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軍華 唐蓮英
中國共產(chǎn)黨之所以能在贛南閩西立足并壯大為全國蘇維埃運動的“大本營”[1],一個重要原因是動員工作做得好,能夠把群眾吸引在自己的控制區(qū)域并為之戰(zhàn)斗?!罢紊蟿訂T軍民的問題實在太重要了”,毛澤東感嘆,“沒有許多別的必要的東西固然也沒有勝利,然而這是勝利的最基本的條件”。[2](P513)
政治動員指特定的政治主體為實現(xiàn)其在特定時期內的政治目的,將各種分散的、個體的力量收攏、聚積起來,使?jié)撛诘母锩咿D化為現(xiàn)實的革命力量的行為和過程。[3](P102)中央蘇區(qū)在兵源緊張、勞動力缺乏情況下,成功地把婦女動員起來,極大地支援了蘇區(qū)革命。
任何政治動員要獲得成功,其主體都須具有“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4]的能力,能敏銳識別動員客體的訴求、愿望和情感,以動員客體表現(xiàn)出來的社會心理和行為為依據(jù),結合自己的最終目標而調整相應政策,從而達到動員目的。正如亨廷頓指出的:“一個政府強大與否,穩(wěn)定與不穩(wěn)定,全憑它能否在完善其政治制度化的速度與擴大群眾參與水平二者之間求得最佳值,適時適度地調頻這二者之間的相互共振,奏出政治上的協(xié)調?!盵5](P5)即動員主體和動員客體間的良性互動是動員效果的保證,其重要性直接影響到政黨的穩(wěn)固和盛衰。
在“圍剿”與反“圍剿”中,國共兩黨都在爭取群眾支持。在因戰(zhàn)爭男子急劇減少的情況下,婦女成為共產(chǎn)黨動員的主體。共產(chǎn)黨通過政治動員,喚醒受壓迫婦女對現(xiàn)實的不滿,并將這種不滿情緒導入中國革命洪流,灌輸以馬克思主義,以獲得革命的最多參與者。杰克·貝爾登認為婦女的成功動員令中國共產(chǎn)黨獲得了最大數(shù)量的支持者,“在中國婦女身上,共產(chǎn)黨人獲得了幾乎是現(xiàn)成的、世界上從未有過的最廣大的被剝奪了權力的群眾。由于他們找到了打開中國婦女之心的鑰匙,所以也就是找到了一把戰(zhàn)勝蔣介石的鑰匙”[6](P212)。即使因為戰(zhàn)爭,群眾死傷很多,但“沒有哪一個有埋怨,打死了自己家屬收埋,被白匪燒了的房子,也有很多,不但不怪紅軍,蘇維埃,共產(chǎn)黨,而且很痛心的懷恨反動派”[7](上冊,P351)。其原因正如毛澤東所說:“誰贏得農民,誰就贏得中國;誰能解決土地問題,誰就能贏得農民?!盵8](P208)中國共產(chǎn)黨因為打土豪分田地,維護勞苦大眾的根本利益,因而獲得了空前的擁護,建立了與所有舊政權不一樣的政府,在中央蘇區(qū)內擁有一呼百應、令行禁止的威望。中國共產(chǎn)黨從了解婦女需求到制定政策和條例,確立婦女權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等政治社會化手段,有效地把婦女從家庭中鼓動出來參加解放運動。
當時擁有重兵的國民黨在蘇區(qū)奸淫燒殺,無惡不作,失去了民心。群眾每當看見國民黨軍隊,就實行堅壁清野,連鍋碗瓢盆都沉入水塘,國民黨軍隊什么也得不到。國民黨第一次“圍剿”贛南失敗后的戰(zhàn)報報道:“匪區(qū)民眾,久受赤化,所得我方消息,即行轉告匪軍。”[9](P50)“我們好比瞎子聾子,亂摸亂闖?!盵10](P15)國民黨新豐特別區(qū)政治局局長劉千俊分析其原因為:“各縣鄉(xiāng)村受共產(chǎn)黨‘有土皆豪,無紳不劣’之宣傳,民眾對一般紳士,已無信仰,或且憎惡。”[11]因此,雖然蔣介石極力在中央蘇區(qū)實行“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懷柔政策,進行“剿匪宣傳”,加強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全方位政治爭奪,但難逃“勞師轉馕,苦戰(zhàn)連年,地方賢良士民,竟無出而相助者”[12]的窘境。
