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麗,王林清
(中國地質大學學生工作處,湖北武漢 430074)
中美高校學生事務人力資源管理的比較研究及啟示
高艷麗,王林清
(中國地質大學學生工作處,湖北武漢 430074)
高效、人性化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在美國高校學生事務中得到運用并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相對于國外高校學生事務人員管理來說,中國高校學生事務人員管理并無系統(tǒng)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體系,相關研究更是鳳毛麟角,存在不少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
中美;高校學生事務;人力資源管理;比較;啟示
人力資源管理的歷史雖然不長,但人事管理的思想?yún)s源遠流長。從時間上看,從18世紀末的工業(yè)革命到20世紀70年代,稱為傳統(tǒng)的人事管理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人事管理逐漸讓位于人力資源管理。與這種演變趨勢相吻合的是,許多關于高校學生事務組織結構和人員管理的認識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還是停留在努力運用科學和理性的思考來解決人員組織的層次上。這樣的思考模式導致了組織體系中的官僚主義模式,強調勞動力的分配、工作角色的專職化、權力的層級化和一個詳細的管理關系的規(guī)章。[1](p12-14)僵化、遲鈍、不利于創(chuàng)新等等這種官僚體制的弊端在1970—1980年間逐漸顯現(xiàn)出來。因而,高校學生事務人員管理迫切需要新的理論支持,以適應時代發(fā)展和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作為全球高等教育的翹楚,美國高校學生事務人力資源管理領域最先進行了變革和創(chuàng)新,并逐漸形成了一套適應現(xiàn)代發(fā)展的新的理論體系。
(一)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
人力資源管理,就是指運用現(xiàn)代化的科學方法,對與一定物力相結合的人力進行合理的培訓、組織和調配,使人力、物力經(jīng)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時對人的思想、心理和行為進行恰當?shù)恼T導、控制和協(xié)調,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盡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實現(xiàn)組織目標。[2](p4)該理論在20世紀末期被引入美國高校學生事務人員管理中后,與學生工作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相結合,逐漸演化出自身較為具體的目標,可概括為:
1.幫助學生事務人員完成他們需要完成的職責。學生事務工作中的人力資源管理必須建立在完成必須的學生事務組織目標基礎之上。美國學生事務工作的重心則在于教學外圍的輔導咨詢,包括入學和招生、咨詢服務、職業(yè)生涯發(fā)展服務、財政資助、住宿生活服務、學生活動服務、學生健康服務和學生宗教服務等。[3](p264)
2.幫助學生事務人員掌握必須的專業(yè)能力,以成功完成指派的任務。[4](p53-63)工作初期受到的指導對于長期的成功來說至關重要。學生事務人員也需要有機會去加強他們的技術和知識,這樣可以更好地運用專業(yè)手段來完成工作。美國的學生事務管理人員呈現(xiàn)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特點,分類精細明晰,基本是一人只負責一項專業(yè)事務。
3.幫助學生事務人員參加進修和培訓,完善職業(yè)發(fā)展和個人發(fā)展。美國完備的培訓體系保證了學生事務管理人員的職業(yè)素質。首先,美國不但有專門的學生事務管理的碩士、博士培養(yǎng)計劃,而且有全國學生事務協(xié)會組織提供專業(yè)培訓。美國學生事務管理人員可以分為三個等級:初級、中級和高級。其次,美國建立了學生事務工作指導制度,專門配有資深職員,對新入職的學生事務管理人員進行為期一年的在職指導。在職培訓制度和職業(yè)層級制度激勵員工在學生事務管理崗位上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yè)素質。[5](p19-20)
(二)人力資源管理的價值理念。
高效運作的組織是由一種特定的價值內涵驅動的。有效的機構非常清楚地傳達它們的價值觀,并且?guī)椭蛦T認可和支持這些價值觀。[6](p23)價值觀可以將機構和機構聯(lián)系在一起,樹立一個共同的目標,這對于工作的完成有著重要的作用。美國高校學生事務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價值理念可分述為:
1.學生事務人員是有著超越群體特征的特定能力和需求的個體。認可個人的需求并賞識他們的個人貢獻。[7](p320-322)美國學生事務管理為員工提供了職業(yè)攀升階梯,工作人員可以申請初級崗位、中層管理職位和高級管理職位,三種層級分別有不同的職業(yè)準入標準,并提供相應的職前和在職培訓,這是對學生事務人員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認可和肯定。
2.激勵因素被認為是最有利的超越自我的挑戰(zhàn)。當個人打算追求更好的表現(xiàn)并且得到領導有力的支持和贊譽時,他會對于高層次的表現(xiàn)有一種自然而然的期望。美國學生事務管理有一套績效考評制度,且與社會其他團體考評制度接軌,以市場化的需求來提升學生工作者的服務水平,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創(chuàng)新。
3.有效的組織擁有確定的共同價值理念和信仰,為員工提供了一個目標和意圖的公有框架。領導應該清晰地提出組織的核心價值理念并且投入到組織活動的所有方面。[7](p320-322)美國學生事務管理已發(fā)展成一個專業(yè)化程度較高的職業(yè),有一套專門的職業(yè)標準和職業(yè)要求,同時,成立學生事務專業(yè)人員協(xié)會和職業(yè)組織,推行職業(yè)標準和職業(yè)規(guī)范。使學生事務管理工作人員有強烈的歸屬感。
