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小鴻
【摘要】新課程改革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該作為主體的地位,同時教師也應改變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同時,自主性學習也在教育領域中獲得了重視,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取得了相應的成果,但依照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情景來看,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距離新課改的要求還很遠。本文通過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自主性學生的本質(zhì)特征進行分析,并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探析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策略研究。
【關(guān)鍵詞】新課程;初中語文;自主性
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自主學習做出了明確的指示,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是語文教學中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引導者。因此,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氣氛的營造,并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突破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課堂,真正的實現(xiàn)師生互學的目標。但要實現(xiàn)這一目的,教師就必然對學生充分的了解,并根據(jù)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有效的設計課堂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交由學生自己處理,這樣才能取得雙效的成果。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自主學習的本質(zhì)特性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學生自主學習主要是指導學生在學習之前要制定住相應的學習計劃和目標,并積極的做好學習的準備工作,從而在學習過程中能做到學習進度和方法的自我掌握和調(diào)節(jié);在學習之后就可以展開對學習結(jié)果的自我總結(jié),并查缺補漏。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總結(jié)出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本質(zhì)特性,并根據(jù)學生的基本學習特征來展開學習的計劃。
1、自主性
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學生基本上都是跟隨著教師的腳步來學習,并認為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主導者。隨著新課程改革下,愈加重視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的能力,并把自主學習的觀念灌輸給學生,因此就逐漸的形成了學生學習自己會的,而遇到問題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
2、主動性
自主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想意識,并讓學生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并不是在家長和教師的強硬壓迫下而進行的機械性學習。主動性可以讓學生一定程度的得到滿足,并獲得學習的激情。
3、獨立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的課堂中,每個學生都因該是一個獨立的思想體,學習也是學生的根本任務,其他人是不能代替的。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讀書,引領學生獨立性的去感受身邊的事情,養(yǎng)成獨立思考和處理事情的能力。
4、過程性
自主學習其實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且教師作為學生學習中的引導者,就應該重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認知力和情感價值,并且這個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只有學生自己的體會,才能明白其中的真諦。
二、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策略
1、重視情境式教學和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在新課程改革下的語言課堂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相適應的情境,并引領學生積極的去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團體的合作來共同的創(chuàng)設情境,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能感知到和現(xiàn)實生活中相一致的情境,并獲得心靈的感悟,而不是一味的聽取別人的感受和經(jīng)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得到提高,僅僅的依靠課堂上的“教”與“學”是不夠的,教師還應利用課外的時間來指引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去選擇課外教材,并學會自己去閱讀,并理解其中的內(nèi)涵。并且,課外的閱讀方式也是學生和文本之間實現(xiàn)對話的最佳時期,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并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生活學科,是對生活和社會的真實表現(xiàn)。初中生也正處在開始學會自己思考事物的階段,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自我感知力和生活體驗為主,并逐步的引導學生向各個社會領域中邁進,促使學生能體驗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同時,語言教學也應盡量的縮小課本和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距離,應盡量的把課堂教學貼近生活,并積極的拓寬學生的視野,使課堂教學更具有豐富多彩性。
2、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和情感的投入和表達
新課程改革中已經(jīng)明確的指出,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是進行教學活動中的關(guān)鍵,所以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主動的把學生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成為主動的參與者,同時教師還應挖掘更多的課外材料,采用靈活的額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成為了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梁,教師在教學中的情感主要表現(xiàn)在對學生的尊重和熱情。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一般都很少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所以導致學生只是在聽教師講課,而對所學的內(nèi)容卻表現(xiàn)出漠然的態(tài)度,長期下去就會使整個語文課堂失去了生氣。因此,教師應該把自己的豐富的情感與語言教學相統(tǒng)一,并通過問題設置、情境再現(xiàn)等教學模式來吸引學生的情感體驗,并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作力。例如在閱讀課文《春》的時候,教師應該首先進行整體性的去感受一下春天的美麗,并組織學生一起討論春天的美體現(xiàn)在那里。緊接著教師可以配樂并一起朗讀課文,也可以向?qū)W生展示出春天里的美景圖片,在課堂的最后,教師也應積極的啟迪學生應樹立自己未來的理想。在課后,教師也可以安排一些任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的學找尋到一些帶有豐富情感的閱讀材料,并通過自己的方式來進行表演,同時也要把這種感情與其他的同學相互的分享。
三、總結(jié)
綜合來說,初中語文教育不能只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應試能力,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中,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從而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對新課改進行充分地理解,并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來實施教學,同時也應適當?shù)母淖冏约旱膫鹘y(tǒng)的教學模式,讓自己更快的融入到新課程要求下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