中央蘇區(qū)婦女構成主要為土籍婦女,畬、瑤少數(shù)民族婦女和客家婦女。土籍婦女纏足,行動不便;畬、瑤少數(shù)民族婦女人口少,力量小;客家婦女占大多數(shù),為主要動員對象。中央蘇區(qū)區(qū)域是客家人聚居區(qū)域,占當?shù)厝丝诘陌俜种司攀?。“客籍人從閩粵邊起,沿湘、贛兩省邊界,直至鄂南,大概有幾百萬人??图碱I山地,為占領平地的土籍所壓迫,素無政治權利?!盵13](P74)因人多地少難以維生,客家男人或讀書謀取功名或遠赴外地經(jīng)商甚至出洋謀生,婦女就得撐起家庭的重擔,生活的重壓超過男子;為開荒種地砍柴做工方便,客家婦女不纏足,一雙天足使客家婦女強健有力,男子能干的活她們毫不遜色。“贛南婦女都是和男人一樣的大腳,耕田做工都是和男人一樣的負擔”[14](P105),“南康婦女盡屬天足,勞動工作,不遜男子,且均能自食其力,絕少為人奴仆者”,“興國縣的女人,盡是大腳,她的氣力和男人一樣,能挑一百多斤的重物”[15](P95),“閩西各縣除龍巖外,婦女向來天足,能自食其力”[16](P146)。天足體健勤勞的客家婦女一旦動員出來就能立即投入革命洪流,必然會是革命的重要力量。
此外,婦女如果被排除在革命之外,既有悖于共產(chǎn)黨“解放全人類”的革命宗旨和目的,也有可能因對革命的不理解而影響士氣,“婦女是男子的靈魂,如果婦女不覺悟,則家庭詬誶枕邊怨語,必然要降低男子對革命的熱情”[17](P90)。
毛澤東在調查時發(fā)現(xiàn),尋烏婦女“在耕種上盡的責任比男子還要多,加以養(yǎng)兒育女是女子的專職,所以女子的勞苦實在比男子要厲害,她們的工作不成片段,這件未歇,那件又到”[18](P239)。尋烏的情況在客家具有普遍性。在客家,有“男逸婦勞”的傳統(tǒng),客家婦女雖承擔了家庭中幾乎全部的勞動,但封建觀念下的她們無論是在公共領域還是家庭的私有空間都沒有話語權;在家里,女子不能和男子一樣享受作為主人的權利,不能參與議事,不能與男子一同上桌吃飯,甚至洗凈的衣服也不能和男子的衣服一同晾曬,所有生活的一切都比男子要差?!芭右廊皇悄凶拥霓r奴,她們沒有政治地位,沒有人身自由,她們的痛苦比一切人大?!盵18](P240)更使婦女雪上加霜的是苦難的婚姻??图覌D女秉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配制,但這種金錢買賣婚姻帶來的只有屈辱。蔡暢說:“強迫包辦的買賣婚姻,造成了家庭中地位的不平等,花了錢的翁姑,丈夫,對買來的媳婦可以任意打罵、欺凌。婦女在家庭中僅有的權利就是俯首干活和生兒育女。一旦生多了女孩,還要再加一層歧視和虐待。”[19](P236)此外,在客家還流行童養(yǎng)媳、等郎妹、隔山娶等婚姻形式,這些女孩很小就到了婆家,遭受著非人的折磨??嚯y越大,解放意識越迫切,而且她們也深知婦女的解放“絕不是形式上由男子賦予以平等地位,而是在斗爭中用自己的力量取得”[17](P26),因而在黨的領導下婦女能積極響應動員。當然,動員的結果無論是對中共還是婦女自身都是雙贏的。
美國學者杜贊奇認為,共產(chǎn)黨在中國獲得政權的原因“就是共產(chǎn)黨能夠了解民間疾苦:從毆打妻子到隱瞞土地,無所不知,從而動員群眾的革命激情”[20](P212)。杰克·貝爾登說:“在中國婦女身上,共產(chǎn)黨人獲得了幾乎是現(xiàn)成的、世界上從未有過的最廣大的被剝奪了權力的群眾。由于他們找到了打開中國婦女之心的鑰匙,所以也就是找到了一把戰(zhàn)勝蔣介石的鑰匙。”[6](P212)共產(chǎn)黨是怎樣把婦女動員起來的呢?
