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娟
(信陽師范學院,河南信陽 464000)
英語寫作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大學英語學習中最難掌握的技能之一,也是課堂教學中難度最大的課程。多數(shù)學生在英語寫作過程中感到難以起筆或無法恰當?shù)赜糜⒄Z表達思想,從而對這門課程深感無力。因而眾多英語老師和語言研究人員一直圍繞著如何有效地進行英語寫作教學展開深入探究。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所采用的大多是成果教學法,教師通過展示寫作技巧和句法修辭規(guī)則讓學生了解繼而進行寫作,并以作文的最后成果作為唯一評判依據(jù)。這種教學法只注重寫作成果,忽視了師生交流,容易造成學生缺乏寫作愿望和動力從而對英語寫作產生厭倦。源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英語寫作過程教學法(process-focused approach)是針對成果教學法的不足應運而生的,它以學生的寫作過程為重點的教學方法,它強調寫作過程的交流,語言教師通過對學生寫作過程的指導和監(jiān)控,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寫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結合靈活多變的課堂活動來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在無數(shù)的課堂練習中潛移默化地提升他們的寫作技巧。美國知名學者Donald Murray曾經在Write to Learn一書中提到,寫作過程分為寫前、寫作和修改三個階段;Tribb le的四階段教學模式 (寫前準備、寫作階段、修改階段和編輯階段)在各種流派中更是典型。這種教學法的最大特點就是把課堂教學的中心從傳授語言知識轉變?yōu)樽晕覍W習,即學生根據(jù)寫作任務的需要閱讀文章、收集資料,再通過整理分析與寫作相關的素材,寫成文章;作為課堂引導者的老師則總結該過程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策略和經驗作為進一步教學的源泉。筆者在經年的教學中嘗試了采用過程教學法來設計寫作課堂的具體操作步驟,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寫作屬于輸出過程,只有一定量的知識積累才能有效地進行語言知識輸出,才能步入篇章潤色、美化詞句等寫作的較高層次。詞匯的記憶和靈活運用是寫好文章的基礎,克拉申在“語言輸入假說模式”中提出:正確和恰當?shù)恼Z言輸入將會使語言學習的效果更佳。因此,擴大和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加強不同語境下靈活運用詞匯的教學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工作。而好的范文無疑是最好的輸入材料,這些文章的用詞、句型、銜接手段、篇章布局都符合學習者的“口味”,在大量的閱讀過程中,學生們能夠開拓視野、增強語感,熟悉這些文字內容之后再進行寫作訓練時,學生們在真正的寫作練習時才可以有效地 “調兵遣將”。
恰當選材是有效達成教學目標的關鍵。寫作時,既要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還要善于運用選材的技巧。為了避免寫作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在選材上不僅要結合單元教學內容,還要考慮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否有足夠的詞匯和句型結構表達的能力。例如,有一次筆者在對戲劇賞析課文的備課時發(fā)現(xiàn),教參預設的寫作任務是根據(jù)已學課本劇進行續(xù)寫,難度相當大,按照當時學生的英語水平根本完成不了,因此我決定結合本單元教學內容進行讀后感寫作??紤]到這是學生初次接觸英語戲劇,就初步介紹了英語戲劇的基本知識并引導他們賞析戲劇和分析劇中人物性格,為讀后感的寫作積累一定的素材。
除了基本文體的恰當選擇,寫作中要求學生對某些長難句或者經典句式的仿寫也十分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這些句式時要仔細斟酌。比如,在提供的語段中仿寫長句或排比句,根據(jù)整句的特點和句意的要求,通常需要上下句前后相承或正反相對,句與句的內容相互關聯(lián)或前后一致。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辦法就是學會選取句子鋪承或議論的對象,是選取同類別或同性質的對象,還是不同類別或性質相反的對象,應視語境的要求而定。掌握了選材的技巧,寫作時就不會東拉西扯毫無章法或搜腸刮肚卻望紙興嘆。