(三)人力資源管理的重點:職員個人才能的發(fā)展。
高校中很少有工作是保持不變的,員工經(jīng)常要更新他們的知識和技能。所以領導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在變化的環(huán)境中能夠確認、發(fā)展和開發(fā)出員工的才能資源。學生事務組織不僅要提供給學生事務人員必須的技巧來處理他們現(xiàn)在的工作,也要能夠向他們提供適應未來發(fā)展的技能。這樣可以讓員工獲得持續(xù)發(fā)展的機會,他們在工作中也會因此而長期保持優(yōu)異表現(xiàn)。[2]推動員工才能發(fā)展最重要的一些管理策略可以見圖一。
圖1 推動員工才能發(fā)展的一些策略
相對于國外高校學生事務人員管理來說,中國高校中的人員安排主要是由黨委人事部門來決定,并無系統(tǒng)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體系,相關研究更是鳳毛麟角。盡管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支撐,但仍可以從現(xiàn)實的相關實踐中歸納出我國高校學生事務在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主,政治導向顯著。
我國高等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本著這一目標,我國高校學生工作的一個重要職能便是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學生工作隊伍被認為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非智力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組織保障,也是學校教師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xiàn)該項目標,就需要一支理論修養(yǎng)深、工作能力強、思想素質過硬的學生工作隊伍。因而,這就決定了我國高校學生工作人力資源管理的首要價值理念便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牢牢把握好政治方向。
(二)校院兩級管理體制,工作業(yè)務雜亂而量大。
目前,從事高校學生事務工作的人員一般有校級學生工作委員會(學工部)、院系級學生工作組兩級。因此,對于一般的員工而言,所處的學工小組,既要聽從院系領導的管理,又要服從校級學生工作委員會的領導,造成事實上的雙重領導,不利于高效學生工作的開展,也不利于發(fā)揮員工在開展工作時的主動性。
學生事務是一項繁瑣、量大、復雜的工作。以學工系統(tǒng)中的輔導員為例,中國沒有專門法規(guī)規(guī)定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范疇,所以一般均認為凡是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思想一切事務都屬于輔導員工作的范疇,在這種情況下輔導員既要完成上級領導交給的行政任務,又要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同時還要處理學生的突發(fā)事件,工作量大,扮演的角色也多種多樣。因此,作為“勤雜兵”的輔導員,總是在上級的命令和學生的反應中疲于奔命,并不是一個專家化的工作隊伍。
(三)缺乏工作隊伍職業(yè)發(fā)展的制度保證和培訓體系,沒有職業(yè)歸屬感。
我國學生工作人員沒有層次之分,他們往往是在學生工作管理崗位上工作3到5年后就轉到行政崗位或教師崗位,沒有在這一職業(yè)上繼續(xù)發(fā)展。正因為如此,我國學生工作的內聚力和歸屬感被弱化,而在涉及員工素質提升的教育、培訓上也是非常有限。這些不完善的管理、考核機制和培訓制度,在實際工作中易造成員工消極工作、疲于創(chuàng)新等。
(四)員工考核機制不完善、自身發(fā)展被動。
繁重的工作量,使得員工自身的發(fā)展變得被動。員工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在某種程度上被忽視。同時,針對學生事務管理人員的考核和激勵機制不完善。許多高校并未建立起合理的輔導員考核、晉升、獎勵機制,對于員工的監(jiān)督與考核主要采用“崗位責任制”和量化的硬性指標,[8](p38-40)一些善于領會領導意愿的員工升遷較快,而踏踏實實的員工卻得不到晉升機會。
第一,從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來看,美國方面相對單一和具體,即人力資源管理主要在于幫助學生事務人員掌握必需的專業(yè)能力,完成指定的職責。而中國在此方面則顯得較為模糊,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較多,呈現(xiàn)多元化態(tài)勢。例如,除了保證整個學校學生工作的正常開展,完成既定的任務之外,還要保證整個學生工作隊伍正確的政治方向;所招募的人員除了日常的工作外,往往還要承擔起思想教育的任務,對學生進行價值上的引導。
第二,從人力資源管理的價值理念上分析,首先,美國重視員工的專業(yè)能力,必須接受過專業(yè)訓練,具備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專業(yè)知識;中國高校學生事務人力資源管理的首要價值理念是強調學工人員的政治素養(yǎng),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擁護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政治強、業(yè)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絕大部分從事學生工作的人員都以黨員為準,確保高校學生工作能夠始終朝著正確的政治方向邁進。其次,美國高校傾向于個人導向型,員工被認為是有著特定能力和需求的個體,有自己的獨特性和個人獲得不斷發(fā)展的權利,并且這一權利應該得到滿足;而中國目前在此方面的認識則屬于集體導向型,集體和組織的地位高于個人,個人是組織的一部分,個人利益不能超越于集體利益之上,個人應該為了組織目標的實現(xiàn)而在必要時放棄自己的利益。
