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微格教學的質(zhì)量關系到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的效果。目前,微格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已嚴重影響到微格教學的質(zhì)量。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必須進行微格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以此提升師范生教學技能的訓練效果。文章依據(jù)合作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了構建合作互動微格教學模式的設想,并根據(jù)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結果對這種模式的基本理念和運作程序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 微格教學; 教學技能; 合作互動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志碼] A
[作者簡介] 田秋華(1964—),女,四川梓潼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論、教師教育研究。E-mail:tqh.0209@163.com。
一、問題的提出
微格教學作為師范生和在職教師教學技能訓練的創(chuàng)新模式,自20世紀80年代引入我國以來,已在教師教育中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和應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相關研究以及現(xiàn)實情況來看,微格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學者在對微格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后,歸納出微格教學實踐的六大誤區(qū),即訓練理念陳舊化、訓練模式簡單化、訓練內(nèi)容單一化、組織實施形式化、變量控制隨意化、教學手段傳統(tǒng)化。[1]而在筆者所參與的微格教學實踐中,也面臨著各種困境,如師資不足、實訓時間不夠、學生缺少練習機會與有效指導、小組練習缺乏合作且互動不足、教學設備老化且未能有效發(fā)揮其效用、教學資源短缺、評價機制不健全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微格教學的實施效果,也使師范生教學技能的訓練流于形式,無法真正達成其訓練目標。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必須進行微格教學訓練模式的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才能有效地改進不足、提升其實施質(zhì)量與效果。由此,筆者依據(jù)合作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了構建合作互動微格教學訓練模式的設想,并進行了實踐性探索,總結出一些實施經(jīng)驗,在此就教于各位同行。
二、合作互動微格教學模式的意蘊
合作互動微格教學模式是以合作為基點和準則、以互動為方式和途徑的新型教學模式。它以合作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集體動力理論、社會互賴理論等現(xiàn)代教育理論為指導,將合作學習與互動學習緊密地聯(lián)結在一起,二者相互依托與作用,進而融合創(chuàng)生出教與學、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協(xié)調(diào)配合、互學互助、共生共進的生態(tài)發(fā)展關系。
首先,合作是基礎。沒有合作的意愿、氛圍及學習團隊的建立,互動將成為無本之木,也會失去實施的前提和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合作主要包括三層含義。其一,尊重與認可。合作學習是為了實現(xiàn)共同目標而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的團隊學習。在學習團隊里,只有所有成員之間都能夠尊重彼此的觀點、權利和人格,認可彼此的參與、努力和進步,才能建立起相互平等、理解與接納的合作關系,也才能更好地促進團隊成員的積極參與和齊心協(xié)作。其二,依靠與責任?!昂献餍越虒W的首要因素是積極的相互依靠關系?!盵2]也就是說,合作小組成員之間必須建立起休戚相關、同舟共濟的關系。在合作學習中,小組是否能完成任務、達成目標,有賴于每個組員的努力和盡責;反之,小組的目標達成與合作成效也關系到每個組員自己的進步和成功。也正因如此,合作小組必須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并以有效的評估機制評價每個組員的努力和貢獻,以避免無效行為或“摘桃子”行為,確保每個組員都對團隊目標的實現(xiàn)負責。