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錦國
(大理學(xué)院文學(xué)院,云南大理671003)
再現(xiàn)清代中葉云南詩壇的景象
——師范《蔭椿書屋詩話》評介
周錦國
(大理學(xué)院文學(xué)院,云南大理671003)
詩話是記錄詩人創(chuàng)作、生活經(jīng)歷的隨筆性文字,歷史悠久。清代中葉,在大理白族地區(qū)出現(xiàn)了第一部詩話《蔭椿書屋詩話》,為彌渡詩人師范所寫。該詩話展現(xiàn)了清代中葉云南詩壇,特別是大理詩壇詩歌創(chuàng)作的繁盛景象。通過對該詩話寫作時間及版本的介紹,對詩話內(nèi)容的歸納分析,指出該詩話的價值。
清中葉;詩話;云南;詩歌;創(chuàng)作
師范,字瑞人,號荔扉,又號金華山樵,生于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正月二十九日,卒于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春夏間,享年61歲。彌渡縣人,乾隆甲午(公元1774年)科舉人(解元,鄉(xiāng)試第二名)。中年時擔(dān)任劍川州訓(xùn)導(dǎo),后任安徽省望江縣縣令。流傳至今的詩集共三十六部,詩歌五千余首;散文集六部,散文近三百篇;編輯歷史巨著《滇系》一部,共四十冊;編纂詩話集一部《蔭椿書屋詩話》。為清代云南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詩人、散文家、歷史學(xué)家,《清史稿·文苑傳》有傳(云南僅五人)。清末民初著名學(xué)者趙藩對師范給予極高評價:“文獻滇南此大宗,弇洲四部斗瑰雄。試登泰岱看東海,百寶光芒浴日紅”〔1〕。指出師范在云南文獻搜集、整理的巨大成就,其詩歌、散文、歷史創(chuàng)作成就可與明代著名詩人、“后七子”領(lǐng)袖王世貞的《弇州山人四部稿》斗瑰爭雄,如登上泰山看到東海日出般光芒四射。
本文僅探討師范《蔭椿書屋詩話》(以下簡稱《詩話》),這是白族文學(xué)史上的第一部詩話,也是云南文壇的一部重要詩話。今人張國慶選編的《云南歷代詩文論著輯要》〔2〕將此書列入上編第一部,給予重要地位。本文從詩話寫作時間及版本、內(nèi)容、價值加以探討。
從詩話內(nèi)容看,該部詩話是師范在平時積累有關(guān)資料的基礎(chǔ)上整理、加工而成,所寫詩人極少數(shù)為已去世的前輩,絕大多數(shù)是作者在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最后寫成定稿的時間在乾隆五十七年(壬子年,公元1792年),《詩話》第四十則記載:
太和楊松舟年伯任河西日,過晉寧為予言:“太和令屠雁湖先生,《都門元夜》有句云:‘萬里他鄉(xiāng)人共醉,一年此夜月初盈?!傁滤煊型莱跤??!庇杞衲暝?,亦有句云:“一年又見初圓月,萬里同看不夜天。”未知與屠句何似?恨不起先生一正之〔3〕。