第三,從人力資源的管理模式上看,美國高校學生事務人力資源管理中,員工被看作是有著巨大潛力的寶藏,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fā)這些潛在資源,在使工作得到完成的同時,能夠釋放出更多的“正外部性”,提高整個部門的工作績效。而國內則不同,各職位、各員工通常是被看作一架機器上的一個個部件,共同依靠上級的指令行事,執(zhí)行被看作是首要的準則,員工很少能夠超出自己的工作空間,而作為共同體的組織也很少鼓勵和激發(fā)員工去進行“正外部性”的創(chuàng)造。雖然近些年來部分高校認識到了這種弊端,并進行過一些嘗試,但仍未能突破舊思維的束縛,總體來看,整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還是處于一種半僵化的狀態(tài)。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高校在學生事務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實踐和理論研究處于起步階段,存在不少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
首先,要堅持黨性原則,確保整個管理工作政治方向的正確性。中國高校治理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作為學校日常管理工作主體的學生工作更應該以此目標為導向,確?!耙钥茖W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思想引導人”。只有在保證自身政治方向正確的前提下,才能確保上述任務的完成,而這也正是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一個重點所在。同時,也應借鑒美國學生事務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單一化,可以將價值觀教育方面適當剝離,由專門的思想政治人員代替,如有些學校由專職的老師來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教育和引導。這樣可減輕學工人員的負擔,使其更能夠集中于本職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可以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第二,堅持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員工個人能動性的發(fā)揮,將學生工作人力資源管理的重心真正轉移到促進員工個人發(fā)展的基礎上來。任何組織中人才都是最寶貴的資源。人力資源管理正是要以人為中心,其終極目標不應該是僅僅滿足于工作任務的完成,而恰恰應是促進員工的全面發(fā)展與完善。國內目前的認識誤區(qū)就是在于過分注重集體,忽視對個人潛能的開發(fā);思維依舊停留在工作的完成上,并沒有看到員工個人的發(fā)展才應該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價值所在。
第三,采用更加靈活的管理方式,以平等、個性化的工作態(tài)度取代命令式的做法,避免量化指標的過度使用。僵化的管理方式會損害學生事務人員工作的積極性,降低工作效率。而靈活性的運用,則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激勵學生管理事務人員,可以采用向他們詮釋工作的意義、傳達共同的價值理念等方式。將員工視為具有著獨立性的個體,便需要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領導應以平等化的姿態(tài)與員工進行日常的工作交流,在工作分配中應避免直接的命令式做法。
[1]Boyett,J.H.,&Conn,H.P.Workplace2000:The revolution reshaping American business[M].1992
[2]Anthony,W.P.,Kacmar,K.M.,&Perrewe,P.L.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A Strategic Approach[M].2002
[3]楊浩松,劉雯.試論美國學生事務管理員制度對我國輔導員績效考評工作的啟示[G].社會觀察,2010.
[4]趙立瑩,任初明.中美高校學生事務管理人員職業(yè)素質比較及啟示[G].教育管理,2008,(8).
[5]Harned,P.J.,&Murphy,M.C.(1998).Creating a Culture of Development for the New Professional[J].New Directions for Student Services No.84,pp.43-53.
[6]Kuh,G.D.(1983).Understanding Student Affairs Organizations[J].New Directions for Student Services No.23.
[7]蘇珊·R·考米斯,達德利·B·伍達特,等.學生服務:高校學生事務工作手冊[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
[8]余夢.淺論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制度及對我國輔導員制度的啟示[J].管理視野,2010,(2).
責任編輯張豫
G649.3/.7
:A
:1003-8477(2013)07-0176-03
高艷麗(1979—),女,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大學生資助中心副主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兼職思政教師。王林清(1966—),男,研究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生工作處處長,博士。
2009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發(fā)展研究項目“構建我校優(yōu)秀大學生成長支持體系的理論探索與實踐研究”(2009A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