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宗峰, 鄒宇華, 夏云, 劉茂玲, 張瑛, 靳娟, 張東枚, 揭建旺
如何加強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已成為現代醫(yī)學教育關注的重要議題。傳統的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師是教學的主體,主導教學的整個過程,而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case-based learning,CBL),核心是“以案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以案例為基礎教學構架與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框架相比,CBL更容易依附于傳統學科的課程之內,作為傳統教學方法LBL的補充[1-2]。社會醫(yī)學是預防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是一門從理論到實踐過渡的橋梁課程,為學生提供從事預防工作和衛(wèi)生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論、技能和素質。隨著社會對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人員知識結構和醫(yī)學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社會醫(yī)學已成為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課程之一。自20世紀90年代起,我院將以CBL教學法逐漸引入社會醫(yī)學的教學過程,并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3]。本文嘗試將我院社會醫(yī)學CBL教學教案設計的經驗和教訓予以總結。
開展CBL教學,應選擇在社會醫(yī)學教學崗位具有5年以上教學經驗,并已接受CBL教學方法與價值訓練后的資深教師來擔任CBL教學。教師的任務為:①根據教學要求,選擇可以引入CBL教學模式的章節(jié),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受學時限制,應將部分教學章節(jié)轉為學生課下自學,以保證核心章節(jié)的教學時數;引入CBL教學模式的學時一般不宜超過總學時的1/3。②編寫典型教學病例庫,每章應準備2~3個備選案例。案例選擇的主要標準:①選擇當前社會醫(yī)學熱點問題,與時俱進;②案例要具有綜合性、啟發(fā)性、針對性及實踐性;③為更好地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盡可能多收集相應的影像資料。
為避免人數太多影響學生充分發(fā)言討論的機會,我們將每班學生分成少于8人的7~8個組,每組的學生性別要均勻,避免按照學生宿舍進行分組,以使學生走出平時固有的討論模式。
事先要求學生對本章內容進行預習,熟悉基本理論和觀點[4]。
整個課程教學分3個階段,每個階段15~25分鐘。任課老師從社區(qū)醫(yī)生實際工作入手,以接診某中年女性為例展開,這是本次CBL教學的“第一幕”?;颊咄跖康哪赣H患有冠心病,已被社區(qū)納入了慢病管理,王女士考慮她自己患冠心病的風險。讓學生思考:①若要評估冠心病及其他主要疾病對王女士的危害有多大,你認為需要什么樣的資料,如何去收集;②如何將疾病風險定量化。
本場景主要是讓學生從日常案例模擬中考慮如何收集資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深入挖掘案例信息。
本場景主要是教師以王女士案例,按照王女士的個體危險因素資料,比照健康危險因素評價表將危險因素轉換成危險分數,計算組合危險分數,計算王女士的死亡危險,查健康評價年齡表得出她的評價年齡。讓每組學生針對王女士的危險因素情況提出針對性的措施,并估計自己小組的方案實施后王女士的增長年齡為多少,老師記錄點評所提措施和目標的可行性與效果[5-6]。
本場景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健康危險因素評價的方法和步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各種健康危險因素干預措施,并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措施的可行性,提出適合于該患者的具體方案等。
本場景主要是輔導老師要求每組學生對提供的一位45~55歲的社區(qū)居民健康檢查和健康調查資料來進行健康危險評價,并為其制定一個健康管理計劃。評價結果由每組推選代表進行匯報,在匯報者對本組案例的討論結果進行闡述后,其他組學生可自由地向匯報組中任何一個同學提出問題和質疑,允許爭辯,并在有限時間內進行思維碰撞。
我校每年在6個開設《社會醫(yī)學》課程的班級中,選取1個班作為CBL教學模式的實驗班,其他5個班作為對照班級采取傳統LBL教學模式,累計收集3年課程評價資料,針對學生自我評價、小組互評、對輔導老師的評價、理論課考試成績等進行分析,其結果如下。
在學生自我評價方面,從以下8項進行評分:①我可以主動思考問題的本質與內容;②我會主動參與小組討論;③我在整個活動中表現是活躍的;④我能積極地尋找相關的資料與參考文獻;⑤我已盡力在整合并報告我所搜集的資料;⑥在活動中,我的討論與思考能力有所增進;⑦我在活動中的數據整合與表達能力有所增進;⑧我認為進行CBL教學是有意義的。每題按1~5分進行打分,所有題目評分求均分為總評分。
