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瑞然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神經精神病醫(yī)院,吉林 白城 137000
30例糖尿病患者足部護理體會
郝瑞然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神經精神病醫(yī)院,吉林 白城 137000
目的:通過對糖尿病患者足部的護理及宣教,減輕糖尿病足的發(fā)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患者家庭和社會的負擔。方法:通過對3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護理,收集資料,分析總結。結論:通過精心護理,減少合并感染所致足患,減少糖尿病足壞疽的發(fā)生,提高治療療效。
糖尿??;足護理
糖尿病是目前發(fā)病率較高,合并癥較多的疾病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運動量減少,糖尿病的危害也逐年加大。很多患者不是因為疾病本身痛苦,而是為糖尿病合并癥所困擾。尤其是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的末梢神經病變更是潛移默化的發(fā)生,讓人防不勝防。本文收集近2年來因為糖尿病足部疾患住院的患者30例,通過對這些患者的護理談一下糖尿病足的認識和護理體會。
1.1 一般資料 觀察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本院內科糖尿病人108例中30例有足部癥狀的病人入組,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最大的87歲,最小的42歲,平均患糖尿?。?1.5±6.58)年。足部癥狀為足部疼痛,全足或部分紅腫、皮膚破損、潰瘍或變黑壞死。
1.2 治療方法 全身治療:①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圍內,每2天根據血糖情況監(jiān)測情況及時調整降糖藥物劑量,使其逐步達到穩(wěn)定的狀態(tài),血糖控制在6.7mmol/L以下。②局部抗感染治療,定期采集破潰處滲出物,做細菌培養(yǎng)加藥敏實驗,選擇高效的抗菌藥物治療。③應用活血化瘀的藥物靜脈給藥,通過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達到改善局部循環(huán)的目的。
局部治療:①對于單純疼痛和知覺障礙的患者,中藥浸泡治療效果較好[1]。具體做法是每晚臨睡前在500毫升左右的沸水中加入紅花、金銀花、大黃等中藥,待溫度降為40度左右,浸泡雙腳,每次30分鐘或更長時間,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及清熱涼血的作用。②對足部有潰瘍和皮膚破損的患者,要臥床休息,減少步行,抬高患肢,及時清創(chuàng)換藥,外用生肌散,無菌紗布覆蓋。
2.1 病人行動不便,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往往會出現厭世感,護士要及時與病人進行溝通,發(fā)現不良情緒耐心進行疏導。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癥,合理起居,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適宜的飲食結構,適當的體能鍛煉及藥物控制,對預防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有一定的效果,所以要勸慰病人,保持愉快心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念。
2.2 向糖尿病患者及家屬宣教疾病的相關知識,使其了解糖尿病的病因誘發(fā)因素,從主觀上認識到控制好血糖,定期監(jiān)測及加強足部護理的重要性,主動做好自我防護。
2.3 飲食指導 飲食治療是基礎治療措施,能降低血糖,減輕胰島細胞的負擔,部分患者經飲食治療后血糖可以完全恢復正常。
2.4 外出活動指導 運動可以鞏固治療效果,減輕體重,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2],可以讓患者躺在床上,雙腿上舉,直至腳尖蒼白或局部缺血約1~2分鐘,將腿拿下,再將腳垂直至床沿下,直至腳底發(fā)熱或充血,然后將腳踝部分左右上下活動約1分鐘,使腳踝顏色紅潤為止。
3.1 嚴格控制血糖 這是治療的根本,要根據患者的年齡體重,血糖狀況制定相應的治療和康復計劃,遵循少吃多動的原則,鼓勵患者在控制飲食的同時做好體育鍛煉,同時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按時服用降糖藥物,注射胰島素等,定期查血糖,及時調整用藥劑量和時間,使血糖維持在一個平穩(wěn)的水平。
3.2 有效的防治感染 注意保持足部的清潔衛(wèi)生。足部破損者,要減少活動,抬高患肢,每日按摩或神燈照局部。當有真菌感染時及時治療,定期上藥,促進傷口的愈合。經常使用角質軟化劑,定期處理老皮、死皮,修剪指甲,保持足部皮膚的光滑,無皸裂,不撕皮。
3.3 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 每天用熱水泡腳,適當的加入中藥制劑,可以加速血液循環(huán),穿柔軟舒適的鞋襪,避免過緊過松,防止生腳癬。
3.4 加強健康教育 向他們傳授糖尿病的健康知識,普及該病的病因和病機,教會患者按時服藥,監(jiān)測血糖,控制血糖的穩(wěn)定,有效的延緩疾病的發(fā)展。
3.5 教會患者識別糖尿病足的前兆癥狀,當出現足部感覺減退、麻木或針刺感時,及時就醫(yī)。注意平時對足部的護理,減少外傷和真菌感染。
3.6 做好心理護理 指導患者不要過分的擔心害怕,過分的挑剔食物,造成人為的營養(yǎng)不良,但同時也要重視血糖的監(jiān)測,預防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定期組織患者觀看宣傳材料,幻燈片,發(fā)放小冊子,采取通俗易懂的宣教方式,達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30例患肢中癥狀明顯改善者25例,顯效3例,無效2例。
糖尿病足主要表現為足部疼痛,皮膚潰瘍和肢體遠端的壞疽,直接導致患者的致殘率上升,影響病人的生活和生存質量。壞疽的特點為,創(chuàng)面愈合不良,表層皮膚生長緩慢,以足趾和足跟多見,多為足部受力不均,外傷感染等因素誘發(fā)[3]。病因是機體在高糖狀態(tài)下,糖蛋白含量增加,相繼引起下肢血管基膜增厚,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糖化血紅蛋白升高,使下肢組織因供養(yǎng)缺乏而受損,小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血管收縮,引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不良,毛細血管基膜增生,血栓生成。
總之,在臨床工作中,加強糖尿病足的護理和宣教,可以有效減輕或減少糖足的發(fā)生、發(fā)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1]鄭金蓮,鄭金梅.糖尿病足的康復護理,現代康復,2001,4(2):148.
[2]王方凌.足部護理簡要,糖尿病新世界,1999,7(1):20-21.
[3]趙麗萍.糖尿病足患者的護理體會,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9,6:1820-1821.
R473.58
A
1007-8517(2013)21-0101-01
201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