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
但逢年節(jié)喜慶,許多北方人家的家宴菜單上也許都有一道松仁玉米,主料松子仁的清香和玉米的甘甜配合得恰到好處,老人小孩都愛吃。中國人是講彩頭的,之所以用這道菜,其含義或許有三種:一種是取“松子”諧音“送子”,祈意人丁興旺、新婚得子;第二種是因松子俗稱“長壽果”、“養(yǎng)生寶”,祈意家中老人長壽健康;第三種則更加普遍,整道菜因色得名:“金玉滿堂”,用意不言而喻。
說起松子,我們并不陌生。小時候過年吃的干果炒貨里總少不了它,臘八粥和許多糕餅里也有它,語文課本上林清玄的《松子茶》里也曾讀到過禪意的松子茶。近年來市場上時興一種主要產(chǎn)自巴西、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巴西松子,真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jīng)”——殼薄好剝,籽大味香,讓人吃得更加過癮。
中國的松子是紅松、油松、馬尾松等松科植物的種子,而產(chǎn)量最大、質(zhì)量最優(yōu)的得數(shù)東北地區(qū)。在東北美食里,你能翻到許多以松子為料的美味,如“松仁燒鹿筋”、“松子全魚”、“松仁香肚”等等;即便在松子產(chǎn)量少,甚至不產(chǎn)松子的南方,也有“松仁菠菜”、“松仁豆腐羹”、“松子鴨頸”、“松子糕”、“松子河蝦仁”等名菜名點。
中國東北地區(qū)和朝鮮半島盛產(chǎn)松子,古代曾是重要的貢品和商品,而松子歷來都被朝鮮民族視為食療寶物,有:“吃百日松子,身體變輕;吃三百日松子,一天可以走五百里路"之說,他們篤信將磨碎的松仁和白米熬煮成松仁粥,香味濃郁,極具補養(yǎng)功效,此外,他們還用松子泡茶、拌菜、甚至連泡菜里也加入松子。
中國古人對于松子也非常推崇,甚至有許多傳說和記載說松子為仙人食物、久服能年輕肌膚、黑潤毛發(fā)、甚至延年不老、輕身升仙的神奇功效,聽起來略顯夸張,但看一看民間許許多多用松子來藥材進補治病的偏方,它的營養(yǎng)和保健效果也可見一斑了。
松子特有的那股清香,來源于它所含的豐富油脂(高達六至七成),而且主要是人體不能合成的油酸脂、亞油酸脂等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還能潤腸通便緩瀉而不傷正氣;而松子中所含大量礦物質(zhì)如鈣、鐵、磷、鉀等,能給機體組織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強壯筋骨,消除疲勞;松子中維生素E高達30%,有很好的軟化血管、延緩衰老的作用,是理想的保健食物,也是潤膚美容的佳品。
松仁玉米
用料:
玉米粒150g、豌豆50g、松仁5g、胡蘿卜1根、鹽3g、白砂糖5g、牛奶50ml 、油15ml
特色:
香甜可口的松仁玉米,色彩漂亮而又營養(yǎng)豐富,可算老少咸宜,成為餐桌上的一道經(jīng)典家常菜肴就不足為奇了。
做法:
1. 玉米粒和豌豆淘洗干凈,入沸水中煮熟撈出,瀝干水分;胡蘿卜切成碎丁。
2. 取一平底鍋,不放油和水,加入松仁小火焙香,待松子仁變微黃色,表面泛油光時,盛出自然冷卻。
3. 鍋中倒入油加熱至7成熱時,放入胡蘿卜丁、玉米粒和豌豆翻炒片刻,倒入牛奶,調(diào)入鹽和白砂糖攪勻,蓋上鍋蓋燜煮約3分鐘后大火收湯,撒入松子仁炒勻即可。
小貼士:
玉米粒和豌豆也可以用罐裝的,不需再提前煮熟,制作起來更快捷,但營養(yǎng)價值比新鮮的稍遜。
松子粥
用料:
大米100g、松子仁50g、冰糖30g、水1.5L
特色:
這款粥有滋陰潤燥、扶正補虛、潤腸通便的作用,非常適合在寒冷干燥的冬季食用。而且松子性效溫和,年老體弱、病后、產(chǎn)后的便秘者也可食用。
做法:
1. 大米淘洗干凈;松子仁無油無水入鍋小火焙香后碾碎。
2. 將大米和松仁碎拌勻放入鍋中,加入約1.5L水大火燒開,調(diào)中火熬至粥軟爛粘稠后,加入冰糖再煮5分鐘拌勻即可。吃的時候可以再撒上少許整粒松子,味道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