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莉莉
小兒腹瀉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兒科疾病, 其發(fā)病原因復雜, 可能與細菌侵襲、病毒感染、喂養(yǎng)不當以及受涼等多病原、多因素有關, 表現(xiàn)為大便性狀異常和大便次數增多, 伴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嘔吐、腹痛、水電解質紊亂等癥狀, 嚴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fā)育和生命安全。作者總結58例小兒腹瀉措施,分析護理干預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鄭州市婦幼保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間58例小兒腹瀉患兒, 經采集病史、臨床表現(xiàn)、大便性狀以及實驗室檢查等確診, 符合楊錫強等著[2]《兒科學》中關于小兒腹瀉的診斷標準, 其中男35例, 女23例;月齡3~34個月, 平均(16.8±2.8)個月;大便4~10次/d, 平均(6.4±1.7)次/d;發(fā)熱(腋溫>37.5℃)29例;輕度脫水41例,中度脫水11例, 中度脫水6例。所有患兒表現(xiàn)為大便呈水樣或蛋花樣。
1. 2 治療方法 根據病情需要積極治療措施, 包括繼續(xù)進食、合理調配飲食、給予足夠液體以預防脫水、口服液體鹽以改善脫水、靜脈補液、糾正酸中毒、糾正低鈣和低鎂、適量補鉀、蒙脫石散劑止瀉、乳酸桿菌改善腸道微生態(tài)緩解等措施, 根據實驗室病原學檢查和藥敏試驗給予抗生素以控制感染。治療期間配合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措施, 包括常規(guī)護理、預防感染護理、膳食護理、脫水及嘔吐護理、輸液護理以及皮膚護理等。
58例小兒腹瀉患兒經系統(tǒng)治療和護理干預后, 46例患兒治愈(經48 h治療后, 腹瀉次數≤2次/d, 大便性狀恢復正常, 全身腹瀉、脫水、精神萎靡等癥狀完全消失), 12例患兒有效(經72 h治療后, 腹瀉次數≤3次/d, 大便性狀明顯好轉, 水分減少, 且全身腹瀉、脫水、精神萎靡等癥狀明顯改善), 有效率100%。
3. 1 兒科常規(guī)護理 入院后, 立即完善相關檢查, 密切觀察治療期間生命體征變化, 包括體溫、脈搏、呼吸等, 精神狀態(tài)變化和遵醫(yī)囑執(zhí)行情況。及時更換被褥和貼身衣物,定時測量體重, 發(fā)現(xiàn)生命體征異常和精神異常, 及時告知醫(yī)生。
3. 2 預防感染 盡量將患兒分病房治療, 定時對患兒被污染的衣物和被褥進行消毒處理, 適當將病房通風換氣, 保證患兒食具、衣物和尿布專用, 護理患兒前后要洗手以預防院內交叉感染。
3. 3 膳食護理 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 鼓勵進食, 對于人工喂養(yǎng)月齡在6個月以內者可給予日常稀粥、爛飯以及面條等影視,或者給予一些新鮮水果汁, 避免食物消化不良;對于腹瀉嚴重或嘔吐嚴重患兒可禁食5 h左右, 可適當口服溫開水, 禁食后可恢復正常飲食。腹瀉停止后可給予營養(yǎng)豐富的飲食,每日加餐1次以完成追趕成長。
3. 4 脫水及嘔吐護理 遵醫(yī)囑給予補充液體, 對于輕中度脫水而無嘔吐患者給予口服液體鹽, 若持續(xù)、頻繁、大量腹瀉,或嚴重頻繁嘔吐, 或液體鹽服用量不足則可能提示口服補液失敗, 根據病情需要重新制定治療方案。對于中重度脫水患兒要根據累積損失量、繼續(xù)損失量以及生理維持量而決定第一個24 h補充液體總量。必要情況下, 可根據病情需要用生理鹽水加思密達保留灌腸。
3. 5 輸液護理 患兒月齡小、血管細, 腹瀉后患兒血管內血液失水而干癟, 穿刺時極易刺穿。因此, 輸液護理應保持以下原則。①妥善固定:囑咐家長在穿刺時固定四肢, 穿刺成功后, 輸液過程中注意保護穿刺部位以免滲液。②液體定量:根據脫水程度補充液體總量, 重度脫水按照120~150 ml/kg補充液體, 重度脫水按照150~180 ml/kg補充液體。③定性補液:對于低滲性脫水患兒用等張或張2/3溶液, 對于等滲性脫水患兒用2/3或1/2張溶液, 高滲性脫水患兒給予1/3或1/5溶液。④定速補液:低滲性脫水患兒滴速稍快, 高滲性脫水患兒滴速稍慢, 補液過程中根據患兒病情變化調整滴速。⑤補液觀察:補液過程中, 密切觀察患兒前囟、眼窩凹陷、尿量以及皮膚彈性情況。
3. 6 皮膚護理 保持患兒穿刺部位、會陰部以及肛周皮膚清潔, 預防臀紅和肛周破損, 一旦發(fā)現(xiàn)患兒臀紅或肛周破損,可用少量七厘散爽膚, 局部發(fā)紅滲出或潛在潰瘍者可采用烤燈、理療等措施, 促進創(chuàng)面干燥愈合。
綜上所述, 常規(guī)護理、預防感染護理、膳食護理、脫水及嘔吐護理、輸液護理、以及皮膚護理等護理措施能夠保障腹瀉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 在阻止疾病進一步加重和促進患兒早期康復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薛辛東. 兒科學.第2版.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0:250-258.
[2] 楊錫強, 易著文. 兒科學.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3:296.
[3] 謝葉玲, 黃燕玲, 陸雅, 等.精細護理模式在小兒腹瀉中應用的效果評價.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3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