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會雙,張秀敏,李 麗,吳青林
(1.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兒科,河北唐山064000;2.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功能科,河北唐山064000)
茵梔黃口服液聯(lián)合思連康佐治新生兒黃疸療效觀察
杜會雙1,張秀敏1,李 麗2,吳青林2
(1.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兒科,河北唐山064000;2.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功能科,河北唐山064000)
黃疸,新生兒;茵梔黃;思連康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是由未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的新生兒黃疸,若不及時治療,重者可導致膽紅素腦病發(fā)生,這是目前重要的致殘因素之一。新生兒黃疸病因復雜,干預方法較多。2009年3—9月我院采用聯(lián)合茵桅黃口服液和思連康治療新生兒黃疸,收到了很好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60例患兒均符合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診斷標準[1],年齡4~28d,平均13.4d。排除其他感染、溶血、缺氧等嚴重并發(fā)癥,以及頭顱血腫、肝功能障礙及遺傳代謝性疾病等。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對照組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2組性別、年齡、病程及黃疸指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治療組口服茵梔黃口服液(北京雙鶴高科天然藥物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每次5mL,2次/d,同時加服思連康(含嬰兒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腸球菌、蠟樣芽孢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由杭州龍達新科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每次0.25g(半片),3次/d,療程1周。對照組給予口服茵梔黃口服液5mL/次,2次/d,療程1周。2組療程結束統(tǒng)計療效,復查黃疸指數(shù)(黃疸指數(shù)為血總膽紅素水平)。
1.3 診斷標準及療效評價
1.3.1 診斷標準[1]:①生后24h內(nèi)出現(xiàn)黃疸,血清膽紅素濃度>102μmol/L;②足月兒血清膽紅素濃度>220.6μmol/L,早產(chǎn)兒>256.5μmol/L;③血清直接膽紅素>26μmol/L;④血膽紅素每天上升>85μmol/L;⑤黃疸持續(xù)時間較長,超過2~4周,或進行性加重。
1.3.2 療效評價[2]:①治愈,皮膚黏膜黃染消退,且不再重復出現(xiàn),足月兒血清膽紅素<85μmol/L,無其他并發(fā)癥;②好轉,皮膚黏膜黃染減輕,足月兒血清膽紅素在85~220.6μmol/L之間,無其他并發(fā)癥;③無效,皮膚黏膜黃染無明顯變化或退而復現(xiàn),足月兒血清膽紅素>220.6μmol/L。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2組血總膽紅素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加用思連康的治療組的總膽紅素水平明顯低于單獨應用茵梔黃口服液的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總膽紅素水平比較
治療組治愈13例,好轉16例,無效1例;對照組,治愈4例,好轉19例,無效7例。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92,P<0.05)。
2組治療期間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期(自胎兒娩出臍帶結扎至生后28d),由于膽紅素在體內(nèi)積聚導致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xiàn)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征的疾病,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足月兒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后2~3d出現(xiàn),4~5d達到高峰,7~10d消退,最遲不超過2周;早產(chǎn)兒持續(xù)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一般無其他臨床癥狀。若生后24h即出現(xiàn)黃疸,2~3周仍不退,甚至繼續(xù)加深加重,或消退后復現(xiàn),或生后2周后才開始出現(xiàn)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足月兒血清總膽紅素超過220.6μmol/L,早產(chǎn)兒超過256.5μmol/L稱為高膽紅素血癥,為病理性黃疸。足月兒間接(未結合)膽紅素超過307.8μmol/L,則引起膽紅素腦病的幾率較高,損害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易遺留后遺癥。
新生兒腸道中葡萄糖醛酸甘酶陽性細菌水解結合膽紅素,參與膽紅素的腸-肝循環(huán)。因新生兒的內(nèi)源性葡萄糖醛酸甘酶相比含量較少,且腸道細菌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轉化膽紅素成糞膽原,減少未結合膽紅素的重吸收[1]。中醫(yī)認為黃疸是胎毒濕熱阻于膽道引起,應當清熱解毒、疏肝利膽。茵梔黃口服液參照中醫(yī)方劑“茵陳湯”研制而成的純中藥制劑,其主要成分為茵陳、黃芩、梔子、金銀花等,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等功效,有加速膽紅素分解和排泄的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為改變肝臟的膽紅素代謝,增加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能力,誘導肝酶系統(tǒng),使更多的結合膽紅素轉化為水溶性的結合膽紅素,并加快后者在膽汁中的排泄速度[3]。新生兒尤其是母乳喂養(yǎng)兒,如喂奶延遲、奶量不足或喂養(yǎng)次數(shù)減少,勢必造成腸蠕動減慢,腸道正常菌群建立延遲,胎糞內(nèi)間接膽紅素排出減少,回吸收增加,從而加重黃疸的發(fā)生。剛剛出生的新生兒腸道相對無菌,缺乏轉化膽紅素的菌群,思連康(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恰恰彌補了其腸道需要的生理菌群。
思連康是由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腸球菌、蠟樣芽孢桿菌組成的四聯(lián)活菌片,雙歧桿菌是構成腸道菌群數(shù)量最多最重要的成員之一,具有穩(wěn)定性好、繁殖快、產(chǎn)酸促使能力強等特點,可促使結合膽紅素還原成尿膽原、糞膽原隨糞便排出;另外,它能酵解寡糖,產(chǎn)生醋酸和乳酸,酸能促進腸蠕動,加快結合膽紅素排出體外,減少膽紅素的腸肝循環(huán);定植的雙歧桿菌還具有生物屏障作用和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4-6],增加機體抗感染的能力,這些也對思連康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起到一定的間接作用[7-8]。本研究結果顯示,茵梔黃口服液和思連康聯(lián)合應用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越于茵梔黃口服液單獨使用(P<0.05),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梢砸圆煌瑱C制減輕黃疸程度,從而降低膽紅素腦病的發(fā)生,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患兒的預后。茵梔黃口服液和思連康輔助治療新生兒黃疸是安全的、有效的。
[1]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69,262-314.
[2]駱仕君.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臨床特點與治療[J].吉林醫(yī)學,2011,32(3):520.
[3]韋毅.茵梔黃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臨床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32):3957.
[4]PENDERS J,THIJ S,VINK C,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early infancy[J].Pediatrics,2006,118(2):511-521.
[5]MEDINA M,IZQUIERDO E,ENNAHAR S,et al.Differential immunomoduiatory properties of Bifidobacterium longum strains:relavence to probiotic selec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Clin Exp Immunol,2007,150(3):531-538.
[6]張鳳娟,孫正蕓,程蓓蕾.口服益生菌對早產(chǎn)兒消化道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46(11):1069-1071.
[7]孫愛玲,周燕,朱楠楠,等.思連康、思密達聯(lián)合治療新生兒母乳性黃疸的療效分析[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9,17(9):109.
[8]谷惠芳.思密達治療母乳性黃疸30例[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21(6):381.
(本文編輯:劉斯靜)
R722.1
B
1007-3205(2013)04-0479-03
2012-05-23;
2012-06-27
杜會雙(1977-),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主治醫(yī)師,醫(yī)學學士,從事兒科疾病診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