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霞,程自拓
(浙江省德清縣人民醫(yī)院B超室,浙江德清313200)
彈性成像技術在乳腺良惡性病變診斷中的價值
沈海霞,程自拓
(浙江省德清縣人民醫(yī)院B超室,浙江德清313200)
目的探討彈性成像技術在乳腺良惡性病變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因乳腺腫塊就診患者137例彈性成像及病理活檢診斷資料,比較乳腺良惡性病變彈性成像評分,分析彈性成像技術用于乳腺良惡性病變診斷的準確度、靈敏度與特異度。結果惡性病變彈性成像評分≥3分檢出率明顯高于良性病變(P<0.05);以彈性成像評分≥3分判定為惡性病變,乳腺良惡性病變診斷準確度、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3.5%(144/154),98.3%(59/60),90.4%(85/94)。結論彈性成像技術對于乳腺良惡性病變診斷具有重要臨床價值,可有效提高診斷準確度。
乳腺腫瘤;超聲檢查;診斷
隨著環(huán)境污染加重、生活飲食習慣改變,女性乳腺腫瘤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僅乳腺癌每年新發(fā)患者全球范圍已高達150萬人[1]。臨床常采用超聲影像學檢查手段進行乳腺病變輔助診斷。傳統灰階超聲對于不典型良惡性乳腺腫塊鑒別效果不佳,常導致誤診。筆者回顧性分析因乳腺腫塊就診患者137例彈性成像及病理活檢診斷資料,探討彈性成像技術在乳腺良惡性病變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因乳腺腫塊就診患者137例,均行彈性成像及病理活檢診斷;年齡24~63歲,平均(49.1±7.5)歲;入選患者中檢出乳腺腫塊154個,病理活檢確診良惡性病變;其中良性病變直徑0.7~4.3cm,平均直徑為(1.7±0.5)cm;惡性病變直徑1.2~4.8cm,平均直徑為(2.0±0.7)cm。
1.2 乳腺彈性成像檢查方法:入選患者均使用百勝MyLab60全數字化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彈性成像檢查;首先行常規(guī)超聲探測,患者高舉手臂,內上、內下、外上、外下四象限及多切面掃描,觀察腫塊大小、范圍、回聲及血流情況情況,之后轉換為彈性成像形式,同步顯示灰階圖像,圖像穩(wěn)定后觀察病灶顏色并評分。
1.3 超聲彈性成像評分標準:采用林騰等[2]擬定超聲彈性成像評分標準進行判定,其中病灶絕大部分或全部呈綠色為1分;病灶中心呈紅色,周圍呈綠色為2分;病灶紅綠色所占比例基本相同為3分;病灶僅較少部分呈綠色為4分;病灶全部呈紅色為5分。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2.0統計學處理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乳腺良惡性病變彈性成像評分比較:良性病變及惡性病變彈性成像評分≥3分檢出率分別為9.6%、98.3%;惡性病變彈性成像評分≥3分檢出率明顯高于良性病變(P<0.05),見表1。
表1 乳腺良惡性病變彈性成像評分比較
2.2 乳腺良惡性病變彈性成像技術診斷準確度、靈敏度與特異度:137例患者154個腫塊經病理活檢確診良性病變腫塊94個,其中纖維腺瘤51個,乳腺增生病37個,導管內乳頭狀瘤6個;惡性病變腫塊60個,其中浸潤性癌44個,導管內癌11個,髓樣癌5個;以彈性成像評分≥3分判定為惡性病變,乳腺良惡性病變診斷準確度、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3.5%(144/154),98.3(59/60),90.4(85/94)。
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是指超聲探頭軸向壓力作用下,不同組織因自身彈性系數不同,反饋為不同回波信號,之后經計算編碼轉變?yōu)椴煌伾?,反映不同組織硬度情況。
正常乳腺組織主要由脂肪及部分腺體組成,硬度較小[3];乳腺病變特別是惡性病變出現時,病變細胞異常增生,合并間質反應以及與周圍組織粘連,均會導致病灶硬度增加。國外學者研究[4-5]顯示,按照硬度大小排列,乳腺浸潤性導管癌>非浸潤性導管癌>纖維腺瘤>腺體>脂肪組織;浸潤性導管癌硬度為正常乳腺組織的2~3倍。乳腺良惡性病變的硬度差別是超聲彈性成像技術鑒別診斷的基礎。傳統灰階超聲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分析對于乳腺病變診斷具有一定價值,但是對于部分良惡性病變影像特征重疊,且主觀性較強,準確度受到一定影響[6-7]。而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根據病灶組織硬度進行評分,增加了診斷的客觀性,與常規(guī)灰階超聲及多普勒血流分析結合有利于提高乳腺良惡性疾病鑒別診斷準確度;對于惡性腫塊型病變更具有診斷優(yōu)勢。有學者[8-10]認為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探測范圍應當包括病灶上方脂肪、胸大肌以及距離病灶邊緣超過5mm組織;且探測范圍最好大于病灶范圍2倍以上。乳腺良性病變超聲彈性成像形狀、大小與常規(guī)超聲成像接近;但是惡性病變因硬度提高面積較灰階成像增加[11],輪廓更為清晰,對于邊界不清晰、形態(tài)異常病變更具有診斷意義。
