑胡適等人的學養(yǎng)。在他看來,“漢語是一種心靈的語言、一種詩的語言,它具有詩意和韻味,這便是為什么即是古代中國人的一封散文體短信,讀起來也像一首詩的緣故。所以要想懂得書面漢語,尤其是我所謂的高度優(yōu)雅的漢語,你就必須使你的全部天賦——心靈和大腦、靈魂和智慧的發(fā)展齊頭并進?!盵18](P94)語言的“合理的分法”,應當是簡單欠修辭的語文,通行的語文和高級優(yōu)雅的語文三類(按日本魚返善雄的日譯本作“平服語言、制服語言和禮服語言”三種),或者“普通會話的或日常事務用語”、“低級古典漢語”和“高級古典漢語”,各取所需即可,實在沒有必要使白話文獨活。[18](P91-92)這樣的多元語言觀,避免了二元區(qū)分“白話與文言”而造成的“你死我活”的爭論以及“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之間的對立。
——辜鴻銘不僅反對“文學革命”之類的話語炒作,也反對“拉大旗作虎皮”式的拜孔教??捉虝?913年在曲阜正式成立,以康有為為總會長,標榜“昌明孔教,救濟社會”。辜鴻銘看透了這是為袁世凱政府服務,因而頗不以為然。他在一次宴會上對胡適說:“我上回聽說(康有為——引者注)的孔教會要去拜孔子,我編了一首白話詩:‘監(jiān)生拜孔子,孔子嚇一跳;孔會拜孔子,孔子要上吊?!壬业陌自捲姾貌缓??”[19](P3)由此可知,辜鴻銘尊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卻絕不“迂”。從相關史料可知,辜鴻銘雖然與新文化主將們在觀點上相左,但胡適、羅家倫、林語堂等并未將其視作死敵,反而覺得他是一個風趣可愛之人;林語堂更是于1934年9月在《人間世》雜志第12期上推出了一期辜鴻銘紀念專集,征求辜氏傳志和英文著作,還親譯了勃蘭兌斯(林譯為“勃蘭得斯”和“勃蘭德司”)和溫源寧的文章?!终Z堂1935年去美國后,同樣用英語寫“中國故事”,評介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知是否受了辜鴻銘的啟發(fā)和影響?!
今天重讀辜鴻銘著述,越來越覺得陳寅恪所撰《王國維紀念碑文》中的幾句話高度概括了那個時代的文化守成主義者,也最適合評價辜鴻銘:“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焙笫缹W人可將這段話作為評判辜鴻銘這類歷史人物時的參照圭臬。
辜鴻銘贊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卻絕不愛屋及烏地袒佑當世人物。相反,他抨擊時政,嫉惡如仇;臧否人物,不遺余力。辜鴻銘自謂“賦性疏野,動觸時諱”,[20](P411)可說有自知之明;《清史稿》稱其“好辯,善罵世”,亦可謂識人之論。由此也可以發(fā)現(xiàn)辜鴻銘不受時人歡迎的原因:他像《皇帝新裝》里的那個孩子,時時戮破真相;他有學問卻不世故,什么事情只要看透了就口無遮攔地說出來。這樣的性格在醬缸式的中國,是混不下去的。
我們不妨看看他罵了誰,為什么而罵——
他在張之洞的宴會上大罵皇帝與太后。其《愛民歌》曰:“天子萬歲,百姓花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要知道這是1902年的事情,其罪可誅九族。
他批評李鴻章和奕劻。他在庚子和談這一重大的外交活動中,認識到“李鴻章實在是個庸人”。[21] (P314、332)但是很不幸,當時的中國形成了“李鴻章及其粗鄙不堪、腐敗至極的寡頭政治集團”。[21](P315)辜鴻銘更在李鴻章簽署庚子賠款協(xié)定后說:“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倍鴳c王則“是一個大悲觀主義者,因而也是一個玩世不恭的犬儒”,不僅沒有思想,而且結(jié)黨攬權(quán),納賄賣官,“對錢財本身懷有卑鄙無恥的貪婪之心”。[21](P332)——辜鴻銘沒有像中國人那樣“畏大人”。