其三,支持與鼓勵。在以“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為原則所組成的合作小組中,每個成員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特長、個性特征、學習需求與風格等都是有差異的,也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因此,成員間的相互關心、欣賞、彌補、幫助、學習、支持與鼓勵對于合作學習的成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盁釔蹖W習以及同學間的互相愛戴,激勵學生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學習越困難,越復雜,就越需要學生間的這種人際關系來提供社會支持?!盵3]
其次,互動是關鍵。合作并不是自動形成和實現(xiàn)的,如果沒有小組成員間積極、主動的相互交往、作用與影響,即沒有成員間有效的交往互動,合作也不可能真正產(chǎn)生,正所謂“把學生安置在小組中學習與在學生中構建合作性學習并非一碼事?!盵4]從概念內(nèi)涵而言,互動與合作也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有許多交叉之處,可以說互動是蘊含在合作之中的,但它也有自己特定的意義與特點。互動是一種動態(tài)的不同主體間、主體與客體間交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
總之,合作需要互動,互動促進合作,二者交互作用,共同生成了合作互動學習的新模式。合作互動微格教學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主張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積極合作與有效互動,促進教與學、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和諧共振,使微格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學生學習與訓練效率最大化,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教學實踐能力。進而言之,合作、互動應成為微格教學最基本的教學手段,而在當今強調(diào)學生為本、合作對話、交往互動、活動建構等教學理念與環(huán)境下,引導學生從競爭性學習、個體性學習走向合作互動性學習也是實現(xiàn)微格教學模式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的必由之路。
三、合作互動微格教學模式的運作程序
如前所述,目前微格教學存在著較多的問題,而在筆者自身的微格教學實踐中,由于師資、教學條件、教學時間和場地等限制,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可用“三多三少”來描述:訓練內(nèi)容多、學生個人活動多、學生人數(shù)多(每個教師平均帶四個班,每班平均40人左右),訓練時間少、學生合作互動少、學生練習機會少。經(jīng)過研究與實踐探索,筆者以為,在微格教學中展開合作互動學習將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一)確立合作互動學習目標
本校教學技能訓練課程的總學時為36課時,分為兩個模塊展開,一是理論課,通過講授、討論與教學視頻觀摩等方式,進行教學技能相關原理與操作要領的學習和掌握;二是實踐課,通過學生試講、錄像回放與觀摩、同學評議、教師點評與現(xiàn)場指導等方式在微格教室進行。由于受到訓練時間、場地、學生人數(shù)等因素的影響,我們在微格教學訓練中,主要訓練說課、教學設計、導入與結束、教學口語表達、體態(tài)語言運用、提問、學生活動組織與學習指導等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幾項基本技能。這些技能以分項訓練和綜合訓練兩種方式進行,即每次微格教學課訓練一到兩個單項技能或一次課進行多種技能的綜合訓練,因而每次微格教學訓練的項目和任務都不同,也要求每次訓練課都要確立新的目標。在合作互動微格教學模式中,目標的確立主要強調(diào)兩點:一是教學技能目標,即每次訓練課中所練技能如說課技能、提問技能、教學設計技能等的練習要求與掌握程度;二是社會技能目標,即合作互動學習所涉及的各種人際交流、溝通技巧方面的要求。比如,試講者(教師角色扮演者)要認真準備、大膽上臺并能虛心求教、誠懇接受同學的批評指正;聽講者要認真傾聽他人的試講、積極參與評議活動、及時肯定他人的努力與進步,并中肯指出其不足以及所有小組成員都要聽從組長或?qū)陌才?、有序參與各項活動等。只有教學技能目標與社會技能目標并行,才能更好地實施合作互動學習,也才能全面達成微格教學技能訓練的整體目標。
(二)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明確個人責任
