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哲淇 張廣求 張筱萌
1.湖北省黃岡市中心醫(yī)院藥劑科,湖北黃岡 438000;2.湖北中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護理系,湖北荊州 434020
近年來,藥物性肝損害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對乙酰氨基酚是臨床常用的解熱鎮(zhèn)痛藥,是眾多治療感冒及鎮(zhèn)痛類處方藥和非處方藥中最常見成分之一,因其可有效緩解疼痛和退熱、對胃腸道的刺激性小而被廣泛使用。在我國,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單方及復方(包括中、西藥復方)制劑,獲得國家批準文號的有1463種,約80%的抗感冒藥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按照說明書或處方規(guī)定服用,成人每日劑量不超過2 g,每次服用間隔時間大于4 h,用于解熱、鎮(zhèn)痛連續(xù)服用分別不超過3 d 和5 d,一般是安全的。但超劑量或長期服用、同時服用2種或2種以上含對乙酰氨基酚的藥物,可導致藥物性肝損害,甚至肝功能衰竭。本文報道1例超劑量并且同時服用2種含對乙酰氨基酚的藥物致肝損害的病例,以引起臨床醫(yī)師的重視,盡量避免藥物性肝損害的發(fā)生。
患者,男,56歲,于2012年9月16日出現(xiàn)發(fā)熱、乏力、鼻塞、流涕,自購氨酚偽麻美芬片(日片)/氨麻美敏片Ⅱ(夜片)(商品名:日夜百服嚀,生產廠家: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108563)服用,1次1 片,1天3次。服藥第2天體溫恢復正常,但仍頭痛、周身疲乏無力、流涕、咽痛。為使感冒盡快好轉,自行加服感冒靈顆粒(生產廠家:華潤三九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1100030),1次1 袋,1天3次,并將氨酚偽麻美芬片(日片)/氨麻美敏片Ⅱ(夜片)劑量改為1次2 片,1天3次。于2012年9月18日上午來院就診。體檢:體溫37.2℃,血壓 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脈搏 76 次/min,鞏膜輕度黃染,咽部充血,雙肺無啰音,肝脾肋下未及。立即停藥。實驗室檢查顯示,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WBC)12.6×109/L、中性粒細胞(N)0.82、淋巴細胞(L)0.35;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236 U/L、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396 U/L、γ-谷氨酰轉移酶(γ-GT)325 U/L、總膽紅素 210.2 μmol/L、直接膽紅素 92.6 μmol/L、間接膽紅素 117.6 μmol/L、乳酸脫氫酶182 U/L。有乙型肝炎病史4年。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對乙酰氨基酚所致肝功能損害。給予抗感染、護肝及支持治療,入院后第 7 天復查肝功能:ALT 35 U/L、AST 28 U/L、γ-GT 46 U/L、總膽紅素 29.1 μmol/L、直接膽紅素 12.6 μmol/L、間接膽紅素16.5 μmol/L,患者肝功能逐漸恢復,出院。
對乙酰氨基酚為乙酰苯胺類解熱鎮(zhèn)痛藥,通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tǒng)前列腺素合成,影響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發(fā)揮解熱鎮(zhèn)痛作用,口服易吸收;90%~95%在肝臟代謝,主要與葡萄糖醛酸酶、硫酸及半胱氨酸結合,轉變?yōu)闊o活性的代謝產物[1],經腎臟排泄;約3%以原形經腎臟排泄;小部分進入肝微粒體細胞色素P450 酶系統(tǒng),進一步代謝為對肝臟有毒性的中間產物N-乙酰-對苯醌亞胺(NOPQI),與肝臟內谷胱甘肽(GSH)結合,失去活性。
對乙酰氨基酚治療劑量使用,不良反應少,偶見過敏性皮炎、惡心、嘔吐、腹痛、厭食等,偶致變性血紅蛋白癥而出現(xiàn)發(fā)紺、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當攝入過量的對乙酰氨基酚時,經葡萄糖醛酸酶分解和硫酸鹽化的通路飽和,使得未代謝的對乙酰氨基酚進入細胞色素P450 酶系統(tǒng),使形成的NOPQI 增加,肝內GSH 耗竭,NOPQI 與肝細胞內大分子共價結合,導致肝細胞溶解,引起急性肝功能損害。
