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刀
一九四二年,世界上發(fā)生了這樣一些事: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甘地絕食、宋美齡訪美和丘吉爾感冒……連丘吉爾感冒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清晰的脈絡,可一九四二年那個餓死三百萬人的河南大饑荒事件,居然鮮為今人知曉。
作為對遮蔽歷史事件的再揭露,《一九四二》將這個歷史大背景主要附著在大東家(張國立飾)這個原本還算殷實的家庭上,相較于慣于講故事的馮氏系列作品風格,本片并沒有在講故事上刻意費盡功力。自始至終,大東家的故事平淡無奇:從富有到貧窮,從家族人員齊整到一個個不得不遠離,最后他只能在路邊撿上一個失去所有親人的小丫頭,作為自己的生活寄托。
種種跡象充分表明,馮小剛之所以在本片中沒有沿習個人擅長的講故事套路,或是因為一個再如何傷感的故事,均似不足以折射出這么一個大事件的深刻全景。某種意義上,這不是一部故事片,更像是呈現(xiàn)歷史的紀錄片——灰暗簡單的色調,就像是在輕輕地拂開布滿歷史塵埃的真相。也正是基于對個體故事的平淡化處理,所以本片的內涵得以從老東家等個別主體的身上,向外不斷發(fā)展外沿,至而打造出一個群體的歷史形象。
由于淡化了故事本身的曲折,所以本片的重心,更像是著力打造逃荒路上的全景式呈現(xiàn),盡可能還原出歷史的原貌。本片的大場面極多,雪地、荒野、鐵路……外加日機的轟炸和掃射、撤退的官兵、地方官員的官僚腐敗,這便構成了一幅幅努力展示大饑荒時代的人禍全景圖。一些參演和創(chuàng)作人員屢屢談到,本片在拍攝過程中,動用群眾演員極多,所以要求每一個人做得更好。對許多演員包括大把的明星而言,他們其實也就是打了一回醬油。
為了讓每一尊雕像能夠成為歷史信息的飽滿傳送者,本片對于服飾與道具的苛求令人印象極其深刻。以演員服飾為例,開始夾在逃荒大軍中的大東家,滿以為不過是暫時躲荒避荒,所以他車上拉的物資極為充實。再看看他老婆,一副地主婆的光鮮打扮,在逃荒大軍中十分惹目。然而,隨著逃荒大軍逐漸向陜西遷移,他們所帶物什包括衣著,也在不斷變遷,最后連地主婆也看不出與一般人有什么兩樣。而當花枝與栓柱躲在蘆葦?shù)乩锘Q棉褲時,其實已經很難分出兩條棉褲的優(yōu)與劣。
如果要說本片的美中不足,那就是對明星的過多倚賴。如同韓三平的那幾部“明星匯”式的作品,本片參演明星眾多,雖然本片主基調是窮、苦、痛、慘,但觀眾往往在不自覺中,被一位位新出場的明星攪亂了氣氛。也所以,觀眾常常在尋找明星的同時,沖淡了畫面好不容易營造起來的那份沉重情緒。 【責編/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