對所有學生的評分進行統計并排序后發(fā)現,個人總評分在3.83~4.40之間;按單項進行分析,題目4及題目5的評分較低(分別為3.73和4.07),題目6和題目7的評分較高(分別為4.73和4.62)。
在小組互評方面,由學生針對以下5項進行評分:①小組成員都能主動思考問題的本質與內容;②小組成員都會主動參與小組討論;③小組成員在整體活動中表現是活躍的;④小組成員能積極尋找相關的資料與參考文獻;⑤小組成員已盡力在整合并報告所搜集的資料。每題按1~5分進行打分,所有題目評分求均分為總評分。
對所有學生的評分進行統計并排序后發(fā)現,總互評分在3.62~4.33之間;按單項進行分析,以題目3及題目4的分數較低(分別為3.63和3.77)。
在對輔導老師的評價(學生對老師)方面,從以下5項進行評分:①教案的設計是否有意義且有效的;②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否進行針對性的引導;③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過多表達他自己的意見;④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否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⑤整體上教師的角色扮演是稱職的。每題按1~5分進行打分,所有題目評分求均分為總評分。對所有學生的評分進行統計并排序后發(fā)現,總評分在3.50~4.23之間;按單項進行分析,題目3分數較低(3.4)。
由于實驗班與對照班教學模式不同,為探討CBL教學模式成效,對我校近3年18個班級的社會醫(yī)學理論課考試成績予以分析。實驗班合計180人,對照班合計913人。見表1。
表1 CBL教學模式和LBL教學模式理論考試成績對比 ±s
表1 CBL教學模式和LBL教學模式理論考試成績對比 ±s
注:實驗組在總成績、選擇題和案例分析題得分方面高于對照組,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在判斷改錯題、簡答題得分方面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分組 總分 選擇題 判斷改錯題 簡答題 案例分析題對照組(n=913) 73.4±4.3 20.3±2.1 16.8±4.3 23.8±2.5 12.5±1.7 t 值 30.896 30.452 1.462 1.006 39.840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實驗組(n=180) 85.1±6.1 25.6±2.3 17.3±3.6 23.6±2.1 18.6±2.6
總的來看,采用CBL教學模式,學生大體上能接受CBL學習方式,但部分學生感覺學習負擔加重;在學生自我評價方面,參與的學生中,有部分認為自己整合數據的能力有待加強,這樣的觀念在小組互評中得到相同的結果;采用CBL教學模式的班級稍好于LBL教學模式的班級。CBL教學模式與PBL教學模式均為小規(guī)模教學法,在我校《社會醫(yī)學》教學中都進行了嘗試,從實施效果看,CBL教學模式更適合與傳統LBL教學模式相結合,但最終的教學效果有賴于加強教師間對教案的共識,并充實案例教案的數量。
LBL、PBL、CBL、RBL等教學方法的引入,推動了我國醫(yī)學教育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但我們在推動CBL教學模式中也發(fā)現,任何一種教學形式都不是完美無缺的。以講義為導向的LBL、以問題為導向的PBL、以案例為導向的CBL及以資源為導向的RBL教學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7]。未來應該綜合運用這些教學方法,突破單一教學模式的桎梏,打破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對立或者過分依賴的關系,創(chuàng)造更為積極、平等、活躍、開放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為我國培養(yǎng)更多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的醫(yī)學人才。
[1]李稻,韓玉慧,蔣益,等.醫(yī)學基礎教育中PBL和CBL兩種教學模式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0,(2):108-110.
[2]郭繼志,姜良美,吳炳義,等.案例教學引導社會醫(yī)學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探析[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09,26(3):129-131.
[3]靳娟,夏云,鄒宇華,等.案例教學在社會醫(yī)學本科教育中的應用[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2,(14):577-579.
[4]張鵬,魏華,黃皓月,等.《中西醫(yī)結合內科學》課堂教學中PBL教學法甲亢教案的編制和運用[J].中醫(yī)藥導報,2012,(18):127-128.
[5]鄒宇華,鄧冰.社會醫(yī)學(案例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6]盧祖洵.社會醫(yī)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7]易龍,糜漫天,朱俊東,等.不同教學模式在高等醫(yī)學教育中的應用[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3,15(3):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