要達到文章主題明確,靠的就是主題句 (topic sentence)。主題句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你要在文章中討論的主題 (subject),另一個是根據(jù)這個主題發(fā)展而成的論點(focus,controlling idea)。主題是向讀者表明這篇文章討論什么方面的問題,而論點則表明作者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即一個等待發(fā)展的思想。也就是說,同一個主題,由于不同的人看法不同,會有不一樣的主題句。這就需要教師在寫作前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來圍繞所給的寫作素材進行思考和討論,用發(fā)散性思維和總結式手段來歸納他們中意的寫作方向,從而確定自己文章的主題句,再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展開寫作。
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可以按照下列寫作格式來把握主題。文章的正文應以文章的開頭為線索,具體地敘述、說明或論證文章的主題。文章不論長短,每個段落都必須為主題服務。像說明文和議論文這一類的文章,一個主題還常分成幾個小主題,每個小主題要用一個段落處理,另起一段時,應是一層新的意思。每一段的開頭,要放一個表示段落小主題的主題句,這樣可使文章條理化,易于閱讀,便于讀者抓住主題。段內的所有句子應圍繞主題句的意義加以闡述或論證,為中心思想服務。但如果寫作題目范圍很小,像一篇簡短的評論、某一事情的簡短記載、某一個想法的說明、對一個人物或一件事情的簡要敘述或說明等,就無須再將題目分成小的主題,只用一個段落來表現(xiàn)即可。
寫作能充分體現(xiàn)考生的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不注意語言的推敲,是寫作中常見的毛病。寫作時,要根據(jù)試題的特點和語境的需要,力求用語準確精美。寫作如同藝術家進行雕塑創(chuàng)作,隨著創(chuàng)造過程的繼續(xù),觀點才逐漸明朗,作品開始成形。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在把握宏觀結構的同時,還必須逐字逐句閱讀,進行微觀調整。也就是說,修改不能僅僅局限于糾正拼寫錯誤、語法錯誤之類,還必須對文章中使用的詞匯或短語的恰當性和優(yōu)美程度進行修正,對各種句式的正確靈活使用進行完善。用最恰當?shù)脑~組成最優(yōu)美的句子從而鍛造出好文章,這才是寫作最終的目的。
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錘煉語言。一、運用不同的修辭手法豐富文章;二、抓住中心多層次多角度寫作;三、學會新語言或善用流行語引發(fā)讀者共鳴。
一篇完整的作文包括兩個部分:形式(form)和內容(content)。從形式上來講,我們要考慮文章是否主題明確、架構清楚、語言組織良好;而內容的部分,除了語法、用詞力求正確,還要留意內容是否明確、具體。若想實現(xiàn)這些,就需要寫作任務完成之后的校審。
校審可以有兩個步驟組成,學生互相批改和教師評改。由于不同的學生思維模式不同,對同一事物的理解角度和程度也不同,這就決定了他們寫作的側重點各有千秋。讓學生們互相批改作文可以充分地挖掘他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互相糾正錯誤的行為可以加深他們對英語基礎知識的記憶,這種互動能夠著重開發(fā)他們發(fā)現(xiàn)、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認知心理過程。教師的評改則能夠保證文章條理清晰、句式通順,可以使學生強烈地認識到自己在寫作中的弱點并及時地改進。最重要的是,能夠啟發(fā)學生對寫作目標的深度探索,培養(yǎng)他們掌握寫作方法,開發(fā)學生的寫作潛能。
集上述五個步驟于一體的過程教學法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種教學模式極大地改變了傳統(tǒng)寫作課堂的沉悶,調動了學生學習寫作和實踐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們在課堂活動中變被動為主動,發(fā)展了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了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Toby Fulwiler.(2002)CollegeW riting—A Personal Approach to Academic W riting(Third Edition).Boynton/Cook Pub lishers Inc.Portsmouth,NH
[2]Donald Morison Murray.Write to Learn(Forth Edition).Holt Rinehart&W inston,1993
[3]李森.改進英語寫作教學的重要舉措[J].外語界,2000.
[4]李曼華.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模式探索[A].大學英語教學研究(四)[C].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5]張益君.過程教學法與合作學習在英語寫作課中的綜合應用[J].寧波大學學報,2004.
[6]趙新顏.過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寫作中的應用[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