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歌 姬倩林
(山西省介休市汾西礦業(yè)集團總醫(yī)院骨外科,山西 介休 032000)
單側多功能外固定器在脛腓骨骨折89例中的應用及護理
郭 歌 姬倩林
(山西省介休市汾西礦業(yè)集團總醫(yī)院骨外科,山西 介休 032000)
目的 探討單側多功能外固定器在脛腓骨骨折中的應用及護理。方法 對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間89例脛腓骨骨折患者以單側多功能外固定器進行治療的回顧性分析。結果 本組病例愈合平均時間為3個月,骨折臨床愈合時間2~6個月,骨折愈合率達100%,恢復達標率為94.4%。結論 單側多功能外固定器對于脛腓骨骨折中的治療療效非常顯著,對于開放性骨折、節(jié)段性骨折等都有較高的治愈率,有利于患肢恢復、避免二次手術。
單側多功能外固定器;脛腓骨骨折;應用及護理
脛腓骨骨折的治療方法很多,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治療方法已從純粹的力學固定治療轉為生物學方面的重視。在治療過程中做到不損傷骨膜,避免骨折處局部血液循環(huán)不暢,不再像過去一味強調堅強內固定治療方針而采用穩(wěn)定固定的方法[1]。單側多功能外固定器便是一種穩(wěn)定固定的方法,且它治療骨折時創(chuàng)傷較小,牢靠靈活,內外兼用,目前已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骨外固定早已成為治療治療骨折的標準方法之一[2]。自于仲嘉教授將單側多功能外固定器改良后[3],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間對89例脛腓骨骨折的治療取得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89例病患,其中男72例,女17例,年齡為15~69歲。開放性骨折48例,閉合性骨折41例;脛腓骨雙骨折75例,單純脛骨骨折14例;橫斷移位骨折63例,粉碎性骨折14例,斜行骨折12例;部位:近端7例(離關節(jié)4cm以內),上段12例,中段20例,中下段41例,遠端8例。
1.2 手術方法
對于閉合性骨折的治療,用X射線進行透視復位,其中近端2例,中端3例,遠端3例。復位后針對不同斷位采取不同的部位鉆孔,安裝調整單側多功能外固定器(ADF)。調整安裝單側多功能外固定器,對橫形骨折和斜形骨折處加壓固定,對粉碎性和節(jié)段性骨折處中和固定。對于開放性骨折的治療,均采取常規(guī)清創(chuàng)后復位。23例大骨折片的使用螺釘內固定,9例進行植骨,16例進行持續(xù)閉式沖洗。
術后1周,穩(wěn)定性骨折患者可下床練習行走,此后再過3周將外固定器動力化,當患者病愈后2周內可拆除單側多功能外固定器;對于不穩(wěn)定性骨折患者,需比穩(wěn)定性骨折患者延遲一周下床練習行走,此后至少過6周方能施行外固定器動力化,當患者病愈后8周左右才可拆除單側多功能外固定器;對于超關節(jié)外固定者,其后期康復與不穩(wěn)定性患者練習時間類似,但視康復情況可以提前將訓練提前。在患者練習行走時均不能負重,且要患肢要少用力。
本組病例愈合平均時間為3個月,骨折臨床愈合時間最短為2個月,最長為6個月。療效評價較好的為67例,中等的為20例,差的為4例。骨折對位對線均良好,愈合率達100%,恢復達標率為94.4%。
3.1 單側多功能外固定器的優(yōu)點
單側多功能外固定器不但固定支架結構簡單,而且手工操作簡單易學,使用簡單的骨科手術器械和外固定配套的器械即可完成手術[4]。其中它的球形萬向關節(jié)能360度無限制旋轉,對各個角度的調節(jié)旋轉都能做到,為廣大骨折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帶來福音,它能很靈活的固定住患處,并且角度精確。早期患者長骨骨折時,接受的是常規(guī)內固定術。這種手術往往不利于患者術后痊愈,治療時要將骨折端充分暴露并且剝掉一定的骨膜。這個過程會對骨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壞,且軟組織也有較大的損傷。而單側多功能外固定器,則是在小切口等直視下復位,不會損傷患者的骨膜及軟組織,有利于患者的愈合。
3.2 單側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療缺點及應對措施
3.2.1 固定針松動、針道感染
在術中復位后,先用鉆頭進行低速鉆孔,進行穿針。針道位于骨頭橫斷面的中部,在穿針時要求較高,必須一次性成功,螺紋針不能穿入過深或者過淺,嚴防鋼針松動,本組有2例鋼針松動、8例針道感染。針道感染的患者中有2例表現的癥狀為針口化膿,6例發(fā)紅。對化膿者采用針口引流治療能使之痊愈。此外,在手術過程中嚴守單側多功能外固定器的操作步驟,并且經常檢查調節(jié)按鈕,對患者針口處堅持使用75%的酒精滴灑,那么就能有效的減少這些針道感染并發(fā)癥。
3.2.2 關節(jié)僵硬、損傷血管神經
在康復期,當患者骨折治愈后需及時移除外固定器,并且加強功能恢復鍛煉,否則將會造成患者關節(jié)僵硬。本組中關節(jié)僵硬的患者較少,大多數經功能鍛煉后都能使關節(jié)功能恢復如初。在治療骨折時并不能排除損失神經的可能性,本組中有1例患者出現了腓總神經損傷癥狀,經初步診斷是由復位操作時導致的,后經保守治療該患者癥狀消失,患者痊愈。需要注意的是,非超關節(jié)可采用內側安全通道,超關節(jié)可采取小切口。小切口在插入的過程中要到達深筋膜,過程中可用定位外套管及管芯插入切口頂住骨皮質,以保護周圍的軟組織[3]。此外,為防止鉆孔時神經肌肉纏繞鉆頭,需控制好鉆孔的深度,實際操作過程中可用鉆頭限制器輔助操作。
3.2.3 骨折移位、愈合較慢
對于骨折移位,不穩(wěn)定骨折患者需將鋼針無限接近骨折處2~3cm處,采取有限內固定。在康復期,關節(jié)鍛煉及負重練習可視情況延后。當骨折患者愈合較慢且骨不連接時,要檢查外固定器是否固定牢靠。早期的內固定一般會損傷骨膜,局部供血不足,都不利于患者愈合。采取ADF治療,能改善一定的療效,但也要注意及時進行外固定器的動力化。本組中僅有2例出現了骨折再移位,在及時調整ADF后患者骨折再復位并愈合,其他所有的患者均在6個月之內康復,愈合情況較好。
[1] 李起鴻,胡有谷.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骨科學術會議紀要[J].中華骨科雜志,2000,20(9):572-575.
[2] 葛寶豐,盧世壁.手術學全集矯形外科卷[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6:279-286.
[3] 于海洋,李超,于阜生,等.單側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療脛腓骨骨折(附109例報告)[J]. 實用骨科雜志,2004,10(2):151-152.
[4] 韋以存,蔡新新.單側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療脛腓骨骨折11例分析[J].右江醫(yī)學,1998,26(3):159-160.
[5] 李霏霰,吳齊英.單側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療脛腓骨骨折102例報告[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7,14(14):1951-1952.
R473.6
B
1671-8194(2013)01-03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