查《金華山樵詩前集卷七·劍湖外史集》,有《元夜獨酌感成二律》其二寫道:“撥盡寒灰未肯眠,冷官風(fēng)味竹爐邊。一年又見初圓月,萬里同看不夜天?;饦溷y花真灑落,香車寶馬極翩躚。棋盤街畔人如海,棖觸離情十載前”〔4〕。此詩寫于壬子年元宵夜。在《詩話》中的“今年”即為壬子年,即乾隆五十七年。從此段詩話可看出,《詩話》整理、寫定時間是壬子年,定稿于劍川。當(dāng)時師范任劍川州訓(xùn)導(dǎo),政務(wù)較為輕松,利用公務(wù)之余,將二十多年來自己同詩人們交往中所記錄的有關(guān)資料完善、總結(jié),寫成此書。
《詩話》寫本(原本)由師范親自寫定,為冊頁形式,藏于云南省圖書館,彌足珍貴,為師范手跡。省圖書館還有20世紀初蓋有“云南昆明圖書館存”長方形印章的抄本,據(jù)寫本謄抄而成,抄本封面有“袁嘉谷舒良弼校論”字樣,系當(dāng)時主編“云南叢書”的抄錄稿。
目前保留下來的詩話共69則(藍華增認為63則,不確),詩話長短不一,多為一二百字左右的小品文,對當(dāng)時的詩人進行了簡要評價,生動記述了詩人的生活、好詩句、有特點的言行,并加以簡要評說。記錄最早的是明末清初蒙化(今巍山)人陳佐才,當(dāng)時師范還未出生,據(jù)有關(guān)史料寫成,最晚的一則詩話是在壬子年劍川任上所寫,時間跨度近一百年。有珍貴的史料價值,保存了詩人們的一些情況,讓后人得以了解那些已湮沒于歷史長河中的普通詩人?!对娫挕分饕獙懥?9人的有關(guān)情況,以及相關(guān)人物十多人,記述的詩人有全國各地、云南省內(nèi)、大理境內(nèi)的詩人。通過師范的記述,可了解當(dāng)時清朝詩壇的一些基本情況,也能間接了解當(dāng)時的社會狀況。從《詩話》內(nèi)容看,更多體現(xiàn)的是師范生活中所接觸、了解到的康熙、乾隆年間全國各地有關(guān)詩人詩歌創(chuàng)作、生活軼事,間接反映了那一時代詩人們的活動。其中以記錄當(dāng)時云南本土詩人的詩話為多。
師范在編訂時,依據(jù)的標準可能是按照詩話所記之人對師范的重要性編寫。第一則寫乾隆皇帝,第二則記述師范父親師問忠,第三則至第十二則記述詩人的前輩、老師,如昆明人孫髯翁、常州人劉霽軒、昆明人錢灃(錢南園)、云龍人黃桂(字月軒)等,第十三則以后記述詩人同輩、有所交往的詩人以及詩人雖未交往但是有特點、個性的詩人,如彌渡人龔錫瑞、大理人楊履寬、趙所園、當(dāng)時的甘肅寧夏人屈徴君、德州人盧雅雨、蒙化人陳佐才等。
詩話是隨筆式的,要對其作明確分類,很難做到,姑且從如下幾個方面介紹討論,以了解詩話的基本內(nèi)容。
(一)記錄詩人詩歌,并加以簡要評說
這是詩話中的主要內(nèi)容,內(nèi)容較多,現(xiàn)擇要介紹。
《詩話》的第一則是記述乾隆皇帝的,當(dāng)時乾隆皇帝已寫了很多詩歌,編為四集,向全國頒發(fā),師范讀到這些詩篇,對詩作有所評價,認為其詩歌數(shù)量眾多,并摘引乾隆皇帝詩中的《題宋徽宗畫》中的兩句:“筆端多少江南意,何事終成塞北游?”評價為:“冷語喚醒,而道君之失德,自在言外?!睆恼齺砜?,乾隆的詩歌有一定造詣,而非后人所評說的一無是處。師范的評論也甚為精準。但是所摘引的另一首詩《豐潤行宮早發(fā)》:“晨蟾背西指,曙馬面東迎。坂黍露光重,衢楊風(fēng)意輕?!眲t詩意一般,但《詩話》總的評價是:“描寫物情,備極精煉,而出之若不經(jīng)意,天縱之圣,豈徒然歟?”這個評論略顯夸張,有“諛帝”之嫌。
孫髯翁是師范的老師,雖未正式拜師學(xué)習(xí),但從師范請教其作詩之法的經(jīng)歷,將孫髯翁的詩歌特點記述出來。
