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霞 吳 旋 白東清 賈志超 李淑娟 郭永軍 高 妍
(天津農學院水產科學系天津市水產生態(tài)及養(yǎng)殖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384)
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又稱南美 白對蝦,體色白而透亮,無斑紋,步足呈白堊色,故也稱白腳對蝦[1],廣溫廣鹽性熱帶蝦類[2]。近些年來,國內掀起了凡納濱對蝦養(yǎng)殖的熱潮,產量已超過斑節(jié)對蝦,成為沿海省市水產養(yǎng)殖的支柱產業(yè)[3-4]。國內外對凡納濱對蝦成蝦或幼蝦的營養(yǎng)需求進行了研究[5-11],但均未涉及凡納濱對蝦仔蝦的營養(yǎng)需求。鑒于此,本試驗選用凡納濱對蝦仔蝦,以養(yǎng)殖場常用的不同比例紅、黑兩種蝦片進行投喂,旨在為育苗生產提供有效的飼料搭配,尋求提高凡納濱對蝦仔蝦生長性能的最佳營養(yǎng)水平,有效降低餌料系數,為凡納濱對蝦仔蝦全價飼料的研制提供理論依據,進而服務于生產,指導生產實踐,提高育苗場的生產效益。
試驗用凡納濱仔蝦取自河北省黃驊海水原良種繁育中心的育苗車間。在試驗條件下,馴化10 d[12],使其適應實驗室環(huán)境,試驗選用個體強壯,活力強,無病無傷,其平均體長為(1.45±0.27)cm,平均體重(29.08±0.91)mg的仔蝦個體450尾,分成5組,每組設3個平行,仔蝦飼養(yǎng)于直徑為45 cm的塑料水族箱中,試驗期間,每天投喂5次,投餌率為5%~7%,每天換水1次,換水量為1/4~1/3,連續(xù)飼養(yǎng)一個月。
試驗期間水體pH值8.2,溫度22.0℃,鹽度為 8.12,NH4+-N 濃度為 0.576 mg/l,H2S含量為0.017 mg/l,NO2-濃度為0.184 mg/l,溶解氧為6 mg/l。
試驗使用兩種蝦片,配制成5個不同比例的組合,Ⅰ全為黑蝦片(海園高級蝦片,廈門市同安海園飼料加工廠);Ⅱ是黑蝦片∶紅蝦片質量比為2∶1;Ⅲ為黑蝦片∶紅蝦片質量比為1∶1;Ⅳ為黑蝦片∶紅蝦片質量比為1∶2;Ⅴ全為紅蝦片(海盈蝦片,海福水產發(fā)展有限公司)。
各組所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10種必需氨基酸、4種必需脂肪酸以及鈣、總磷含量見表1。其中氨基酸、脂肪酸、礦物質含量均由北京營養(yǎng)源研究中心提供。
表1 紅黑蝦片不同比例組合餌料的組成(%)
分別在試驗初始、中期、末期記錄每組仔蝦的體長、體重及攝食量,選取特定生長率(SGR)、相對體重增長率(RWG)、相對體長增長率(RLG)、餌料系數(FCR)、蛋白質效率(PER)5項指標評定凡納濱仔蝦的生長狀況。
RWG(%)=(末期體重-初始體重)/初始體重×100;
RLG(%)=(末期體長-初始體長)/初始體長×100;
FCR=飼料攝食量/體重增加量;
SGR(%/d)=(ln末期體重-ln初始體重)/試驗時間×100;
PER(%)=體重增加量/蛋白攝食量×100。
試驗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數據處理。數據用“X±SD”表示,含有相同字母者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含有不同字母者差異顯著(P<0.05)。