毛澤東認為只有滿足群眾的需要,群眾才會熱烈地擁護我們,才會把革命當做自己的生命和無上光榮的旗幟,才會用生命去和國民黨決斗。[13](P137)
“沒有共同的利益,也就不會有統(tǒng)一的目的,更談不上統(tǒng)一的行動了?!盵21](P508)利益的滿足是婦女被動員起來的前提?!吨醒胪ǜ娴诰盘枴诽岢觥耙貏e注意勞動婦女的利益,提高勞動婦女的地位,要建筑革命輿論中心,就是革命婦女的政綱”[17](P5)。
中央蘇區(qū)首先給予婦女經(jīng)濟獨立權?!短K維埃第一次全國大會土地法草案》規(guī)定“不分男女,同樣有分配土地的權限”[22](P468)。農民生存的根本是土地,土地是中國共產(chǎn)黨能夠“獲得大眾支持和吸引人們加入革命的一個根源”[3](P12)。按人口平分田地,而且不受姑娘出嫁、婦女離婚、寡婦改嫁等因素影響,婦女從未有過地作為一個主體人擁有了從來沒有奢望過的土地權,也就擁有了獨立的資本,革命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此外,婦女與男子同工同酬、紅利平分,擁有獨立的經(jīng)濟支配權。經(jīng)濟權的獲得使婦女敢于掙脫苦難的深淵,躍入婦女解放的潮流,積極地參與革命,為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其次倡導婚姻自由。針對革命前婦女的苦難婚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先后頒布《婚姻條例》和《婚姻法》,明確婚姻自由原則,規(guī)定“以自由為原則,廢除一切封建的包辦強迫和買賣婚姻制度,禁止童養(yǎng)媳”,“反對虐待婦女”,從法律上保證了婦女的婚姻自主權。中央蘇區(qū)婦女從此擺脫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能夠真正從自己的意愿出發(fā)來選擇伴侶,對中國婦女來說,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而且黨考慮到“數(shù)千年來婚姻的關系野蠻得無人性,女子所受壓迫比男子更甚,所以現(xiàn)時蘇維埃的婚姻法令著重于保護女子,把因離婚而起的義務更多的加給了男子去負擔”[7](下冊,P332),這一以婦女為本的政策為男女平等、婦女解放開辟了道路,極大地調動了婦女參與革命的積極性。
第三給予婦女政治參與權。在整個公民權利體系中,政治參與權居于核心地位,它體現(xiàn)了公民的尊嚴和主人翁地位?!吨腥A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規(guī)定:“不分男女種族宗教,在蘇維埃法律前一律平等?!薄疤K維埃公民在十六歲以上均享有蘇維埃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盵22](P465)資產(chǎn)階級婦女苦苦奮斗的政治參與權在辛亥革命和民國時期都沒能獲得,中央蘇區(qū)婦女卻真實地獲得了這項權利,而且比例逐年增大,遠超過規(guī)定的25%,“上才溪鄉(xiāng)的婦女代表占60%、下才溪鄉(xiāng)的婦女代表占66%”[7](下冊,P307)。此外,婦女干部數(shù)量大增。如“江西 16 個縣就有縣一級婦女干部27人,興國縣有20余名婦女擔任了鄉(xiāng)蘇維埃主席職務”[19](P240),瑞金武陽區(qū)石水鄉(xiāng)“全鄉(xiāng)96個婦女代表,選舉主席團7人”[16](P113)。在干部的選拔、培訓方面明確規(guī)定“應有三分之一的女性”[14](P105);一向由男子擔任的職業(yè)如裁判機關也要求要有女性[14](P112)。中央蘇區(qū)婦女被廣泛動員了起來,大大支援了蘇區(qū)的革命運動。
利益驅動的動員方式有效滿足了婦女的現(xiàn)實利益需求,但在殘酷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利益的保證是有限和不可靠的。為此,中央蘇區(qū)對婦女廣泛開展思想政治文化教育以提升她們的共產(chǎn)主義思想覺悟,“用教育與學習的方法,啟發(fā)群眾的階級覺悟,提高群眾的文化水平與政治水平,打破舊社會思想習慣的傳統(tǒng),以深入思想斗爭,使能更有力的動員起來加入戰(zhàn)爭,深入階級斗爭和參加蘇維埃各方面建設”[7](下冊,P328)。中央蘇區(qū)通過教育以及演講、標語、口號、表演、群眾集會的方式做婦女的思想政治工作,開闊了她們的眼界,提高了她們的認識。