孫布衣蠖庵,名髯,字冉翁,陜西三原人。僑寓滇中,徐南岡、孫潛村兩先生極為引重,勸其出試,辭不就。生平著作甚富,穿穴漢魏三唐諸大家,自成一子。庚寅秋,謁先生于咒蛟臺,問作詩之法,出示《和李遠失鶴一律》,有云:“微吟記共花陰淺,起舞還同午夜深。”不即不離,蓋有所為而言之也。沒后遺稿散佚,大為可惜〔3〕。
在簡要評述中對孫髯翁詩歌成就給予較高評價,認為孫髯翁的詩歌在漢魏、三唐諸大家中浸潤、吸收,形成風(fēng)格,自成一家,所寫詩句有“不即不離”的風(fēng)致。是《詩話》中評價較高的詩人。
記錄明末清初蒙化詩人陳佐才的詩話也很有特點。
陳翼叔,名佐才,不知何許人,為勝國時桂王由榔將。孫可望入滇,雖以恢復(fù)為名,而賊性未悛,挾主請封,肆行殺戮。翼叔心傷之,遂遁去,隱于陽瓜。亂定后,改道士裝,手制一石槨,槨成,適謝世。
著有《天叫集》,《寧瘦居》、《是何庵》等草。其《題關(guān)帝宮》云:“漢家無寸土,關(guān)帝廟長存。試問何功德,殺戮為天尊。曹瞞亦殺戮,至今鬼猶哭?!薄稑犯吩疲骸褒埶烙行↓?,鳳死有小鳳?!薄对伈杌ā吩疲骸叭炯t一塊地,遮黑半邊天。”論其詩,可知其遇。至其《送遠曲》云:“臨欲別時不及問,可過云遮那座山?!庇钟形逖栽疲骸靶痹碌陀跇洌h山高過天。”一種清妙之致,前后若出兩手。俗傳不識字而能詩,恐未必爾〔3〕。
這是對曾在南明王朝任過將軍的詩人的簡要記錄和評價,在當(dāng)時“文字獄”盛行的時代,能有此記錄并加以客觀評價,難能可貴。其中“論其詩,可知其遇”,指出通過讀陳佐才的詩歌,可了解他的生活際遇,師范給予客觀評價,突出其作為詩人的特性。評價公允,也可看出師范較高的鑒賞能力。此則詩話有較高價值。
記述彌渡縣詩人蘇硯北的詩歌,并加以評論。
“朝發(fā)青山頭,暮歇青山曲。青山不見人,猿聲聽相續(xù)?!蹦虾3啼阡夜旁姡瑵O洋刪作絕句,程深服之。蘇丈硯北《瓶梅》云:“卷簾見青山,梅來青山路。枝上帶煙霞,窗虛化云去。”又《月夜》句云:“步屧行月中,人寒影亦濕?!鄙耥嵕悴粶p前人〔3〕。
先引出大家熟悉的名句,然后再將蘇硯北的詩句引出,將二者對比,指出其詩句的神韻之特色。從詩句來看,師范的評價是準確的,這兩首小詩的有關(guān)詩句寫得非常有神韻,自有特色??梢钥闯霎?dāng)時大理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創(chuàng)新性。
“鐵面御史”錢灃(字南園)是云南人的驕傲,他在彈劾清朝貪官和珅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他是師范的老師,一生的朋友。師范通過兩首詩,評價錢灃詩歌“古體清勁質(zhì)實,近體高逸沉煉”,并引錄具體詩歌評說,《臨漳遇雪》:“邢臺路轉(zhuǎn)背初陽,日日西行引轡長。一雪齊封韓趙地,萬山交送濁清漳。谷陰冰滑駝顛趾,云際風(fēng)嚴雁拆行。欲吊古來征戰(zhàn)地,題詩先怯鬼雄傷。”認為此詩“雄直”;《隨州道》:“枯楊風(fēng)意苦,廢寺水痕明。”“膾芥魚拋枕,羹菘鱉褪裙。”此詩則是“巉削”,寫出各種意象的風(fēng)貌,有妙處,認為“才人之筆不可端倪如此”。詩歌中體現(xiàn)出宏大悠遠的剛強之氣,不是一般才子詩人所能寫出。給予較高評價,有特點。