投喂紅黑蝦片不同比例組合的餌料后,凡納濱對蝦仔蝦的生長情況有所不同。在試驗初期,各組仔蝦體重并無顯著性差異,在試驗結束時,紅黑蝦片不同比例組合餌料對仔蝦增重率影響依次為Ⅲ>Ⅱ>Ⅳ>Ⅰ>Ⅴ。其中投喂Ⅲ組營養(yǎng)水平的餌料增重率顯著高于其它組(P<0.05);Ⅱ組顯著高于Ⅴ組(P<0.05);Ⅰ組與Ⅳ組差別不大(P>0.05)。
表2 紅黑蝦片不同比例的組合對凡納濱對蝦仔蝦增重率與增長率的影響
如表2所示,在對體長增長率的影響上,則呈現Ⅲ>Ⅱ>Ⅰ>Ⅳ>Ⅴ的變化趨勢。Ⅲ組比Ⅰ、Ⅱ、Ⅳ、Ⅴ組分別高出6.54、5.68、11.13、15.4百分點,同時投喂Ⅲ組餌料的仔蝦體長增長率效果顯著高于Ⅳ組和Ⅴ組,Ⅰ組、Ⅱ組、Ⅲ組差異不顯著。當投喂餌料蛋白質水平<43.95%時,隨著蛋白含量的增加,對蝦體長增長呈現逐漸加快趨勢,而當投喂餌料蛋白質水平增至43.43%時,仔蝦體長增長則無明顯變化。
表3 紅黑蝦片不同比例的組合對仔蝦各衡量指標影響
紅黑蝦片不同比例組合的餌料對凡納濱仔蝦餌料系數、特定生長率與蛋白質效率的影響見表3。餌料系數由小到大的順序為:Ⅲ<Ⅳ<Ⅰ<Ⅱ<Ⅴ,Ⅲ組的餌料系數顯著低于各組(P<0.05);投喂Ⅰ組、Ⅱ組、Ⅳ組、Ⅴ組營養(yǎng)水平的餌料對仔蝦的餌料系數差異均不顯著(P>0.05)。投喂Ⅲ組餌料的仔蝦餌料系數最低,分別比Ⅰ、Ⅱ、Ⅳ、Ⅴ組低15.84%、16.67%、8.93%、20.06%。
在特定生長率上,Ⅲ組分別比Ⅰ組、Ⅱ組、Ⅳ組、Ⅴ組高19.76%、18.03%、21.04%、38.54%,且Ⅲ組餌料對仔蝦的特定生長率極顯著高于Ⅴ組(P<0.01),顯著高于Ⅰ組、Ⅳ組(P<0.05);投喂Ⅰ組、Ⅱ組、Ⅳ組、Ⅴ組飼料差異不大(P>0.05),各組餌料比較后特定生長率由大到小的順序為:Ⅲ>Ⅱ>Ⅰ>Ⅳ>Ⅴ。
從對蛋白質效率的影響上看,分別為:Ⅲ>Ⅳ>Ⅱ>Ⅰ>Ⅴ,且Ⅲ組分別比Ⅰ組、Ⅱ組、Ⅳ組、Ⅴ組高22.09%、19.98%、13.5%、22.64%,但5組差異不顯著(P>0.05)。
使用不同蛋白水平的飼料飼養(yǎng)凡納濱對蝦仔蝦發(fā)現蛋白水平為43.95%的Ⅲ組對凡納濱對蝦仔蝦生長的促進作用最好。李廣麗等[13]以體長為(4.21±0.31)cm的幼蝦為試驗對象,研究不同蛋白質水平的飼料對南美白對蝦生長的影響,得出幼蝦最適飼料蛋白水平為44.12%,略高于本試驗的43.95%;周新華等[14]以南美白對蝦幼蝦作為試驗對象,得出幼蝦飼料蛋白質最適宜的含量為42.37%~44.12%,與本試驗結果接近。陳立新等[15]采用均勻設計的方法,以蝦體長為(3.30±0.3)cm,體重為(0.54±0.03)g的南美白幼蝦作為試驗對象,研究不同營養(yǎng)組合對其生長性能的影響,得出南美白對蝦飼料最優(yōu)配方的蛋白質水平為45.5%,高于本試驗結果。而Smith等[16]曾研究了不同飼料蛋白質水平和蛋白源對3種規(guī)格的凡納濱對蝦生長和消化的影響,試驗中3種規(guī)格的凡納濱對蝦平均體重分別為4.0、9.8、20.8 g,得出對蝦對蛋白質的需要量要求大于36.0%。上述研究結果的差異與試驗用蝦的規(guī)格(年齡階段)、試驗方法、試驗水溫及光照等[17]諸因子有關。本試驗結果與其相差較大,一般認為仔蝦對粗蛋白需求量高5%~10%[9]。
