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琦若 徐國民
題目
目光。
要求:1.不能透露個人信息。2.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體不限。
題解
“目光”要求考生通過一個或幾個人的“目光”來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或精神品質(zhì),或者給予作者激勵,或者給予作者以溫暖,或者給予作者以責備等,這個作文題目,既有利于考生語文能力與思想水平的展現(xiàn),又有利于引導(dǎo)考生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注社會。
由于該作文題目不限文體,考生可敘事,可抒情,也可以議論,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寫作才能。只要是熟悉的人,考生都應(yīng)該能寫出他們的目光。但是選材的高下,取決于考生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的深度,取決于文章立意的高低,這就需要考生要有生活的積淀和提煉,要對生活中的人與事有一定的敏感度。否則再深沉的目光、再有內(nèi)涵的目光,都可能被你忽視。因此“目光”一題,看似好寫,其實對選材有較高的要求,考生要善于挖掘目光背后的深刻內(nèi)涵。
例文一
目光李魏婧
父母殷切的目光,同學關(guān)切的目光,老師鼓勵的目光,因為它們的陪伴,才讓我們擁有了值得回憶的歲月。在眾多平凡的目光中,那個自信、堅定的目光深深震撼了我,為我的夢想指引了方向。
化學課上,我屏息凝神地做著“粗鹽提純”的試驗,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那一匙粗鹽。溶解,過濾,蒸發(fā)。漸漸地,粗鹽灰黃的色澤褪去了,換上了一襲白衣。當那一小碟精鹽安靜地躺在稱量紙上時,我露出了歡悅的笑容。
可是不如人意,天平顯示的重量遠遠小于老師規(guī)定的量,看著已經(jīng)清洗整理完畢的實驗器材,心中泛起隱隱約約的不甘。
正想取下精鹽,突然發(fā)現(xiàn),精鹽的周圍包裹著一圈金色的光芒。循著光亮望去,看到了墻上居里夫人的畫像,斑駁的光點是玻璃相框反射過來的光芒。
黑白的畫像里,居里夫人充滿自信、堅定的目光,凝神望向遠處。她近四年堅持不懈,鐳的提取幾乎耗盡了她的紅顏和健康。四年中,春夏秋冬的輪回,她置若罔聞,甚至丈夫的去世,依舊不曾阻止她科學探究的步伐。就是這樣近于瘋狂的執(zhí)著,譜寫了成功的樂章。她的發(fā)現(xiàn),如電閃雷鳴,驚鴻出世,在科學的天空中,留下永恒的璀璨的光芒。她在用純凈的目光,訴說著自己的付出,訴說著成功的代價。
在她的目光中,我讀懂了很多,科學的道路,艱苦寂寞。四處都有蜿蜒的小路,延綿起伏的山巒。居里夫人,你,不知道盡頭在何處,不知道成功在何方,只知道不斷向前。居里夫人,在你的身影里,我明白了科學成就中不菲的付出,但在你的目光中,我讀出了受益一生的信念——堅持不懈。
太陽收起了它的光芒,絢爛的色彩褪去了。又舀起一勺普通的精鹽,我卻覺得臂系千鈞。我感到了追求的力量,感到了夢想的沉重。
拿起實驗器材,我又一次開始了試驗……
如今,那次成功的試驗帶給我的喜悅已蕩然無存。但那個目光帶來的信念,卻永存心問?!安坏歉呱?,不知天之高也。”堅持信念,勇于攀登,不懈努力,相信夢想總會成真。
是那個目光激起了我“登臨”的豪情,激起了我對夢想的追求。
在科學的天空中,我不會放棄自己的夢想,因為,我的心里一直有一種別樣的目光在注視著我,直到永遠。
佳作點評
這是一個很細心的作者,生活中的點滴細節(jié),都逃不過她的眼睛,關(guān)鍵是她有深入的思考。每所學校的墻上,都張貼一些名人名言,但大多數(shù)學生常常忽視。而作者在一大群人都在寫父母、老師的目光時,獨辟蹊徑,巧妙地將居里夫人的目光和自己的學習生活交融在一起,在自己陷入“試驗”低谷時,居里夫人的目光給予自己力量,也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這正是一個聰明學生的聰明之舉,也是一個善于寫作同學的巧妙構(gòu)思。
(焦琦若)
例文二
目光張嘉樹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目光,它就像一扇扇窗戶,透出人們的心靈世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孩子被父母冤枉時委屈的目光、戰(zhàn)爭中平民恐懼的目光、惡疾纏身的病人痛苦的目光……但有一種——困境中透出希望的目光讓我深深震撼。
記得電視紀錄片中有這樣一些鏡頭使我至今難忘。
在一個國際紅十字會的救助地點,聚集著許多利比亞難民。那里人頭攢動,摩肩接踵。難民們黯淡無神的目光中,流露出戰(zhàn)爭帶來的傷痛,家園遭到破壞后的絕望,更多的是對貧困生活的無奈。人群中充滿著悲觀情緒。突然,鏡頭中出現(xiàn)了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她那與眾不同的目光吸引了我。她的目光清澈、純潔、快樂,仿佛到處都充滿陽光和希望,戰(zhàn)爭的苦難在她的目光里蕩然無存,她微笑時那無瑕的目光,被黝黑的皮膚襯托得格外醒目。雖然失去自己的家園,父母受傷,但依然完整的家庭讓她感到滿足,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原來,當一個人身處困境,可以選擇憂傷、痛苦,但更需要自己的心靈保持樂觀、積極向上,只要精神不倒,再大的坎坷都可以跨越。這個女孩的目光給我上了精彩的一課。
我還忘不了那個和爺爺生活在廁所旁的女孩的目光。
在上海市一處公共廁所旁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屋中,住著廁所管理員和他的孫女。由于父母雙亡,小女孩只能與爺爺蝸居在不到6平方米的廁所管理室內(nèi)。照片中的她,并不像大多數(shù)窮人的孩子那樣,用無助的眼神面對著鏡頭。整張照片洋溢著小女孩的快樂:剛剛放學回到小屋的她,正準備享用爺爺給她準備好的晚飯,彎腰取碗的她對著鏡頭快樂地笑著,她那天使般樸實無華的目光中,絲毫看不出任何貧困的痕跡,目光中沒有對身世不公的不滿,而是享受著與爺爺生活的每一天,能與爺爺相伴,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能每天開開心心地上學讀書,她覺得很幸福。即使生活是清苦的,只要精神世界是富足的,她一樣可以成為快樂天使。
人們不必對物質(zhì)生活太苛求,當我們擁有完整的家庭、衣食不愁的生活、幸福讀書的條件時,我們就該像小女孩一樣,快樂地面對每一天。幸福、快樂其實就在我們身邊,這是小女孩的目光告訴我的簡簡單單卻被許多人忽視的道理。
如果人是一臺超級計算機,那目光就是他的顯示器,屏幕上的背景就該是快樂和希望。
佳作點評
不會寫作的人常??嘤跊]材料可寫,而會寫作的同學,俯仰之間都是可寫之材,正如蘇軾的一句話“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盡管是斷章取義,但是用它來形容本文的選材,最恰當不過。作者是個有心人,也是個感性的人,利比亞難民營里小女孩的目光,許多看電視的人可能就忽視了,看過就看過了,但作者卻牢記在心,因為他思考過、感動過;“廁所里的快樂天使”的目光,曾在網(wǎng)上紅極一時,然后,就如彩虹,很快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卻深藏在作者的心里,給自己以激勵。這兩個材料,既有時代感,又有一定的立意高度,是一篇不錯的考場作文??梢娞幪幜粜慕圆牧?。
(焦琦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