詩人好友晉寧人張鵬升(字溟洲),庚戌年(公元1790年)春天兩人在京城再度相逢,當(dāng)讀到其詩集《東山游草》,評價為“造語生辣,頗多可采者”。結(jié)合所錄詩歌如《中秋夜,舟中獨酌》云:“豈是今宵月,偏于此處明。長江人萬里,短燭夜三更?!薄逗尬锤F飛來石》云:“來是何年月,巖巖坐翠微。兄兮如有翼,吾愿跨之飛。”評價甚為準確,所舉詩歌較好體現(xiàn)出這一特點。
師范在對單個詩人進行評價時,有時也作總體性評說,從中可看出師范雖身處滇省,偏居一隅,但有宏大寬闊眼光?!疤拼娙硕喑銮貢x梁宋間,靖康后,風(fēng)氣遂自北而南,予原籍山西都門,所晤鄉(xiāng)人,鮮講韻語者?!睂χ性貐^(qū)從宋代“靖康之難”文化的衰落,中心南移進行簡要說明,并通過自己到古老的原籍故里尋訪得到印證。
《詩話》還記錄了當(dāng)時云南詩人晉寧人唐藥洲的名句“秋海棠開微雨后,水芙蓉褪夕陽時”,因此而得詩名,師范將這一詩句同當(dāng)時云南詩人汪鈍翁“白蛺蝶飛芳草外,紅蜻蜓立藕花中”加以比較,認為“較此已有雅俗之別,操斛者不可不知”,指出兩句詩之間的差異,更傾向于肯定唐藥洲的名句,強調(diào)詩歌意境的和諧統(tǒng)一。
(二)記錄詩人們的生平經(jīng)歷
《詩話》中記述的詩人經(jīng)歷一般是片段性的,但從這些片段性的記錄中,恰好體現(xiàn)了詩人的個性、才情,有《世說新語》中品評人物的特點。
寫到大理普通讀書人的生活、創(chuàng)作情況,如:
王圣峰孝廉居榆城之觀音塘,人品和粹,素稱制藝能手,門下士多成名者。予以試事赴大理,遇暇即相往還,出《詠史詩》一卷,屬予點定。其詠《漢武帝》云:“那知四百年文治,全仗雄才大略人?!薄稏|方生》云:“過主數(shù)罪三,割肉自譽四?!薄都橱鲋軄喎颉吩疲骸敖殡袩o拜禮,將軍有揖客。君前與臣前,亞夫無乃越?!鼻灿贸墒拢猿稣摂?,大得運實于虛之法〔3〕。
記述一位普通讀書人的事跡,可看出“詠史詩”是當(dāng)時讀書人寫得較多的題材,了解到當(dāng)時大理地區(qū)的知識分子,更多傾向于中原文化,詠嘆的都是中原地區(qū)的歷史,較少有地方性歷史的詠嘆。整部詩話也幾乎沒有對大理地區(qū)古代歷史的詠嘆記錄,雖然當(dāng)時也有詩人寫到這樣的詩篇,師范其實也寫過這樣的詩篇,但是這樣的記錄是比較少的。另外,文中的“予以試事赴大理”,當(dāng)是師范在劍川任訓(xùn)導(dǎo)時,曾于乾隆五十六年(辛亥年,公元1791年)年初到大理府太和縣兼職擔(dān)任學(xué)事(即學(xué)正)一職,在《劍湖外史集》的第一首詩《委署太和學(xué)事賦柬諸同志》(五古),交代了這一事件,詩中寫到:“塌翼復(fù)歸來,黃(上有‘學(xué)’字頭)宮充外史。雪峰劍湖間,晨夕供徙倚。今乃得兼職,境與我同喜?!痹诖嗽娭幸步淮嗽娂小巴馐贰敝牡脕恚耸菗?dān)任學(xué)官一事。《劍湖外史集》的多首詩歌寫了大理地區(qū)的風(fēng)物、詩人探訪古跡、拜訪朋友的經(jīng)歷等。還寫了著名的詩篇七言古詩《月街吟》,細致寫出了當(dāng)時趕三月街的盛況,富有民族特色。
在所謂的“康乾盛世”,“文字獄”也非常嚴酷,并不是如人們所看到的那些“戲說”類康熙、乾隆的電視劇那樣輕松。因?qū)懽髟姼瓒幻夤俚氖陆?jīng)常出現(xiàn),這則詩話記述的事件,使人們又不得不回到那嚴酷的現(xiàn)實中來。詩話是這樣寫的:
溫柔敦厚,詩教也。即間涉諷刺,要使言者無罪,聞?wù)咦憬洌綗o戾于三百篇之旨。鄉(xiāng)先輩張宜軒稱,詩于六十年前所作甚多,丁亥選授洛陽令,有句云:“渭水同歸河水濁,大梁何處覓清波。”后竟以是罷官〔3〕。