本試驗發(fā)現,營養(yǎng)水平Ⅲ組對凡納濱對蝦仔蝦生長的促進作用較好。試驗用營養(yǎng)水平Ⅲ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結果與黃凱等[10]推薦的南美白對蝦飼料必需氨基酸含量相比,亮氨酸(Leu)、賴氨酸(Lys)、蛋氨酸(Met)、苯丙氨酸(Phe)、蘇氨酸(Thr)、色氨酸(Trp)、纈氨酸(Va1)、精氨酸(Arg)、組氨酸(His)明顯偏高,而異亮氨酸(Ile)則明顯偏低。究其原因可能與本試驗不是專門設計氨基酸水平有關;其次凡納濱對蝦不同生長階段對氨基酸的需求量也會存在很大差別,飼料中營養(yǎng)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此外生存環(huán)境也會對其造成影響。Fox等[18]研究得出,凡納濱對蝦的賴氨酸表觀需要量為4.5%~5.2%(蛋白質),45%粗蛋白質飼料需賴氨酸量為蛋白質的4.5%~5.2%,經換算賴氨酸的需要量占飼料的2.025%~2.34%,與本試驗得出的餌料中賴氨酸需要量的結果接近。通常賴氨酸、精氨酸和蛋氨酸是對蝦飼料中的主要限制性氨基酸[19],一般認為,在對蝦飼料中賴氨酸與精氨酸的比例應保持1∶1[20],但在實際生產中也應充分考慮氨基酸的拮抗作用[16],以便調整氨基酸添加量。
季文娟等[21]研究表明,對于中國對蝦來說,在餌料中添加亞油酸(18∶2n-6)、亞麻酸(18∶3n-3)、二十碳五烯酸(20∶5n-3,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DHA)都能提高幼蝦的增重率。任澤林等[22]在中國對蝦對必需脂肪酸的營養(yǎng)需求的研究中,以平均體長和體重分別為7.14 cm、5.14 g的中國對蝦為試驗動物,得出中國對蝦對4種必需脂肪酸的最適需要量分別為:1.95%、1.09%、0.20%、0.37%,而且中國對蝦生長以混合酸(二十碳五烯酸及二十二碳六烯酸)的作用最大。本試驗所得出的餌料必需脂肪酸含量結果與之相比,亞麻酸偏低,而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則偏高,亞油酸最適需要量為1.95%,結果相接近。本試驗條件下,得出影響仔蝦生長的第一限制因子為二十二碳六烯酸,與上述結果不符。說明不同對蝦在不同生長階段對不同必需脂肪酸的需求不同。在生產中,應根據不同對蝦的需要量添加魚油,并按其適宜比例添加,以滿足對蝦對必需脂肪酸的營養(yǎng)需要。
從增重率、相對體長增長率、餌料系數等生長指標來看,5組飼料對凡納濱對蝦仔蝦生長影響效果最好的為Ⅲ組,其粗蛋白含量為43.95%,粗脂肪含量為12.00%、粗灰分含量為14.31%。
在本試驗條件下,對凡納濱對蝦生長影響最大的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分別為組氨酸(His)與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DHA);對凡納濱對蝦仔蝦生長最適鈣、總磷含量分別為2.76%、1.47%。兩者中對凡納濱對蝦仔蝦生長影響較大的為總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