1929年蘇區(qū)第一所婦女夜校在新泉創(chuàng)立,以后各種婦女學校和訓練班如女子半日學校、婦女職校、女子干部培訓班紛紛開辦?!皨D女群眾要求教育的熱烈,實為從來所未見?!盵7](下冊,P329)“很多不識字的女孩子,參加了革命以后能寫得很短的信及標語之類的東西?!盵7](P355)婦女從文盲中得到了解放,因此婦女的覺悟提高,革命活動十分積極。國民黨的報告也反映了共產(chǎn)黨婦女教育的成效:“一般男女匪民,只知公歷為某某年,而不知民國年號,只知有馬克斯、列寧,而不知其它,麻醉之烈,匪化之深,于此可見?!盵16](P137)就連蔣介石也慨嘆:“匪區(qū)里面最緊張的,就是教育!最有紀律的,就是教育!最有精神的,也就是教育!而我們現(xiàn)在各地方的情形卻不然?!盵16](P129)提高了覺悟的婦女,逐漸完善自己的個性弱點,不再局限在自己的一己私利上,而是成長為有獨立思想、敢作敢為、為革命勝利不惜貢獻自己一切的新女性。
中央蘇區(qū)動員婦女采取的方式有很多,但經(jīng)證明快捷有效的方式還是群眾集會。毛澤東說:“不注意群眾團體,不注意開群眾大會做宣傳,那末,要達到目的是不可能的。”[13](P124)按照集體行動的邏輯,當一個人處于集體當中時,會“去個性化”,產(chǎn)生從眾心理。在群眾集會中,對所有討論的問題大家發(fā)表意見,在民主的框架里達到統(tǒng)一的結論,既能滿足群眾的被尊重期望,又因為所有決定是集體意志的集中而群眾自己也是同意的,這是在為自己工作,而不是為他人工作,從而能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巴瑯右粋€兵,昨天在敵軍不勇敢,今天在紅軍很勇敢,就是民主主義的影響?!盵13](P65)中央蘇區(qū)通過婦女會議、學校掃盲、節(jié)日表彰大會、專項動員大會等對婦女進行教育,效果顯著。如入黨動員大會,“江西14縣在1933年5月1日中,參加共產(chǎn)黨的婦女就有4561名,占同一期間入黨總人數(shù)的17%”[23]。毛澤東在《鄉(xiāng)蘇怎樣工作?》中指出:“群眾大會,是極能夠教育群眾、動員群眾執(zhí)行蘇維埃任務、提高群眾斗爭情緒的,應該把它看作一種重要的動員與教育群眾的方法。”[18](P353)婦女本是感性群體,集會的氛圍會使動員效果大增,“在共同的激情的鼓舞下,我們在集會上變得易于沖動,情緒高昂。而這是僅憑個人的力量所難以維系的”[24](P280)。劉士奇在向中央?yún)R報經(jīng)驗時就提出要“多開會議”,能“加強了群眾的政治教育,嚴密了群眾的組織,行動多一些開會多些的地方,一次有一次的成績”[7](P348)。集會為集體行動的參與者提供一種“選擇性激勵”[25](P42),使婦女在心理上獲得了某種暗示并自覺地堅持,按照黨的意志樹立價值觀人生觀,逐漸匯入到革命的洪流中來。
從婦女被動員的人數(shù)來說,效果顯著。蘇區(qū)的婦女除地主富農家的外,都能積極參加生產(chǎn)、擴紅、支前等革命運動,有不少婦女還成為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據(jù)李堅真回憶,僅1932年2月至3月8日,在“福建、湘贛、粵贛三省共發(fā)展女黨員3900多人,女團員2700多人,女赤衛(wèi)隊員14000多人,女少先隊員13000多人”[26](P64)。1933年,江西省女黨員總數(shù)達到10 294名。[7](P676)
從婦女為中央蘇區(qū)的鞏固和發(fā)展作出的重要貢獻來說,主要有:
中央蘇區(qū)的青壯年男子大都參加了紅軍,在“每個勞動婦女英勇地踏上生產(chǎn)戰(zhàn)線,如象紅軍戰(zhàn)士上火線一樣英勇”的號召下,婦女成為蘇區(qū)生產(chǎn)的主力。她們打破“婦女不能犁田”的封建迷信,學習犁田耙田,連小腳婦女都咬著牙下水田參加勞動。蘇區(qū)婦女開荒種地熱情高漲,以致“擴大紅軍如此之多,生產(chǎn)不減少,反增加了”[18](P301)。