記述師范的鄉(xiāng)先輩張宜軒的經(jīng)歷。師范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故先在開頭強調(diào)詩歌必須“溫柔敦厚”的傳統(tǒng)觀點,在詩歌中即使有一些諷刺之語,也不能對詩人加以定罪,這才符合古圣先賢的遺訓(xùn)。可在乾隆中期,張宜軒因以前寫過的一首詩中的詩句而被罷免了洛陽縣令。從詩歌內(nèi)容看,沒有違背朝廷的含義,但是最終卻因此而罷官,可以想見當(dāng)時“文字獄”的嚴苛。師范能將此寫出,有一定膽識,體現(xiàn)出師范作為史家獨立的人格。
有一則詩話是寫一位老先生的,寫出了老人的性格,同時也可看出當(dāng)時大理地區(qū)人們的文化生活狀態(tài)。
楊芝翁老于諸生,素有三絕之目:字已到香光妙處,畫極清韻,詩亦簡淡。予嘗私議其詩不如畫,畫不如字,先生殊不謂然。曾題龔解元《揆翁吟》卷有句云:“太行春碧浮詩眼”,七字可敵唐人〔3〕。
這是位普通的讀書人,但書、畫、詩都到了較高境界,集書法家、畫家、詩人于一身,其中書法的境界已到明代著名書法家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的水準。可師范卻在私下議論,認為他的詩歌不如繪畫,繪畫又不如書法,而老先生卻不贊同,寫出了老人的倔強和個性。當(dāng)師范看到老人題寫龔解元(師范同鄉(xiāng)前輩龔渤,龔錫瑞之父)詩集《揆翁吟》中的“太行春碧浮詩眼”詩句時,認為“七字可敵唐人”,評價很高。此句詩寫得確實好,將景物與詩境聯(lián)系,且有動感,甚為精妙,師范的評論也非常到位。從中可了解到當(dāng)時大理地區(qū)文化的繁盛,也看出師范虛心的態(tài)度。
師范在京城參加辛丑年(公元1781年)會試,在同一考棚中遇到一位英姿磊落、議論風(fēng)發(fā)的詩人,誦讀自己所寫的近體詩,邊誦讀邊打著節(jié)拍,聲音瑯瑯,聽來感動,當(dāng)聽到詩人誦讀到“落木關(guān)河圖恨賦,秋風(fēng)天地入商聲”的詩句,為之震動,急忙前往叩問姓名,才知道是鳳臺人苗令琮。此人在春闈中沒有考中進士,后來在“大挑”中補授為寧鄉(xiāng)縣訓(xùn)導(dǎo),任訓(xùn)導(dǎo)時“青氈半幅,天每設(shè)此,以為詩人歇腳之所”,每天用半幅青氈作為詩人歇腳的地方,寫出苗訓(xùn)導(dǎo)對詩人朋友的關(guān)愛之情,當(dāng)時人們對詩歌的執(zhí)著之情。表現(xiàn)出純情詩人對詩的忠誠,對詩人的關(guān)愛,可愛、可敬、可嘆。
德州人盧雅雨先生,是清朝的一代名臣、名士,雖身長不滿三尺,但是因為功業(yè)、詩文的影響,而得到了人們的極大尊重,在簡短記述中,表現(xiàn)了當(dāng)時人對盧雅雨的敬重之情。
德州盧雅雨先生,長不滿三尺,而胸中筆下皆具。兼人才轉(zhuǎn)運兩淮,日修禊紅橋,以繼阮翁之盛。嘗手選《山左詩鈔》,并刻《感舊集》諸書,宏獎風(fēng)流,四十年來所罕睹。而吏事精察,每蒞輒傳循卓聲。曾以薄譴配新疆,有句云:“三年便許朝金闕,萬里何辭出玉門?!焙蠊n環(huán)。較之紀曉嵐先生“相逢不用通名姓,出塞詞臣自古無”,便覺積厚幾許〔3〕。
