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娟 李勇
高血壓可分為原發(fā)性高血壓(即高血壓病)及繼發(fā)性高血壓兩大類。原發(fā)性高血壓病因不明, 占總高血壓患者的95%以上;繼發(fā)性高血壓指的是某些確定的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血壓升高, 約占不到5%[1]。高血壓患病率與年齡呈正比,與人群肥胖程度和精神壓力呈正相關(guān), 與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水平呈正相關(guān)。隨著社會經(jīng)濟和生活方式的轉(zhuǎn)變,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日益加重, 高血壓已經(jīng)成為影響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2]。因此, 高血壓的臨床治療尤為重要, 本文旨在探討高血壓病的藥物治療, 現(xiàn)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1. 1. 1 臨床資料 選擇的64例患者中, 男34例,女30例,年齡50~73歲, 其中50~60歲患者10例, 61~73歲患者54例。根據(jù)患者的家族史、病史、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對疾病作出判斷。其中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尿常規(guī)、腎功能、血尿酸、脂質(zhì)、糖、電解質(zhì)、心電圖、胸部X線和眼底檢查。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 患者均未伴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嚴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1. 1. 2 高血壓診斷標準及分類 64例患者均符合2003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高血壓專家委員會(WHO/ISH)高血壓處理指南和2006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規(guī)定[3]。高血壓分級為:①高血壓1級:收縮壓140~159 mmHg /舒張壓90~99 mmHg。②高血壓2級:收縮壓160~179 mmHg /舒張壓100~109 mmHg;③高血壓3級:收縮壓≥180 mmHg /舒張壓≥110 mmHg;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收縮壓≥140 mmHg, 舒張壓<90 mmHg。64例患者均取診所血壓3次的平均值, 其中輕度高血壓患者20例(20例中13例年齡50~60歲, 7例年齡61~65歲), 中度高血壓患者34例(年齡61~73歲), 重度高血壓患者5例(年齡65~73歲),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5例(年齡61~70 歲 )。
1. 2 治療方法 高血壓藥物治療的原則應根據(jù)不同患者選擇不同藥物, 應以個體化為治療原則。①輕度高血壓中年患者(13例):應用β-受體阻滯劑, 美托洛爾25~50 mg/次,1~2次/d。②中度高血壓患者(34例):利尿劑與β-受體阻滯劑聯(lián)用, 給予利尿劑氫氯噻嗪, 12.5~25 mg/次, 2次/d, 口服, 見效后酌減, 給維持量, 在此基礎(chǔ)上聯(lián)合應用美托洛爾25~50 mg/次, 1~2次/d。 ③重度高血壓患者(5例):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與鈣通道阻滯藥聯(lián)用[4], 依那普利10~20 mg/次, 1次/d, 在此基礎(chǔ)上聯(lián)合應用氨氯地平5 mg/d,口服。④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5例):給予氨氯地平5 mg/d,每日清晨口服。
1. 3 療效判定標準[5]根據(jù)衛(wèi)生部藥政局制定的“心血管系統(tǒng)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規(guī)定, 顯效:舒張壓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蚴鎻垑合陆怠?0 mmHg;有效:舒張壓下降雖未達10 mmHg, 但降至正?;蛳陆?0~19 mmHg, 如為收縮性高血壓, 收縮壓下降≥30 mmHg;無效:未達上述標準。
64例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顯效40例, 有效2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3.7%。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 是以體循環(huán)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持續(xù)增高為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綜合征, 持續(xù)動脈壓增高可導致靶器官如心、腦、腎和血管的損害, 并全身代謝性改變。在中國, 60周歲以上的公民稱為老年人。隨著社會老齡化的日益加重, 中國的老年人越來越多, 所占人口比例也越來越高, 而高血壓的患病率與年齡呈正比, 所以高血壓患病率逐年上升, 因此有效的治療高血壓顯得尤其重要。高血壓時的降低血壓應采取以下原則:①采用較小的有效劑量, 按個體化原則, 以獲得可能有的療效而使不良反應最小。②穩(wěn)定降壓。③堅持長期給藥原則。④聯(lián)合用藥:為使降壓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應, 用低劑量單藥治療療效不滿意的可以采用兩種或多種降壓藥聯(lián)合治療, 事實上, 2級以上高血壓為達到目標血壓常需降壓藥聯(lián)合治療。本文中,64例患者正是采用了以上用藥原則, 治療效果顯著, 總有效率較為滿意。
[1] 鄒萍, 魏武.內(nèi)科學.第2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7:170-171.
[2] 王文良.社區(qū)高血壓的自我管理和行為干預效果評估.中國健康教育, 2005, 3(4):158-160.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6:85-88.
[4] 王永志,陳瑋,黃大信,等.鈣離子拮抗劑與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對高血壓靶器官的影響.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1998,26(1):33.
[5] 徐祟澤, 齊曉云, 徐萍, 等. 吲達帕胺治療老年高血壓的臨床療效.天津藥學, 2001, 12(1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