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隨著電視連續(xù)劇《四世同堂》在全國播放,電視劇主題歌《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演唱者駱玉笙成了家喻戶曉、萬人矚目的人物。連駱玉笙自己也沒有想到,兩分鐘的唱段會有那么大的影響——當初她還不想唱呢!
那是在2月份,雷振邦的女兒雷蕾和作曲家溫中甲來到天津駱老的家中,想請駱老給《四世同堂》唱主題歌。駱老說:“這個事兒你們還得先找組織,我聽組織的,我這人一向組織紀律性非常強,不論大、小事,我從不背著組織,我想這是一個共產(chǎn)黨員最起碼的組織觀念。”
經(jīng)得組織上同意后,他們又拿著譜好的曲子,二次來到駱玉笙家中,雷蕾先唱了一遍,一共八句唱詞,倒是挺抒情的??神樌嫌X得抒情的氣氛還不夠,節(jié)奏也有些快,特別是“月圓之夜人不歸”這句,曲調(diào)太平太真,沒有舒展開。駱老便唱了一句,把“人不歸”三字慢了下來,又加了點小腔,雷蕾聽罷高興得拍手叫好:“太好了,太好了,你再唱一遍!”駱老說:“哎喲,忘了,我也不知道剛才是怎么唱的啦!”大家都笑了。雷蕾說:“不要緊,我剛才把譜子給記下來了。”還有“花香之地?zé)o和平”中的“和平”兩個字,又按照駱老的唱法在高腔的地方加了裝飾音,最后一句“重整河山待后生”又融進了評彈名家劉天韻演唱的《林沖踏雪》的尾聲唱腔。雷蕾馬上按駱老的唱法對原曲進行了修改,把曲子抄好一份,并請駱玉笙老師一周后到北影錄音棚去錄音。
駱老答應(yīng)了。她說干就干,馬上把樂隊找來抓緊時間排練。因為過去她演唱的曲目,不管大段小段,多數(shù)是她自己定腔說譜曲,唱著舒服也能記得住,唱別人譜的曲子,不管長短,哪怕只有幾句,也總是記不準。唱來唱去總算背下來了,不過總覺得受曲調(diào)約束,放不開。
到北京當天晚上,劇組的樂隊指揮告訴駱老不要受樂隊的影響:“您只管唱您的?!庇谑撬^門,用手拍著桌子代替定音鼓,噼噼啪啪地連唱帶敲,告訴駱老哪兒應(yīng)該唱,哪兒是音樂過門。駱玉笙哪兒聽過這個呀,他這連喊帶敲的,駱老當時腦袋里都亂了。
這一夜,駱玉笙心里七上八下,直后悔不該接這個任務(wù),明天還不知錄成什么樣子呢?
第二天一到北京電影制片廠,《四世同堂》的導(dǎo)演林汝為同志熱情地拉著駱玉笙的手:“我們還真怕請不動您的大駕呢!這個主題歌就得您唱,大家伙提了好多人,雷振邦同志就是不同意,非您不可呀!”站在旁邊的雷振邦說:“請您進錄音棚吧!”嚯!進去一看,黑壓壓的一大片,樂隊至少有四五十人,駱玉笙雖然有60多年的舞臺經(jīng)驗,讓這么大的一個管弦樂隊伴奏還是頭一回!那些樂隊的同志也是一愣,他們給不少知名的歌唱家伴奏過,可給這么一位白發(fā)蒼蒼、深度近視、走路都要拄拐杖的老太太伴奏卻是頭一遭。駱老要求把自己樂隊的三弦、四胡、琵琶三位弦?guī)煼旁谇懊?,讓自己能看到他們,耳朵能聽到他們的伴奏聲?/p>
這時雷振邦發(fā)出口令:“《四世同黨》主題歌第一遍開始!”駱玉笙耳邊響起了沉重的鼓聲和悲憤、激昂的合奏,由弱到強,由慢到快,她心跳加快了,腿肚子也哆嗦了,耳朵也不聽使喚了,光想唱詞了,第一遍沒唱好。第二遍樂隊不齊,第三遍又不知哪兒出了差錯,一直到第四遍才算完成。唱完了,也錄完了,總算完成了任務(wù),她心里一塊石頭才落了地輕輕地舒了一口氣……忽然樂隊席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拉大提琴的那位樂師一手拿弓子一手敲著琴,駱老一愣忙問導(dǎo)演:“是哪位首長來了?大伙兒給誰鼓掌呢?”林導(dǎo)演和雷老都笑了,“給您鼓掌哪!您一進來時,人家就泄氣了,沒想到您唱得這么好!”駱老心說:哎喲!我的天哪!我過去唱45分鐘的京韻大鼓都沒含糊過,今天腿都哆嗦了!
隨著《四世同堂》連續(xù)劇的播放,駱玉笙名字和《重整河山待后生》這部電視劇主題曲傳遍全中國。這首主題歌不僅贏得了熱愛曲藝中老年朋友的歡迎,也受到不熟悉曲藝,甚至根本不曉得京韻大鼓是什么的青少年的喜愛。
(摘自天津人民出版社《駱玉笙傳奇》 編著:孟然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