盧雅雨曾被充軍到新疆,寫出的詩句“三年便許朝金闕,萬里何辭出玉門”,師范將之與當(dāng)時的名士紀曉嵐加以比較,指出其詩歌中顯現(xiàn)的自信超過紀曉嵐,評價甚高。師范記錄的這二人都是當(dāng)時名滿天下之人,但是有自己的評判,評判到位、精準,是難能可貴的。
(三)記錄詩人之間的交往過程
在《詩話》中記錄了師范同有關(guān)詩人們的交往,在交往中有關(guān)于詩歌創(chuàng)作等方面的討論、交流,從中可以看到詩人們各自的詩歌趣味、主張。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師范記錄了自己的兩位“一字師”的故事,具體而真切。
方大夢亭,晉寧人;朱四笏山,石屏人;住京日,往還甚密。予曾作《老將》一律云:“二十從戎勇冠軍,燕然山斷見雕群。摧堅不肯辭前部,犁穴曾經(jīng)立異勛。苔臥綠沉槍已澀,血凝金鎖甲猶殷。白頭甘向關(guān)門老,閑對秋風(fēng)指陣云。”夢亭曰:“‘十二文’中‘殷’字并無此意,若必作此意用,不如移入‘十五刪’,則‘山、關(guān)、閑、間、還、艱、殷’俱成妙押?!币粫r手滑,偶致不檢,遂易為“苔臥綠沉槍黯黯,血消金鎖甲紛紛?!比唤K當(dāng)改作以答良友之意也。
又有《本事》一律云:“已成情恨復(fù)情癡,惡耗傳來信忽疑。愁易填膺仍諱病,藥難及膈枉求醫(yī)。凄涼被履余今日,辛苦刀砧憶往時。我未言歸卿便死,免教人世有生離?!斌松皆唬骸啊唤倘耸烙猩x’,似覺更為緊,若‘免教’,是幸其死矣?!倍杂枰蛔謳煟局允静煌?〕。
短文記錄了當(dāng)時三人在京城時互相探討詩歌創(chuàng)作的情境。兩位詩友,晉寧的方夢亭(方學(xué)周,字愚谷,號夢亭,方樹梅從曾祖父)和石屏人朱笏山(朱奕簪,字笏山,朱雘之父,其《芋栗園遺詩》收入云南叢書)的指點很有見地。方學(xué)周從韻律、意義的角度加以指正,朱奕簪從意義方面加以指點,師范欣然接受。從中可看出當(dāng)時人們對詩歌的熱愛,朋友之間的真誠坦率,異常生動。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修改詩句的例子。從中可看出師范的虛心好學(xué),對師友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對其詩歌主張有所保留的詩人,師范又是如何記錄的呢?這個小故事可以看出詩人特有的個性和師范寫作詩話的原則。
建水李文五前輩,由知縣升任政通司經(jīng)歷,素以詩酒自娛,性豪宕,老彌嗜學(xué)注杜,頗費精思。然以五倫分題,甚屬穿鑿。先生雖極自負,予終不敢阿所好也。丁未夏六月,過先生寓,幾上一燈如豆,猶跣足袒臂,作洛生詠不絕。未數(shù)日,鼻垂玉箸,趺坐而逝。蓋先生篤于至性,宜其如此。
《過荊州》七古有句云:“以賊攻賊侯所恥”,文望山謂:“關(guān)公心事,一語寫出。覺‘南連孫權(quán)北拒曹操’之言,終屬機械?!庇钟小额}鳳凰臺一律》云:“不到青蓮不是才,才人心地九天開。澄江靜練古推謝,黃鶴白云今讓崔。國活汾陽君不見,諷深飛燕我之懷。香亭奏罷清平調(diào),又賦離騷上鳳臺?!庇鑷L謂先生云:“大著如林,終當(dāng)以此為第一”〔3〕。