本研究良性病變中9例評分≥3分,其中纖維腺瘤5例,纖維囊性乳腺病4例,可能與纖維腺瘤纖維成分多,與周圍粘連、纖維囊性乳腺病內分泌紊亂嚴重、乳管擴張扭曲等相關,伴有鈣化及膠原化亦是導致誤診的重要因素之一[12];惡性病變中1例髓樣癌評分<3分,可能與組織細胞成分豐富、間質較少、膨脹生長相關;同時本次研究惡性病變彈性成像評分僅1例<3分,且無1分病例出現,提示對于彈性成像評分1分病變可排除惡性病變可能。此外,乳腺微小病變超聲誤診率高,這與病變體積小、良惡性病變影像特征對比不明顯有關;臨床報道[13-14]顯示,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對<10mm乳腺腫塊良惡性病變鑒別準確度顯著高于超聲檢查;筆者認為這與良惡性微小病變不易出現鈣化、膠原化及液化等干擾相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惡性病變彈性成像評分≥3分檢出率明顯高于良性病變(P<0.05);以彈性成像評分≥3分判定為惡性病變,乳腺良惡性病變診斷準確度、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3.5%(144/154),98.3%(59/60),90.4%(85/94)。
綜上所述,彈性成像技術對于乳腺良惡性病變診斷具有重要臨床價值,可有效提高診斷準確度。
[1]CHRISTOPHER DM FLETCHER.Diagnostic histopathology of tumors[M].CHIChurchill:Livingstore,2007:545-546.
[2]林騰,林蘅蘅,王金宏,等.超聲彈性成像診斷乳腺良惡性病灶應用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0,21(1):1797-1799.
[3]羅葆明,歐冰,智慧.乳腺超聲彈性成像檢查的影響因素及解決策略[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08,30(1):112-115.
[4]THITAIKUMAR A,KROUSKOP TA,GARRA BS,et al.Visualization of bonding at an inclusion boundary using axialshear strain elastography:a feasibility study[J].Phys Med Biol,2007,52(4):2615-2633.
[5]RICHARDS MS,BARBONE PE,OBERAI AA.Quantitative three-dimensional elasticityimaging from quasi-static deformation:a phantomstudy[J].Phys Med Biol,2009,54(3):757-779.
[6]孫衛(wèi)健,范曉芳,康莉,等.超聲彈性成像參數在乳腺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9,25(4):362-364.
[7]張芹,胡濱,胡兵.實時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在乳腺良惡性疾病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1,21(2):294-295.
[8]王怡,王涌,張希敏,等.實時組織彈性成像技術在鑒別診斷乳腺良惡性腫塊中的價值評估[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5,14(12):911-912.
[9]KHALIL AS,CHAN RC,CHAU AH,et al.Tissueelasticity estimationwith optical coherence elastography:toward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in vivo soft tissue[J].Ann Biomed Eng,2005,33(7):1631-1639.
[10]曾婕,羅葆明,歐冰,等.乳腺超聲彈性成像8分評分標準價值的探討[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7,23(7):52-53.
[11]歐冰,羅葆明,馮霞,等.乳腺小實性病灶超聲彈性成像診斷的價值[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7,16(2):506-508.
[12]沈建紅,羅葆明,歐冰,等.超聲彈性成像與常規(guī)超聲對乳腺病灶鑒別診斷價值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7,23(10):125-126.
[13]ATHANASIOU A,TARDIVON A,OLIVER L,et al.How to optimize breast ultrasound[J].Eur JRadiol,2009,69(5):6-13.
[14]YAMMKAWA M,NITTA N,SHIINA T,et al.High-speed freehand tissueelasticityimaging for breast diagnosis[J].Jpn JAppl Phys,2003,42(9):3265-351.
(本文編輯:趙麗潔)
R737.9
B
1007-3205(2013)04-0459-02
2012-09-24;
2012-10-20
沈海霞(1976-),女,浙江湖州人,浙江省德清縣人民醫(yī)院主治醫(yī)師,從事超聲診斷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0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