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梅 吳雯 劉淑麗 劉玉莉
循證護理是護理人員在護理活動中以有價值及可信的科學研究結果為依據,結合臨床經驗和患者需求提出問題,尋找實證,用實證對患者實施最佳的護理決策[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療和護理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尤其在疾病的后期恢復與保健,更是一個持久的過程,如治療、護理不得當,會出現(xiàn)腹水、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等并發(fā)癥,甚至發(fā)展成重癥肝炎、肝癌。筆者通過長期的工作探索,將循證護理運用于患者的康復護理過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乙型肝炎患者的護理質量及療效[2],現(xiàn)將體會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科2011年3-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05例,其中男201例;女104例;年齡19~72歲;平均44.5歲。
1.2 循證方法 提出循證問題、收集證據、找出最佳方法對患者實施護理。
1.2.1 確定問題 根據患者在長期康復及保健過程中出現(xiàn)的知識缺乏、飲食營養(yǎng)失衡、休息活動不科學、心理問題、用藥、煙酒嗜好、潛在并發(fā)癥等問題確定為循證問題。
1.2.2 循證支持 查閱大量文獻,找出相關資料,在臨床工作中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實施,并將患者實施護理后做出正確效果評價,得出結論,即最佳的護理措施。
1.2.3 運用最佳護理方法對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及保健指導。
1.3 循證護理
1.3.1 知識缺乏 患者對疾病過程、傳播徐徑、治療以及復發(fā)的癥狀等知識缺乏。指導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有關疾病傳播的知識;告訴充足的休息、營養(yǎng)、預防并發(fā)癥是治療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介紹需要接受隔離及隔離的方法,以取得配合,防止疾病傳播。
1.3.2 飲食營養(yǎng)不足 患者在疾病發(fā)生過程中,常因肝功受損而出現(xiàn)厭食、惡心、嘔吐、腹脹、營養(yǎng)吸收、代謝障礙、體重下降、血清白蛋白水平低[3]。向患者說明營養(yǎng)與疾病的關系,了解患者既往的飲食習慣,有無忌食,給與針對性地食指導。鼓勵患者少食多餐,予以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飲食。惡心、嘔吐嚴重者,遵醫(yī)囑給患者在飯前使用止吐藥。必要時遵醫(yī)囑靜脈補充能量、維生素,每周測體重1次。
1.3.3 科學的休息與活動 (1)活動無耐力由于患者營養(yǎng)代謝功能降低,進食減少,患者進行日常活動時感到疲乏,精神委靡。急性期臥床休息,提供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待黃疸消退、肝功能恢復正常后可逐漸恢復活動,循序漸進地增加活動量。(2)缺乏娛樂活動,鼓勵患者在活動耐力允許的范圍內進行適宜娛樂活動,如聽音樂、看書報、看電視等,以改變單調的常規(guī)的生活。鼓勵患者住院期間,在耐力允許范圍內,繼續(xù)學習各種有用的知識,使患者休息與娛樂能合理進行。
1.3.4 心理問題-焦慮 由于害怕疾病傳染給家人和感到疾病的威脅,患者表現(xiàn)憂郁、失眠。評估患者焦慮的程度。多與患者溝通,針對具體問題對患者進行有關指導。動員親友為患者提供幫助;解除患者的不適、如惡心、腹脹等;協(xié)助患者認知他的焦慮,使其主動采取調整行為;指導患者使用放松術,如緩慢的深呼吸,聽音樂等,必要時遵醫(yī)囑使用抗焦慮藥。
1.3.5 用藥配合 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水平的提高,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療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大部分患者采用恩替卡韋等藥物進行抗病毒治療,療程較長,有的甚至長達2~3年,患者常因短期內服藥效果不明顯而放棄治療或喪失信心,這時護理人員應為其講解治療原理、過程、預后以及堅持服藥的重要性,用成功病例鼓舞和激勵患者堅持不懈配合治療,定期采集血液標本測定乙肝病毒DNA含量,觀察用藥效果。
1.3.6 戒煙戒酒 對于乙型肝炎患者一定要鼓勵其戒煙戒酒,因肝臟功能已經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煙、酒不良刺激會使患者病情雪上加霜,縮短患者壽命。因此護理人員一定告知患者嚴肅對待,并幫助其徹底戒掉。
1.3.7 防止?jié)撛诘牟l(fā)癥發(fā)生 (1)肝性腦?。赫T因是血氨增高、假性神經遞質增高、氨基酸失衡。通常表現(xiàn)為性格、行為改變;定向力、計算力下降,有嗜睡、煩躁、昏迷等意識障礙。注意嚴格控制誘因、消除誘因,如控制胃腸道出血;控制感染;停用利尿藥;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衡、有肝性腦病傾向時給與低蛋白飲食等。(2)腹水:患者肝功受損較重,導致低蛋白血癥及門脈高壓而出現(xiàn)腹水,患者表現(xiàn)為腹脹、呼吸困難、腹部膨隆、有移動性濁音,如出現(xiàn)上述癥狀護士應每日測量患者腹圍、體重一次;囑其嚴格臥床休息;遵醫(yī)囑給與利尿劑及補充蛋白;監(jiān)測血漿蛋白及電解質情況;控制感染;必要時配合醫(yī)生抽腹水。(3)肝腎綜合征:消除誘因,如出血,感染,電解質失衡,遵醫(yī)囑停止使用腎毒性藥物。嚴密觀察尿量,記錄24 h出入水量。嚴格控制蛋白質攝入,及時采血監(jiān)測電解質及血尿素氮的變化。
在本院2011年3-12月收治的30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無一例死亡,僅有3例出現(xiàn)腹水,占0.98%;2例出現(xiàn)肝腎綜合癥,占0.66%;其余患者轉氨酶、黃疸指數(shù)均明顯下降或降至正常指標,患者病情穩(wěn)定,回到家中,融入社會。結果表明,循證護理能有效的減少病毒性肝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4]。
循證護理以有價值、可信的科學研究結果為證據,提出問題,尋找實證,對患者實施最佳護理,將護理研究和護理實踐相結合,避免了護理工作的盲從性[5],其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康復護理中對患者病情的長期穩(wěn)定與康復起到了重要作用,也體現(xiàn)了護理研究與護理實踐的有機結合,改變了護理人員以往經驗和感覺為主的習慣和行為,從而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6]。
[1] 黃素瓊.循證護理在手術室病理標本管理中的運用[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9,15(23):109.
[2]陳燕霞.循證護理在重癥肝炎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6(17):119.
[3] 李勇,田桂元,張麗云.循證護理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應用[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8):1808.
[4] 馮美妍.循證護理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保健,2008,(18):886-887.
[5] 王新田.循證護理對護理學發(fā)展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4):61-62.
[6] 史美萍,張倩.循證護理在預防胸椎結核術中多體位變換并發(fā)癥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8):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