他批評上司張之洞。辜鴻銘認為圣人之道以民為本,要藏富于民,而張之洞“帥天下以富強,而富強未見,天下幾成餓殍,此蓋其知有國而不知有身,知有國而不知有民也。此即可見其學之不化處?!逼洳≡凇吧崂硌詣荨保灸┑怪?。[22](P427)——一派“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氣概。至于端方等人更是不入辜氏法眼,遂作《翩翩佳公子》等文加以諷刺。
他依西人之例,判定袁世凱是“賤種”。西人說“凡我西人到中國雖寄居日久,質(zhì)體不變,其狀貌一如故我,此貴種也。若一到中國,寄居未久,忽爾質(zhì)體一變,碩大蕃滋,此賤種也?!币驗椤百v種”是貪得無厭的,而袁世凱這樣的暴發(fā)戶正是“嗜欲深者”。[22](P434)他又說“袁世凱的所作所為,表明他連一般的道德品質(zhì)、一般的廉恥和責任感都不具備,甚至連小偷和賭徒也不如?!盵21](P289)“那些骨子里卑鄙無恥的人,如袁世凱,他們那無良心的、乃至于荒淫無度的生活,只能使他們變得越來越肥,油膩膩,矮墩墩?!盵21](P356)正因如此,衛(wèi)禮賢稱“辜鴻銘是袁世凱最傷腦筋的死對頭?!?/p>
他批評康有為等維新派人品卑劣,虛夸不實?!斑@些人自稱是愛國主義者,其實浮躁、貪圖名利,野心勃勃,既沒有治事經(jīng)驗,又缺乏判別能力。他們要求連根帶枝一塊的改革和飛速的進步,毫不顧及可能會遇到的困難,甚至于連毀滅帝國也在所不惜。其目的,只是為了滿足自身的虛榮和野心。他們愚蠢地想象,由此便可以輕而易舉地獲至西方民族那般的富強和繁榮。這就是康有為及其黨徒的那一派?!盵24](P22)
他批評辛亥革命和民國政治,認為這是群氓時代到來了。事實證明,所謂“民國”實在是“民不聊生的國度”:1912年至1927年的16年里,北京政府先后換了13位總統(tǒng),46任內(nèi)閣;地方軍閥擁兵自重,在北方形成了由英美支持的直系軍閥和由日本培植的皖奉軍閥;在南方則有英美扶植的滇桂集團。這些軍事力量相互傾軋,一時間中國大地上內(nèi)戰(zhàn)頻仍,僅大規(guī)模的軍閥混戰(zhàn)就有1918年段祺瑞征西南,1920年直皖戰(zhàn)爭和粵桂戰(zhàn)爭,1922年第一次直奉之戰(zhàn),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zhàn)和江浙戰(zhàn)爭等等,連綿不斷的戰(zhàn)爭加上軍費苛捐、匪亂天災……再反觀辜鴻銘的言論,不能不佩服他的先見之明。
當“世界潮流浩浩湯湯,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之時,大多數(shù)人會隨波逐流,被裹挾也好,主動投身也罷,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shù)人都是“識時務者”。辜鴻銘卻始終堅持一個立場,更重要的是,這個立場是他在古今中西的坐標上做了比較后的自覺認同,而非像絕大多數(shù)人那樣是被灌輸?shù)?。辜鴻銘說:“現(xiàn)在中國只有二個好人,一個是蔡元培先生,一個是我”,[8](P18)因為前者始終革命,而他自己則始終?;?。——實際上,這句話是在諷刺中國人“無特操”,而他用一生書寫了“風骨”兩個大字。
有一個流傳頗廣的傳說:辜鴻銘曾于1913年與泰戈爾一起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最終泰戈爾得了獎。且不論這傳說是否屬實,單就辜鴻銘的文筆而言,的確有過人之處,尤其是他處于中國文學由古典進入現(xiàn)代的關節(jié)點上,實在是“進化鏈條”上的重要一環(huán)。但既有的研究成果卻很少評論“作為文學家的辜鴻銘”,因而本文對辜鴻銘的文章略加點評。
