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勝
現(xiàn)代計算機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為高中政治教學帶來全新的變化。借助多媒體技術設備,不僅可以加大課堂信息容量,更可能強化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與記憶。以高中政治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為切入點,闡述其優(yōu)越性與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并就此提出對策建議,以期為更好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高中政治教學服務。
信息技術輔助思想政治課教學,目的是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內容、呈現(xiàn)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學習環(huán)境,使信息技術真正成為學生樂學、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工具,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及利用信息技術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微機進入普通家庭,很多農村學生已經具備了使用信息技術輔助學習的條件。
政治教學是中學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根本目標在于通過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思想品質、道德修養(yǎng),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信息技術在思想品德學科中的應用,為更好地體現(xiàn)師生互動,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由于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大,學習時間長,這樣就使高中學生常年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天地里,因而知識面較窄,接受的新鮮事物少,自主學習能力也就比較薄弱。而信息技術的到來突破了這一局限,學生不僅眼界大開,而且通過各種網絡信息資源去了解各種社會現(xiàn)象,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主性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時代科技的發(fā)展,網絡進入校園和平民家庭,學生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利用網絡學習知識,構建信息豐富的、反思性的學習工具。學生通過網絡獲取大量的信息,自主學習得到有效提高。
過去的教學,基本上是政治教師“說教”,學生被動地理解,使學生認為政治課就是“背”的科目。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師生的教學方式,通過師生交互、人機交互、學生與學生交互的三維立體的新型教學系統(tǒng),充分體現(xiàn)了師生共同參與,學生之間互幫互學、互相協(xié)作的新型學習方式,教師在這里始終是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起主導作用,在整個學生意義建構過程中的作用不是削弱了,反而更重要,教師的主導作用大大增強。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現(xiàn)實性很強的學科,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思想政治課的生命線,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局限于教材,那么將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利用網上資源豐富、信息新穎的特點,可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結合課文內容,采取鏈接方式,為學生提供相關網站,讓學生看到貼近生活的信息。生動、鮮活的事例,往往會產生強大的感染力、說服力,這樣就使思想品德課的知識更新永遠不會與時代脫節(jié),更富時代性、實效性。例如,在教學“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這一課時,學生對于各個機構、人員組成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體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等問題不容易明白。而黨的十八大和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學生利用電視、網絡等得到了第一手資料,再理解就容易了。
信息技術在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目的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益于學生自主探究的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因此,要注意將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恰當合理地應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導致無效率的學習。信息技術集圖像、文字及聲音于一體的特點,能大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當代國際社會”一課時,知道國際社會由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構成;確認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說明我國在國際社會中是負責任的國家。
了解綜合國力的含義、決定性因素、現(xiàn)狀。教學時如果是單純的教師講解,或組織學生討論,因缺乏感性材料的支持,在比較乏味的環(huán)境中進行,問題很可能深入不下去。此時用信息技術支持,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有關中國發(fā)展的外國媒體和政要的評論錄像,結合“釣魚島”事件的影響,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
思想政治課所肩負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德育,而德育的意義在于內化,內化的關鍵是生活。信息技術為生活化的德育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在教學“發(fā)展先進文化”時,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評析文化修養(yǎng)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關系,說明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發(fā)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
這一節(jié)課,通過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在人性化的教育氛圍中,讓學生在關注文化生活、思考生活中獲得感性認識。同時,這種認識又能在日常生活的真實情境中得到鞏固和深化,從而內化為自己的自覺行為,理解、支持和擁護,變成自己的精神財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標準。
信息技術只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因此,如何真正發(fā)揮其作用,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shù),不能讓學生隨意發(fā)揮,過分自主。另一方面,因為中學生思維躍躍,對新鮮的事物很感興趣,但往往又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很容易受外界干擾,再加上網絡里內容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學生很容易被弄得眼花繚亂,到處亂看,所以,教師應加強監(jiān)控,以免學生脫離主題,影響目標的達成。
信息技術雖然能化解重點和難點,提高教學效率,但有些課文內容并不完全適用于信息技術,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反而使學生能盡快獲得新知。因此,教師要因材施教,充分考慮到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知識結構水平及基礎水平,把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結合起來,使問題最簡潔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使用信息技術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教師首先要熟練地運用,把信息技術當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情感激勵的工具和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工具。反之,如果使用不熟練,方法使用不當,使用時間不合理,僅為使用而使用,那就會適得其反。因此,教師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和認識,使信息技術真正發(fā)揮輔助教學的作用。
總之,多媒體在政治教學中的運用要結合教學內容,把握學生學習心理,積極發(fā)揮其積極的作用,避免副作用的產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多媒體成為增強政治教學效果的有力工具。
[1]熊蕓.對“綜合探究”課的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0(1):35-36.
[2]周榮斌.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的使用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10):12-14.
[3]張耀燦,曹清燕.論馬克思主義人學視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7(6):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