蘇區(qū)婦女積極參與宣傳隊、運輸隊、擔架隊、救護隊、向導隊、洗衣隊、慰勞隊、運輸隊等,廣泛開展支前工作;在軍費緊張時,她們發(fā)動募捐,積極籌集款項,還自覺節(jié)省費用,捐作軍費。軍鞋是必不可少的軍需品,為了保證紅軍每人能有兩雙鞋,蘇區(qū)婦女從十二三歲的小女孩到六七十歲的老大娘都動員起來不分晝夜地趕做,長征前夕,蘇區(qū)婦女日夜趕制了20萬雙鞋交給紅軍,那一針針、一線線傾注著她們對紅軍的一片深情。
婦女是蘇區(qū)男子參加紅軍的重要推動力。蘇區(qū)勞動婦女競相宣傳鼓動丈夫去當紅軍,替丈夫趕做包袱鞋子,帶領丈夫到蘇維埃去報名,在蘇區(qū)掀起了送丈夫、兒子、兄弟、親戚上戰(zhàn)場的高潮。當然,她們還是督促蘇區(qū)落后分子的銳利武器。[27]她們采用各種宣傳、報告、山歌來恥笑落后分子和逃兵,迫使他們覺悟并加入到紅軍中去。1933年12月6日“江西全省女工農婦代表大會”就表彰了12名模范婦女,她們都是宣傳群眾當紅軍和勸回士兵歸隊的典型。
在戰(zhàn)火紛飛的硝煙中,中央蘇區(qū)很多婦女直接參加了戰(zhàn)斗。興國長岡鄉(xiāng)的赤衛(wèi)隊,婦女占了全隊的75%,少年先鋒隊中女子占了80%[14](P169);贛西南“普通一般婦女(35歲以上)統(tǒng)統(tǒng)加入赤衛(wèi)隊,20歲以下的加入少先隊”[17](P81)。女紅軍郭治媽堅持革命工作,不幸被捉,敵人威逼利誘不成,割下她的乳房撒上鹽而她仍然堅貞不屈;康克清、王泉媛多次指揮女紅軍作戰(zhàn);更有婦女在斗爭前線“加入沖鋒鐵絲網(wǎng)與敵肉搏”[17](P85);“簧鄉(xiāng)的女子成群地挑柴去燒炮樓,又從反動地主家里搶了谷子出來。斗爭勝利的地方她們立刻有了個人的自覺”[18](P240),而在戰(zhàn)斗中婦女是“表現(xiàn)非常之喜歡的”[18](P242),是發(fā)自內心地擁護革命、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白軍士兵看到興國女子赤衛(wèi)軍整連整排地上前線作戰(zhàn)感嘆說:“紅軍怎能不打勝仗呢,看,連女子也上火線了,男女老幼一樣齊心啊!”據(jù)統(tǒng)計,贛南閩西有1919名女英烈為國捐軀,興國就有382名女烈士為革命獻出了年輕的生命。[28](P235)
蘇區(qū)婦女經(jīng)常三五成群在國民黨駐地旁邊秘密偵探敵情、購買白軍士兵槍支彈藥、游說白軍投誠,令國民黨為之頭疼,特別下令:“匪設有婦女訓練班,經(jīng)過訓練后,裝難民逃到我軍地區(qū)求夫,以作兵運,及刺探我方消息,并作種種活動。請轉令各部隊,不論官兵,不得在匪區(qū)結婚,并禁止士兵與婦女交談?!盵16](P129)害怕中央蘇區(qū)婦女到禁止與之交談的地步,可見中央蘇區(qū)婦女確實作了相當?shù)墓ぷ骱拓暙I。
綜上,中央蘇區(qū)婦女的動員成功得益于有科學理論指導的共產(chǎn)黨,有大量不纏足能切實為革命作貢獻的客家婦女,有正確的動員策略指導。中央蘇區(qū)婦女的身影活躍在各個場所,營造了熱火朝天的革命氛圍。婦女積極主動參與革命,為紅軍傳遞信息,或策反白軍,在戰(zhàn)場上巾幗不讓須眉,這樣的情形連蔣介石都非常感嘆:“使民眾信賴的政治工作和宣傳工作比槍彈更為重要?!盵29](P222)對婦女的動員推進了婦女解放的步伐,得到解放的婦女積極參加革命,展現(xiàn)了和男子一樣的戰(zhàn)斗力,推動和促進了革命的進程和發(fā)展。同時婦女解放的實踐也為后來各個時期的婦女解放提供了理論和經(jīng)驗借鑒,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1]余伯流.中央蘇區(qū)的歷史地位及其深遠影響——紀念中央蘇區(qū)創(chuàng)建暨蘇維埃共和國成立70周年[J].黨史研究與教學,2001,(6).
[2]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美)詹姆斯·R.湯森,布蘭特·沃馬克.中國政治[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
[4]李征.簡論“政治動員”[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
[5](美)塞繆爾·P.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6.