辜氏文章屬于大散文范疇,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紀實(歷史)散文。辜鴻銘有著強烈的歷史意識,自身又參與中國近代史上的諸多大事件,經(jīng)歷豐富,閱人無數(shù),其《尊王篇》和《中國牛津運動故事》將近代中國的重大事件進行了細致書寫,極具歷史價值。辜鴻銘的紀實散文深受卡萊爾《法國革命史》的影響,同時吸收了《史記》和《資治通鑒》手法,賡續(xù)了中國傳統(tǒng)文學“文以載道”思想,形成了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就思想而言,他堅持英雄史觀,以大人物、大事件為主線紀事,著實比稗官野史、今古傳奇之類更加吸引讀者;就敘事技巧來說,辜鴻銘因為視通古今故而能縱橫捭闔,因為學貫中西故而能旁征博引,因為時有新見故而常夾敘夾議——他的紀實散文中常有類似“太史公言”的“余曰”,溫源寧稱辜“好用I say二字”,[25](P9)他的議論有著不為尊者諱的“強項令”風骨,“善善而惡惡,褒正而嫉邪”,顯示出過人的史才、史學、史識與史德;就文筆而言,則流暢曉易,論由史出,邏輯綿密,言之成理,發(fā)人深思;就立場而言,他對中國文化的自信恒定如一,當?shù)闷稹暗赖挛恼隆敝??!啾扔诮赖哪切岸嘧儭薄吧谱儭钡拇笕宋飦碚f,辜鴻銘“慎終如始”的立場真值得尊敬。
第二類是文化散文。其文集《吶喊》《中國人的精神》《辜鴻銘論集》以及《讀易草堂文集》中的大部分文章即屬于此類。辜鴻銘的文化散文具有體系性:他通過評述“中國文明的歷史發(fā)展”,闡揚“中國古典的精髓”,辨析“東西文明異同”,堅信“中國文明的復興”;他立意在捍衛(wèi)中國傳統(tǒng),旨歸在輸出中國文化,優(yōu)勢在于中外比較研究。其文化散文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善于借題發(fā)揮,大題小作,從一個小的切入口入手,卻能得出根本性的文化發(fā)現(xiàn)。二是善于知識考古,探賾發(fā)微。比如考證“道”“義”“帝”“妾”“婦”等字的起源以論證自己的觀點。三是善于“近取譬”,抓住實質(zhì),創(chuàng)新命名,形象生動。比如他將“中庸”譯為“人生指南”,將“春秋大義”譯為“中國人的精神”,將“洋務運動”譯為“中國牛津運動”;再如他將歐洲那種只重視數(shù)量而不重視質(zhì)量的現(xiàn)代教育體制稱為“不完善的半教育”:
目前歐洲現(xiàn)代半教育制度的一般產(chǎn)品——實際上乃是魔鬼的化身。魔鬼最顯著的特性,正如我們從彌爾頓那里所得知的,其積極面表現(xiàn)為:高傲、狂妄、自負、野心勃勃、放肆、不服管制,根本不承認和敬畏道德法則或別的什么東西。所有這些特性你們都可以在不完善的現(xiàn)代教育體制的一般產(chǎn)品中找到,如果你碰巧遇上一個強悍的性格粗暴者的話。魔鬼本性中的消極面則表現(xiàn)為:卑鄙、無情、嫉妒、猜疑,以及對于人、人的本性和動機乃至通常一般事物的悲觀主義。所有這些特征,你們同樣可以在現(xiàn)代不完善的教育體制的一般產(chǎn)品中找到,如果你碰巧遇上一個性情軟弱者的話?!拖窠裉煳覀冊跉W洲見到的、正在進行的“科學殘殺”,那被稱之為文明產(chǎn)物的戰(zhàn)爭一樣。導致當今一切事務陷入巨大困境之中或缺乏道德社會秩序的真正道德原因,如果人們追本溯源,將發(fā)現(xiàn)它正是理智的退化、不完善和衰落的產(chǎn)物。這種理智的退化、不完善的衰落,又是現(xiàn)代由國家支持的然而卻是錯誤的教育體制,或更確切地說不完美教育制度,即過分地重視教育數(shù)量而不求教育質(zhì)量的必然結(jié)果。[26](P549)
這樣的觀點至今仍有借鑒價值。我可以大膽地說:“五四”新文化運動主將如陳獨秀、李大釗等人那些比較東西文明的論說文,遠不及辜鴻銘的文章更能抓住實質(zhì),原因就在于辜鴻銘更加博學多聞,正如凌叔華的評價:“他大概是沒出娘胎,就讀了書的,他開口老莊孔孟,閉口歌德、伏爾泰、阿諾德、羅斯金,沒有一件事,他不能引上他們一打的句子來駁你。別瞧那小腦袋,裝的書比大英博物院的圖書館還多幾冊吧?”[27](P138)
第三類散文則是隨筆雜文。這類如匕首投槍的“隨想錄”式的文章集中在《張文襄幕府紀聞》中。辜鴻銘用這類散文諷刺時政,臧否人物,如他面折盛宣懷貪贓枉法,[28](P430)或諷刺官商、買辦、闊紳:“蓋今日中國,大半官而劣則商,商而劣則官。此天下之民所以幾成餓殍也。《易傳》曰:‘損上益下,謂之泰;損下益上,謂之否?!盵29](P430-431)這些言論即使放在今天也若有所指。他的隨筆散文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諷刺揶揄妙語連珠,如他批評中國官員的浮夸不實:“中國之亡,不亡于實業(yè),不亡于外交,而實亡于中國督撫之吹牛屄也?!袢沼戎袊?,必從督撫不吹牛屄做起?!盵30](P438)他因為精通法學哲學,故其隨筆散文邏輯性強,層層遞進,令人折服,如《翩翩佳公子》寫道:
學問有余而聰明不足,其病往往犯傲;聰明有余而學問不足,其病往往犯浮。傲則其學不化,浮則其學不固。其學不化則色莊,其學不固則無恒。色莊之至,則必為偽君子;無恒之至,則必為真小人。張文襄學問有余,而聰明不足,故其病在傲。端午橋(端方)聰明有余,而學問不足,故其病在浮。文襄傲,故其門下幕僚多偽君子;午橋浮,故其門下幕僚多真小人。昔曾文正曰:“督撫考無良心,沈葆楨當考第一?!庇嘣唬骸敖斩綋峥紵o良心,端午橋應考第一。”或曰:“端午橋有情而好士,焉得為無良心?”余答曰:“朱子解善人曰:‘質(zhì)美而未學?!宋鐦騽t質(zhì)美而未聞君子之道者也,聰明之人處濁亂之世,不得聞君子之道,則中無定主,故無恒,無恒之人雖屬有情,亦如水性楊花之婦女,最易為無良心事。吾故謂督撫考無良心,端午橋所以當考第一也。……雖然,既曰質(zhì)美,端午橋亦可謂今日之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盵31](P436-437)
就近代邏輯散文而言,辜鴻銘比法學家章士釗的文章更明晰;就批判的膽識和文風的犀利而言,辜鴻銘的隨筆比魯迅更勝一籌——魯迅是不與政府、達官為敵的。
辜鴻銘持守“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的立場,對內(nèi)批判政治弊病和吏治腐敗,對外則捍衛(wèi)中國文化和民族尊嚴;他有清正自守的風骨,不貪不腐,不為五斗米折腰,所以無欲則剛;他遵循“君子不黨”的原則,不奉迎,不虛偽,“不拜客”[32 ](P473),所以至察無友——他不無自傲地說:“我既不是舊黨之人,也不是所謂新黨,如果有人問我屬于什么黨,那我的回答是:‘我屬于中國黨。’”[33](P298)他口快心直,無所顧忌,可謂樹敵多矣?!麣⑷肓艘粋€無物之陣,儼然一個中國的唐吉訶德。
卡萊爾將英雄分為六類,其中有“作為文人的英雄”一類:“真正的‘文人’必定有一種神圣,不論這個世界是否承認它:他是世界之光,是這個世界的‘教士’——像一個神圣的火柱,引導世界在其黑暗的漫長途程中穿過‘時間’的荒野?!盵34](P179)卡萊爾還將英雄的性格特質(zhì)歸結(jié)為“忠誠”。依此標準,辜鴻銘無愧為一個忠誠的文化英雄。有學者說:“鴻銘畢竟一代奇才,雖其恃才玩世,之無可疵,但此正如浮云之掩月,無所損其光輝。只是以其才學,竟于國計民生無所裨益,而至窮愁伲街,以終其生,這就不能不令人為之惋惜!”[35](P42)可謂“同情之理解”。
郁達夫曾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隸之邦,一個有英雄而不知尊重英雄的民族則是不可救藥的生物之群?!蹦敲?,“我們今天如何看待辜鴻銘”這個問題似乎與辜氏本人無多大關系,卻能考量出后來者的精神高度:我們當然不必固守傳統(tǒng),堅執(zhí)“祖宗之法不可變”,但也不必自我矮化,事事“唯新唯西”;我們固然不用美化辜鴻銘,但也不能佛頭著糞,將其涂抹成一個小丑、簡化為幾則笑話,因為那只能照出自己不學無術(shù)、無知無畏。
[1] 黃興濤.閑話辜鴻銘[M].??? 海南出版社,1997.
[2] 兆文鈞.辜鴻銘先生對我講述的往事[A].文壇怪杰辜鴻銘[M].長沙: 岳麓書社,1988.
[3] 王成圣.突梯滑稽辜鴻銘[A].文壇怪杰辜鴻銘[M].長沙: 岳麓書社,1988.
[4] 高令印,高秀華.辜鴻銘與中西文化[M].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5] [丹麥]勃蘭得斯.辜鴻銘論[A].林語堂譯.文壇怪杰辜鴻銘.長沙: 岳麓書社,1988.
[6] 羅振玉.外務部左丞辜君傳[A].文壇怪杰辜鴻銘[M].長沙: 岳麓書社,1988.