云南建水人李文五是師范的前輩,老年時嗜好注釋杜甫詩歌,非常用心,可以說殫精竭慮,但是用當(dāng)時道德準則方面的“五倫”來對杜甫的詩歌加以分類,實屬穿鑿附會的探討,可老人已走火入魔,師范也不贊同他的這一分類法。在丁未年(公元1787年)夏天六月的一個晚上,師范還看到這位老先生在幾案上如豆的燈光下,赤足袒臂地作注、分析杜甫詩歌,還不停朗誦,可不久由于重感冒去世了。寫出這位老詩人對詩歌的執(zhí)著、堅定。雖然李文五的詩歌成就不是很高,師范對李文五的詩歌主張也不贊同,但依然細致介紹,體現(xiàn)了師范對詩人的尊重,忠實記錄的原則。
師范在家鄉(xiāng)彌渡,與同齡人組織了紫薇詩社,其間有多次聚會以及詩歌的唱和?!对娫挕分芯陀浭隽诉@樣的一次交往過程。
陳穎村倜儻工吟詠,嘗自刻印章曰:榆城一武生。辛卯客彌渡,同人邀集紫薇山房,共擬聯(lián)句,時楊芝翁并硯北、竹林、簪崖俱在座。穎村首唱曰:“酒樓人去日西斜?!庇嘟詳R筆,蓋用張君房事也。后竟落拓以死,未及中壽。時令子明九選貢甫冠,即司訓(xùn)宜良,曾有詠雁句云:“云來蘇武廟,月落李陵臺?!蔽焐甓嘧溆谑穑媚甓?。喬、梓俱負材,而俱嗇于命,惜哉!〔3〕
寫出大理詩人陳穎村的個性,這位自稱“榆城一武生”的詩人,在同彌渡詩人楊芝翁、蘇硯北、師范、龔錫瑞、蒙化詩人彭翥唱和時的情景,當(dāng)首先唱出“酒樓人去日西斜”這一詩句時,大家都無法再續(xù)寫有關(guān)詩句,因為這是一個結(jié)尾的詩句,同時蘊含著不祥之氣息,故而人們無法接續(xù)。詩人后來在落拓交困中去世,似乎正應(yīng)這一詩句的讖語。后其子也在自己所寫的詩句中似乎蘊含著這一讖語,過早離開了世界。寫出了師范對二位早逝詩人的惋惜之情。
通過對以上內(nèi)容的簡要評述,可看出《蔭椿書屋詩話》一書的價值。
以詩話的形式寫出那一時代的人物、有關(guān)的一些有個性的事件等,詩話共69則,以69位詩人帶出,同時涉及到的詩人還有十來人。在這69人中,云南省內(nèi)的詩人16人、大理境內(nèi)詩人26人,其余各地詩人27人?;倔w現(xiàn)出當(dāng)時云南詩壇的景象。這樣寫,既體現(xiàn)出地方特色,也可看出當(dāng)時大理地區(qū)文化的繁盛,作為云南大理彌渡人,所寫的詩話多數(shù)與大理有關(guān),寫到大理前代和當(dāng)時的詩人26人,其中多數(shù)為師范的朋友,交往較多,寫得較為真切。為大理詩人的生活情狀留下了一些痕跡。
其價值還體現(xiàn)在史料方面,很多詩人的生平事跡都已在歷史長河中淹沒無聞,通過《詩話》,對他們的生活有所了解,打開了一扇了解古人的窗口,有一定歷史價值。
在評價詩歌的過程中,可看到當(dāng)時的詩歌風(fēng)尚,也能讓后人更好地了解古人的生活,對詩歌的那份執(zhí)著和追求,中國不愧為詩歌的國度。而我們現(xiàn)在似乎被物欲所遮蔽,忽視了對生命精神的體認。
《詩話》在寫作過程中注意搜集經(jīng)典的詩句、有特色的細節(jié),在詩句、細節(jié)中將一位位孤立的詩人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詩人群體——有個性的詩人群體,這正是他們之所以成為詩人之緣故,他們多數(shù)可能是官員,可他們在詩歌中抒發(fā)了性靈,而沒有成為毫無個性的普通官員。
師范交友廣泛,在精細的觀察之后,對詩人的面貌加以記錄,對他們的詩歌加以摘錄,這些所摘引的詩歌都能代表詩人當(dāng)時某一方面的特點,師范對之加以簡要評價,這些評價大多準確而中肯,體現(xiàn)出了詩話的特點。但就整部詩話而言,這樣的評論略顯少了些。