[6](美)杰克·貝爾登.中國震撼世界[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
[7]江西省檔案館,中共江西省委黨校黨史研究室.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史料選編[G].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8](美)埃德加·斯諾.斯諾文集(第1冊)[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4.
[9]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5輯)[G].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
[10]文聞.“圍剿”中央蘇區(qū)作戰(zhàn)密檔[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
[11]劉千?。藚^(qū)民眾根本動搖情形匪之維持殘局原因及所擬對策 [J].軍政旬刊,1933,(7).
[12]蔣委員長告江西各縣離鄉(xiāng)避匪之賢良士民書(1933年9月22日)[J].軍政旬刊,1933,(2).
[13]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江西省婦聯(lián),江西省檔案館.江西蘇區(qū)婦女運動史料選編 [G].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15]何友良.江西通稿(民國卷)[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16]黃道炫.張力與限界——中央蘇區(qū)的革命(1933—1934)[M].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17]中華全國婦女聯(lián)合會.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927—1937)[G].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
[18]毛澤東文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9]江西省婦女聯(lián)合會.女英自述[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
[20](美)杜贊奇.文化、權力與國家[M].王福明,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2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2]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第7冊)[G].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3.
[23]邱松慶.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的婦女運動[J].江西社會科學,1983,(1).
[24](法)涂爾干·愛彌爾.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5](美)曼瑟爾·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6]李堅真.李堅真回憶錄[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
[27]楊會清.土地革命時期江西蘇區(qū)婦女生活變革研究[J].求實,2004,(2).
[28]胡軍華,唐蓮英.中央蘇區(qū)客家婦女對革命的貢獻[J].中華女子學報,2011,(6).
[29](日)古屋奎二.蔣介石秘錄[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