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宏
作者:趙志宏,鹽城市第一小學教育集團鹽瀆校區(qū)(224000)。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要從實際出發(fā),對于教學內(nèi)容與其各種要素要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研究它們之間的關系,先是確定符合學生的教學目標、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過程,抓住教學重點,確定教學難度,在課堂上努力突破這些難點,從細節(jié)入手處理問題。
小學生年齡小,目標的制定要有一定的現(xiàn)實性,不要過多地學習那些抽象的命令。筆者認為,讓學生全面發(fā)展、共同提高才是最重要的。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主要是提高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學習中體會信息技術的魅力,從而主動學習,接受情感教育。
“復制和粘貼”是電腦操作的基本技能之一,這一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是“復制和粘貼”。在學生的學習中,運用這一知識時,只要讓他們把指定的一張或者兩張圖片選中,讓他們試著運用“復制”,再點擊“粘貼”,就可以把要操作的圖片貼出來。其實這一過程也很簡單。雖然簡單,但用這種簡單的方法去完成“復制和粘貼”過于簡單,對于學生來說沒有挑戰(zhàn)性,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感覺無趣。要知道,信息技術是一項科學課程,其原理或者遠遠不這么簡單,還有很有趣的知識等著學生去探索。從信息技術學科的角度來看,也得與其他學科整合起來,才能讓教學更為會趣。
“畫圖”教學是信息技術中的一部分,既然是畫,就與美術有關,與美學有關。運用信息技術畫一幅畫,可能會在一張圖中插入另一張圖片,圖片的大小、顏色、位置等就是一個美學問題,能表現(xiàn)出學生的審美水平,所以通過電腦畫圖,也要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當他們運用“畫圖”這一附件功能畫完一張圖畫時,是學生運用了里面提供的特殊工具,如畫筆、放大鏡、裁剪、墨盒等,運用美術學科的技能來通過電腦完成。所以,信息技術教學,同樣要對學生進行美術中的審美教育。只有美術與電腦兩項技能聯(lián)合起來,才能達到完成一個作品的能力。本節(jié)課中,就是通過電腦操作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的。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jié)課選擇運用“復制和粘貼”畫圖,與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把生活中有趣的事引入課堂。首先,引導學生做一件大家都想做的事:從“種子”到“花”為主題作畫。為了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先給學生布置一定的任務,讓大家在一節(jié)課中完成,這種方法稱為“任務驅(qū)動”教學法,讓學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去積極地進行探索式學習,這個教學過程就是運用“任務驅(qū)動”來設計的。“任務驅(qū)動”是當今流行的教學方法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隨著任務而進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目標就是完成任務,然后才能完成接下來的任務,任務是連續(xù)的、承上啟下的,通過任務的完成,達到掌握知識與技術的目的。這種教學方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與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基于以上教學思想,本節(jié)課的任務教學設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呈現(xiàn)。
1)教學目標:①首先學會“復制”“粘貼”是如何操作的;②選定區(qū)域的變形如何操作。
2)步驟:①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設計一個認為好的“種子”,運用不同的圖形組合;②花的海洋,花開了,畫面非常漂亮,運用復制和粘貼把自己的畫組合起來;③力求變化,畫面才有動感,把所選定的區(qū)域進適當?shù)淖冃?,學會技巧;④全面布局畫面,讓所創(chuàng)作的畫面整潔而又美麗,彩色搭配合理而又充滿生機。
3)能力提升:①通過“復制”“粘貼”操作,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操作能力;②通過畫圖的設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并能把設計意圖說出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評價:①分析與點評學生的作品“花香滿園”,提出優(yōu)缺點,以激勵為主;②把自己的作品與老師事先找出的圖片進行對比,分析差距有哪些,自己的作品哪些地方需要加強會更合理;③以組為單位,學生之間的作品進行對比,相互評價,找出自己與別人作品的不同點,發(fā)現(xiàn)優(yōu)點,積極學習。
5)情感培養(yǎng):①通過分組討論互評,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與交際能力,形成相互學習的好習慣;②通過美術作品的形成練習,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③通過種子、花、花香滿園的作畫,讓學生認識到大自然的美好,從而形成熱愛大自然的寬闊胸懷。
6)學習步驟:①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每個小組共同完成任務,在各階段的任務完成中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出謀劃策,提高學習效率,形成合作學習的好習慣;②當學生遇到困難時,鼓勵通過合作與自己的思考自行解決,也可以到別的小組內(nèi)去取經(jīng)學習;③鼓勵學生不要拘于形式,而是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別具一格的作品,來體現(xiàn)不一樣的“花香滿園”;④給學生提供除主題之外的一些圖片,如白云、小動物、建筑物等,讓學生設計更有情趣、更逼真的作品,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通過運用“復制”“粘貼”這個操作技能,運動畫圖工具進行花園的創(chuàng)作,達到預設與實踐的目標,從而教學的重點突出出來,難點得到了突破。重點與難點的突破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本節(jié)課以從“種子”到“花”的教學,把兩者聯(lián)系起來,從而引導出復制、粘貼這一電腦操作方法。這是這一節(jié)課的重點。為了學會復制與粘貼這兩種操作,以畫圖為載體進行學習,幫助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熟練地運用復制與粘貼。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是具有一定的難度的,它涉及操作系統(tǒng)中一般情況下隱蔽工作的“剪貼板”。學生復制完之后,不知道復制到哪里去了,為什么還能粘貼出來呢?學生都很難理解,一般是通過想象力來理解,而且理解為藏在了電腦的某個部位。但這是不夠的,要想真正了解這是為什么,就要建立一個分析的大腦空間,但這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所以,信息技術教學,對學生這方面的知識只是稍微一提就可以了,主要是讓學生學習如何操作“復制”“粘貼”,這樣,重點與難點就突出了。
在教學重點與難點的突破上,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嘗試性地學習,在嘗試的基礎上找到規(guī)律,然后教師再進行指導,還要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同完成作品。
綜上所述,筆者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教學,特別是在教學設計上,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教學設計不僅僅是如何講授任務的設計,還要考慮教學內(nèi)容、教學對象、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等多個方面,這些因素是融合在一起的。根據(jù)這些不同的因素,設計也要靈活,不可教條、單一。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符合教學實際的好課,才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
[1]肖發(fā)玉.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摭談[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07(Z4).
[2]夏美鵬.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初探[J].中小學電教,2010(12) .
[3]周雯.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效初探[J].新課程:小學,2010(10).
[4]刁金花.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幾點體會[J].小學教學參考,2008(36).
[5]王蕊濤.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幾點做法[J].山西電教,2009(2).
[6]張曉紅.有效實施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J].陜西教育:行政版,2008(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