[7] 趙鳳昌.國學辜湯生傳[A].辜鴻銘文集: 下卷[M].??? 海南出版社,1996.
[8] 羅家倫.回憶辜鴻銘先生[A].文壇怪杰辜鴻銘[M].長沙: 岳麓書社,1988.
[9] 震瀛.記辜鴻銘先生[A].文壇怪杰辜鴻銘[M].長沙: 岳麓書社,1988.
[10] 孟祁.記辜鴻銘[A].文人剪影[M].重慶: 重慶出版社,1986.
[11] [日]薩摩雄次.追憶辜鴻銘先生[A].辜鴻銘文集: 下卷[M].??? 海南出版社,1996.
[12] 陳子善.梁實秋寫辜鴻銘[J].明報月刊,1989(5).
[13] [德]奈爾遜.《吶喊》譯者前言[A].辜鴻銘文集: 上卷[M].海口: 海南出版社,1996.
[14] 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序言[A].辜鴻銘文集: 下卷[M].??? 海南出版社,1996.
[15] 辜鴻銘.憲政主義與中國[A].辜鴻銘文集: 下卷[M].海口: 海南出版社,1996.
[16] 辜鴻銘.關于時局致《字林西報》編輯的信[A].辜鴻銘文集: 上卷[M].??? 海南出版社.
[17] 辜鴻銘.中國牛津運動故事[A].辜鴻銘文集: 上卷[M].海口: 海南出版社,1996.
[18] 辜鴻銘.中國語言[A].辜鴻銘文集: 下卷[M].??? 海南出版社,1996.
[19] 胡適.記辜鴻銘[A].文壇怪杰辜鴻銘[M].長沙: 岳麓書社,1988.
[20] 辜鴻銘.《張文襄幕府紀聞》弁言[A].辜鴻銘文集: 上卷[M].??? 海南出版社,1996.
[21] 辜鴻銘.中國牛津運動故事[A].辜鴻銘文集[M].??? 海南出版社,1996.
[22] 辜鴻銘.廉史不可為[A].辜鴻銘文集: 上卷[M].??? 海南出版社,1996.
[23] 辜鴻銘.賤種[A].辜鴻銘文集: 上卷[M].??? 海南出版社,1996.
[24] 辜鴻銘.我們愿為君王去死,皇后呀![A].辜鴻銘文集: 上卷[M].??? 海南出版社,1996.
[25] 溫源寧辜鴻銘[A].林語堂譯.文壇怪杰辜鴻銘[M].長沙: 岳麓出版社,1988.
[26] 辜鴻銘.孔教研究之三[A].辜鴻銘文集: 上卷[M].??? 海南出版社,1996.
[27] 凌叔華.記我所知道的檳城[摘錄][A].文壇怪杰辜鴻銘[M].長沙: 岳麓書社,1988.
[28] 辜鴻銘.王顧左右而言他[A].辜鴻銘文集: 上卷[M].??? 海南出版社,1996.
[29] 辜鴻銘.官官商商[A].辜鴻銘文集: 上卷[M].??? 海南出版社,1996.
[30] 辜鴻銘.不吹牛屄[A].辜鴻銘文集: 上卷[M].海口: 海南出版社,1996.
[31] 辜鴻銘.翩翩佳公子[A].辜鴻銘文集: 上卷[M].??? 海南出版社,1996.
[32] 辜鴻銘.不拜客[A].辜鴻銘文集: 上卷[M].海口: 海南出版社,1996.
[33] 辜鴻銘.中國文明的歷史發(fā)展[A].辜鴻銘文集: 下卷[M].??? 海南出版社,1996.
[34] [英]卡萊爾.英雄與英雄崇拜[M].何欣譯.沈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35] 陳彰.一代奇才辜鴻銘[A].文壇怪杰辜鴻銘[M].長沙: 岳麓書社,1988.
責任編輯:馮濟平
Cultural Hero and Immortal Legend Gu Hongming and His Works
LI Jun
(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273165, China )
At present,there is no serious academic study of Gu Hongming.Works about his lifetime and thoughts are very few,though there are many unofficial stories about him.Gu was regarded as a cultural clown or old antique,labeled with "geek" and "madman".In fact,he was a real cultural hero,whose thought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Chinese ideological history.His works have eternal value in Chinese literary and cultural history.
Gu Hongming; lifetime; thought; cultural hero
I207
A
1005-7110(2013)03-0080-09
2013-03-26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2YJA751033)、山東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10CWXJ06)及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SDYY12051)的階段性成果。
李鈞(1969-),男,山東齊河人,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20世紀中國文學與思想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