隨著藥物的廣泛應用及聯(lián)合用藥的增多,藥源性肝損害的發(fā)生率逐年增高,約25%爆發(fā)性肝衰竭患者和近50%肝功能異?;颊吲c用藥有關,其中,對乙酰氨基酚是引起急性肝衰竭并需肝移植的首要藥物[2]。目前,在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對乙酰氨基酚是導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在美國該比例達50%以上。對乙酰氨基酚過量導致的死亡與年齡較大、男性、飲酒及應用毒品等因素有關[3]。
氨酚偽麻美芬片(日片)/氨麻美敏片Ⅱ(夜片)為復方制劑,日片每片含對乙酰氨基酚500 mg、氫溴酸右美沙芬15 mg、鹽酸偽麻黃堿30 mg,夜片所含成分除日片外,尚含馬來酸氯苯那敏2 mg。正常情況下服用劑量為1次1 片,1天3次,用于治療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fā)熱、頭痛、四肢酸痛、噴嚏、流涕、鼻塞、咳嗽、咽痛等癥狀。感冒靈顆粒每袋重10 g,成分為三叉苦、金盞銀盤、野菊花、崗梅等四味中藥及咖啡因、馬來酸氯苯那敏,尚含有乙酰氨基酚200 mg,正常用量為1次 10 g(1 袋),1天3次,用于感冒引起的頭痛、發(fā)熱、鼻塞、流涕、咽痛。丁蘭等[4]指出,對乙酰氨基酚造成肝壞死的劑量閾值為250 mg/kg,治療劑量為10~15 mg/kg,一次性服15 g 以上者,約80%可發(fā)生嚴重肝損害甚至死亡。但是,對乙酰氨基酚的中毒量并非固定不變,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患者有無飲酒史、營養(yǎng)狀況、合并用藥情況及有無并發(fā)癥等諸多因素[5]??梢蛩幬锏墓逃卸拘砸穑部梢蛴盟幷叩奶禺愋泽w質導致[6]??诜σ阴0被?天量不宜超過2 g。本例患者1天內攝入對乙酰氨基酚總量為3.6 g,尚患有乙型肝炎,加之年齡較大、體型偏瘦,肝臟解毒和腎臟排泄功能減退,藥物在體內代謝慢,以致在體內大量蓄積造成肝損害。文獻報道,合并有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膽道梗阻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患者,服用對乙酰氨基酚后,常導致急性藥物性肝病及肝衰竭的發(fā)生[7]。
不良的用藥方式,如縮短用藥間隔時間、隨意增加用藥量、同時使用多種含對乙酰氨基酚成分藥品及用藥期間飲酒,均能增加對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的風險[8]。藥師應做好用藥的全程監(jiān)護,對患者進行安全用藥教育,不能同時服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成分相似的抗感冒藥,肝、腎功能不全者應謹慎用藥,并囑患者用藥期間不得飲酒或飲用含有酒精的飲料。一旦出現(xiàn)乏力、厭油、鞏膜皮膚黃染、肝區(qū)不適或肝功能異常,應考慮為對乙酰氨基酚引起藥物性肝損害的可能,立即停藥,給予靜脈輸液、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C,促使藥物排泄,同時可考慮使用還原型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還可給予多烯磷脂酰膽堿、甘草酸二銨,對發(fā)生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可考慮使用糖皮質激素,甚至血液透析等支持療法。
[1]衛(wèi)生部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中國醫(yī)師藥師臨床用藥指南[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1336.
[2]Larrey D,Pageaux GP.Durg-induced acute liver failure [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5,17(2):141-143.
[3]賴榮陶,謝青.對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損傷的臨床診治新進展[J].肝臟,2011,16(2):159-161.
[4]丁蘭,彭金香.藥物性肝損害病例分析[J].天津藥學,2009,21(6):23-24.
[5]肝博士編輯部.藥物性肝損害病死率占居全球第五[J].肝博士,2006,(5):68.
[6]劉萱,賈繼東.藥物性肝損害的發(fā)生機制及診斷進展[J].臨床肝膽病雜志,2006,22(2):150-151.
[7]孫樹剛,黃介飛,任一鳴.非甾體類抗炎藥致藥物性肝病70例分析[J].交通醫(yī)學,2011,25(6):596-597.
[8]吳冠男.重視含對乙酰氨基酚藥品使用的合理性[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5(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