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
每個人都曾年輕過,也曾脆弱過,都是從幼稚走向成熟,走向孩子們眼中所謂的“大人”。我們小時候種種有意義的往事,依然在各自的心頭縈繞。在我們身邊,經(jīng)常可以聽到“代溝”這個詞,我們也深深記得小時候每次和父母鬧得不愉快,也曾發(fā)出感慨,為什么大人就不能理解小孩子,為什么大人和小孩子之間永遠存在距離呢?參加工作以后,常常聽到一些學生跟我訴說他們和父母之間那條不可逾越的代溝。在學生心理健康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類似的話題是否引起人們的重視呢?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幸福的未來,他們是否健康成長關系到祖國的明天。世界衛(wèi)生組織給健康下了定義,所謂“健康”,不單單指身體無病,還應該包括心理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完善狀態(tài)。在我們的周圍,經(jīng)??梢月牭交驈碾娨暽峡吹侥硞€孩子因為和父母吵架,或者考試成績一時不理想,或是被老師批評后等一些原因造成自殺身亡的消息。這樣的情形,看在我們這些所謂的“大人”的眼里,是否有更深一層新的思考?怎樣和孩子友好相處,融入他們的心靈世界,已變成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永遠值得我們?nèi)ニ妓骱吞接憽?/p>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怎樣做才能融入學生的心靈呢?
第一,要想融入學生的心靈,最重要的是必須多關心體貼學生,參與到他們的學習生活中,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許多父母往往認為讓孩子吃飽穿暖,把他們撫養(yǎng)長大,就是關心、體貼孩子,而從未去關注他們的想法,他們的真正需要是什么,他們在成長中所出現(xiàn)的各種心理變化。這樣,往往造成父母不了解孩子,孩子和父母間難以溝通的局面,更有家長甚至簡單地認為,小孩子的思想簡單得像一條直線,根本不需要知道他們的思想。其實,孩子也和大人一樣,非常復雜和深奧,要不然,他們怎么可能問出有時連大人都無法解答的問題呢?
第二,教師態(tài)度應該和藹、親切,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都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時代特有的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和被認可,同時又有些叛逆的性格讓我們難以忘懷。有的家長往往在學生做錯事后以打罵了事,而不是對事情做出正確的分析后再批評引導,這樣,學生在不明就里的情況下挨打受罵,往往導致自尊心受挫,久而久之,有的學生由于叛逆性格使然,會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來。我們在電視上看到過有的母親給孩子的壓力過大,致使孩子把親生母親活活打死的人間悲劇。更有的孩子,尤其是離婚家庭子女,甚至認為父母根本不愛他,把他視為包袱、累贅而走上自殺的道路或者自暴自棄。如果教師能和他們親切交談,友好相處,建立一種良好和諧的關系,讓他們覺得你是他的朋友、知己,而不是一個長輩,是一個可以敞開心扉訴說衷腸的地方,一個沒有任何代溝存在的地方,有的只是理解、尊重。倘若這樣,我們身邊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悲劇發(fā)生了。
第三,教師凡事都應以身作則,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給學生樹立榜樣。想受到學生的尊重、認可,教師必須要具備被他們認可、尊重的地方。作為教師,都必須凡事以身作則,在學生面前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和形象,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切不可認為在學生面前承認錯誤是一件可恥的事,更不可像有些教師,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在不敢承認錯誤的同時,還違心地去批評指責學生。
第四,教師應經(jīng)常傾聽學生的心聲。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碰到學生在為某一件事作解釋時,一些老師還沒聽完他們解釋就打斷或根本不聽解釋,往往主觀認為怎樣就怎樣,從而造成許多不必要的誤會,形成心結(jié)。假如教師在仔細聽完學生的解釋之后,再判斷是對還是錯,用心去傾聽他們的心聲,也許根本就不會有那么多誤會產(chǎn)生,更不會有心結(jié)存在。
第五,教師應不斷接受新知識。社會在進步,知識在更新,教師以前所學所接觸的未必一定都是對的。也許很多時候教師是對的,也是為了學生好,但不可否認,可能總會有那么一小部分的地方存在著缺陷,世界上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教師只有不斷接受新知識,讓思想和學生共同進步,才能彼此成為永遠的朋友。
最后,教師應適當表揚學生,實行多鼓勵、少懲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虛榮心,只是表現(xiàn)形式不同而已,對于學生來說也一樣。當學生做出一件漂亮甚至是令人喝彩的事情之后,教師切不可吝嗇應該表揚學生的語言,應鼓勵他們再接再厲,爭取達到更好,以滿足他們的榮譽心,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當學生做錯事情的時候,教師可以批評學生,但須適可而止,過度的處罰只會讓學生自尊心嚴重受挫,批評起到教育的目的就可以了。有些學生像溫室里的花朵,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一點點的失敗與挫折就會使他們一蹶不振,失去信心,更有的學生甚至不敢面對失敗,而走上自殺的道路。在這個時候,不管是學生的內(nèi)心還是外表,都非常需要幫助,需要有人能安撫他們脆弱的心靈。此時,教師應正確地引導和激勵他們,幫助他們分析查找失敗與受挫的原因,告訴他們“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使他們早日走出挫折的沼澤地,重新?lián)P起意志的風帆。
學生健康成長是每一位教師的心愿,得以理解與體貼則是學生的期盼與夢想。為了祖國的明天,為了明天有更加美好的未來,讓我們像孩子一樣彼此間多些心的交流,消除那份代溝,共譜美好的明天!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