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琴 曹利民 胡志誠 高 震 王建龍 杭州市蕭山區(qū)中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 杭州 311201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廣泛性焦慮癥臨床觀察
李紅琴 曹利民 胡志誠 高 震 王建龍 杭州市蕭山區(qū)中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 杭州 311201
廣泛性焦慮癥 黛力新 中西醫(yī)結合療法
廣泛性焦慮癥(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疾病,是焦慮癥最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占焦慮癥的75%[1],臨床表現(xiàn)為無明確對象和具體內(nèi)容的擔心焦慮、緊張不安,常伴有心悸、胸悶、頭暈、氣促、發(fā)熱、失眠等植物神經(jīng)癥狀。目前西醫(yī)主要采用苯二氮卓類藥物治療,其具有起效快、療效好等優(yōu)點,但這些藥物多具成癮性,有明顯的停藥反應、消化道反應,可引起患者性功能減退,長期使用還可以引起共濟失調(diào),記憶力減退等不良反應,且部分藥物價格較高,患者難以長期堅持服藥[2]。近年來筆者嘗試用中藥聯(lián)合黛力新(通用名: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治療GAD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63例均為2011年08月—2012年06月本院住院或門診廣泛焦慮癥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GAD的診斷標準,且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14分,排除伴有嚴重軀體疾病、有嚴重抑郁或消極自殺觀念、有藥物或酒精依賴者、妊娠和哺乳期婦女以及實驗室和心電圖檢查有明顯異常者。63例隨機分為治療組32例,男12例,女20例,平均年齡(41.5±10.1)歲,平均病程(9.87±3.15)個月;對照組31例,男12例,女19例,平均年齡(43.2±8.9)歲,平均病程(10.32±2.96)個月。兩組治療前HAMA評分及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黛力新每天8、14時各1片口服,治療6周。治療組在黛力新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治療,自擬方:黨參10g,茯神15g,當歸、阿膠、麥冬各10g,甘草20g,大棗5枚,桂枝5g,熟地10g,薤白5g。心虛膽怯加龍骨、牡蠣、琥珀;陰虛火旺加黃連、生地、玄參;兼痰火加山梔、竹茹、膽南星;血瘀加桃仁、紅花、川芎;濕重加茯苓、澤瀉、車前子;1天1劑,水煎分2次溫服,共治療6周。
觀察指標:采用HAMA評定量表對患者進行焦慮評定,治療前和治療l、2、4、6周分別評定1次。治療前后進行心電圖、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檢查,給予安全性評估,治療結束后進行臨床療效評定。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
3.1 療效標準 采用HAMA量表評定臨床療效,根據(jù)HAMA減分率進行,減分率≥75%為痊愈,50%~74%為顯著進步,25%~49%為進步,<25%為無效。HAMA減分率=(療前評分-療后評分)/療前評分×100%。
3.2 兩組治療前后HAMA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1、2、4、6周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治療2、4周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周后比較P<0.01,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HAMA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治療后HAMA評分比較(±s) 分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n/例32 31治療前22.86±4.18 23.17±3.99治療1周16.78±4.05* 17.98±4.21*治療2周14.05±3.78*△15.86±3.21*治療4周12.34±3.21*△14.26±3.57*治療6周10.12±3.63*△△12.74±3.94*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3.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90.63%,對照組總有效率70.97%,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3.4 安全性評估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電圖、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檢查與治療前相比均未出現(xiàn)明顯異常。
孫秀麗等[3]對河北省18歲以上20 716個普通人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GAD患病率為7.69‰。GAD易反復發(fā)作,往往需長期服藥治療,給患者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F(xiàn)代醫(yī)學認為該病的發(fā)生多與個體生物學因素、社會心理因素和遺傳因素有關。有研究表明,GAD患者存在著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神經(jīng)遞質(zhì)失調(diào)[4]。目前臨床上治療GAD的藥物主要有苯二氮卓類藥物、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和5-羥色胺再攝取抑郁制劑(SSRIs)等,具有吸收好,代謝快,鎮(zhèn)靜抗焦慮作用顯著等特點,但副作用較多,長期應用易產(chǎn)生耐藥性和成癮性[5]。
中醫(yī)無“焦慮癥”之病名,但根據(jù)GAD的診斷標準和臨床表現(xiàn),可將該病歸屬為中醫(yī)情志病范疇,相當于中醫(yī)“郁證”、“驚證”、“百合病”、“奔豚氣”、“驚悸”、“心悸”、“怔忡”、“不寐”、“臟躁”等。中醫(yī)認為,內(nèi)傷七情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七情郁結,肝失條達,肝木乘脾土,則出現(xiàn)煩躁、易怒;思慮傷心,陰血暗耗,化源不足,致頭眩目昏,心悸氣短;氣陰受損,神不內(nèi)守,以致心中動悸,心神不安,夜不能寐;氣郁痰結,郁而化熱,以致顏面潮紅,手足心熱。筆者以黨參、大棗、炙甘草、茯神益氣健脾,桂枝、薤白溫通心陽,當歸、阿膠、麥冬、生地滋陰養(yǎng)血,柏子仁、遠志、茯神養(yǎng)心安神為基本方,辨證施治,隨證加減,配合黛力新聯(lián)合治療GAD,收到滿意療效。
[1]張麗.焦慮性神經(jīng)癥的中醫(yī)診治[J].醫(yī)藥產(chǎn)業(yè)資訊,2006,(14):114.
[2]楊曙光,梁俊,夏清榮.2003-2005年我院抗焦慮藥物利用分析[J].安徽醫(yī)藥,2006,10(12):966-967.
[3]孫秀麗,栗克清,崔利軍,等.河北省4個地區(qū)廣泛焦慮癥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7842-7844.
[4]Conner KM,Pavidsm JRT.The neurobiology of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J].Buil Psychiatry,2008,44:1284-1287.
[5]馮超英.焦慮癥的藥物治療研究進展[J].醫(yī)藥導報,2006,25(5):447-450.
201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