略顯不足的是,《詩話》中沒有有關(guān)對當(dāng)?shù)孛褡屣L(fēng)俗、習(xí)慣描寫的記述。這種局限也正是師范及同時代詩人的局限,他們對地方歷史也寫作成詩,但不是他們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要點,他們還是以正統(tǒng)儒家思想來指導(dǎo)創(chuàng)作。這種局限也進一步看出中原儒家文化對大理文化廣泛而深入的影響。
〔1〕趙藩.仿元遺山論詩絕句論滇詩六十首·三十六〔M〕∥藍華增.云南詩歌史略.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158.
〔2〕張國慶.云南歷代詩文論著輯要〔M〕.北京:中華書局,2001:3-19.
〔3〕師范.蔭椿書屋詩話〔M〕.寫本.藏云南省圖書館.
〔4〕師范.金華山樵詩前集卷七·劍湖外史集〔M〕.抄本.藏云南省圖書館.
(責(zé)任編輯 黨紅梅)
Representation of the Poetic World of Yunnan in the Middle Qing Dynasty——An Introduction and Review of Shifan'sNotes of Poetry of Yinchun Book House
ZHOU Jinguo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Notes of poetry is a literary style which records the works and life experience of ancient poets and has a long history.The first notes of poetry in Dali area,The Notes of Poetry of Yinchun Book House,written by poet Shifan of Midu,appeared in the Middle Qing Dynasty. This notes of poetry represents the Yunnan poetic arena in the Middle Qing Dynasty and especially the prosperity of Dalipoetic world.This article aims to review this book by introducing the writing time and edition and analyzing the contents of this book.
the Middle Qing Dynasty;notes of poetry;Yunnan;poetry;creation
I207.22
A
1672-2345(2013)11-0001-06
10.3969∕j.issn.1672-2345.2013.11.001
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08BZW081)
2013-08-09
周錦國,教授,主要從事語言學(xué)、白族文學(xu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