微格教學中的合作學習,與一般的合作學習有所不同,它不是針對某些問題或主題進行的討論式、解答式或創(chuàng)作式學習,而是以某幾個試講者為中心,大家共同協(xié)作,先幫助試講者順利完成自己的試講(包括課前準備時提供相關資料、幫助試講者設計教案,教學中扮演學生、營造真實課堂情境等),然后通過評議方式對試講者進行準確的評價并提出改進建議,使試講者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教學技能運用中的長處與不足,得到及時的指正和有益的幫助,從而明確努力與改進的方向。這種合作學習的特殊性,再加之微格教學設施和場地的限制(一般一所學校只有10間左右的微格教室,條件差的可能只有三、五間,但需要使用微格教室的學生班級和人數(shù)卻多出數(shù)倍),因此,微格教學訓練中的合作小組規(guī)模就會比較大。根據(jù)本校的條件和班級人數(shù),我們一般是以10~20人為一組,約分兩到三組(組數(shù)不能太多,否則教師難以兼顧各組指導工作),每組人員按其性別、個性特征、學習能力等的差異進行搭配,每次運用兩到三個微格教室分別展開教學技能的合作訓練活動。
合作小組人員確定后,必須明確各自的角色、責任。在微格教學中,小組成員除了扮演教師或?qū)W生角色外,還要輪流承擔其他的角色與職責,主要有以下幾種:組長(協(xié)助教師、實驗員安排并展開小組訓練活動、協(xié)調(diào)組員之間的關系、觀察課堂狀況并作簡要記錄、幫助解決合作互動中的問題等)、記時員(負責記錄時間并給予必要的提醒,以保證按時完成每次訓練或考核任務)、評議者(評議應有主評與參評之分,主評要由專人——導生承擔,以保證評議的有效性)及聯(lián)絡員(負責本組與教師、實驗員之間的聯(lián)絡,即在需要教師點評指導、需要實驗員幫助解決微格教學設施操作障礙時進行聯(lián)絡;此外,還要負責各組之間的相互溝通,以促成各組之間的相互借鑒、學習與幫助)等。這幾種角色之間是互補的,缺一不可,各種角色職責之間也是相互聯(lián)系的。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使每個人都充分意識到,小組的每個成員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每個人的工作都對他人乃至整個小組產(chǎn)生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每個人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也要對其他人和整個小組的學習和進步負責,由此形成小組成員之間積極的相互依賴關系。
(三)展開小組合作互動學習
小組合作互動學習貫穿于微格教學的整個過程及其課堂內(nèi)外,具有實踐導向、能力為本、全體參與、動態(tài)發(fā)展等特點。它的展開,主要經(jīng)歷三大階段。
1. 準備階段
在準備階段,主要做好四項工作:一是教學技能操作原理的講解和觀摩示范以及微格教學設施使用方法的演示和掌握;二是事先分配好角色,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三是微格教學程序的講解和示范。具體做法是:第一次微格教學訓練不分組,而是將全體同學集中在一個微格教室中,教師先解釋微格教學運作的具體步驟與要求,然后通過學生試講→錄像回放→學生自評→同學評議→教師點評→試講者回應等程序演示具體的操作過程,讓學生了解整個微格教學過程及其運作步驟,為學生自主進行的合作互動學習作好示范與引領工作;四是選拔和培訓導生。在微格教學合作互動學習模式中,學生被分為幾個組并分別在不同的微格教室中操作練習,而教師只有一位,無法全程現(xiàn)場指導每個小組的學習活動,因此必須得到幾位熟悉微格教學程序、基本掌握教學技能評價指標和方法、有一定的組織和指導能力的導生的幫助,才能順利完成每次的微格教學訓練任務。導生的選拔主要通過觀察與了解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狀況、教學技能的掌握水平、評議時的表現(xiàn)等方式來確認,充當導生的學生一般具有學習能力強、積極性高、教學技能運用較為熟練、觀察力敏銳、善于表達等特征。導生的培訓,則需要一定的時間,一般需要經(jīng)過數(shù)次微格教學實踐后,才能培養(yǎng)出幾個比較熟練的導生。在準備階段,對于導生的培訓主要是通過向其闡明微格教學評價的基本原理、方法與要求、詳解教學技能評價指標、觀摩微格教學錄像或教師的現(xiàn)場示范等方式進行前期的培訓,以使導生對于微格教學評價方法、標準與過程具有初步的認識和理解,為實際參與微格教學評價奠定良好的基礎。
2. 運行階段
合作互動微格教學模式的運行,首先需要充足的微格教室及其設施的保障。在學校微格教室較少(本校共有10間)、微格教學班級較多(每學期都有20個班左右)的情況下,學校對微格教學時間和教室進行了統(tǒng)籌安排,在周一到周五的教學時間內(nèi),每個微格教學時段安排1~3個班級上課,每個班級分兩到三組,以充分利用微格教室及其設施。在各項工作準備就緒后,各小組成員開始依據(jù)事先的角色分配,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且各司其職,使小組活動真正開展起來。此時,試講者開始成為整個活動的中心,所有的活動都圍繞著試講者的試講及其自我評價、同伴評議、為試講者提供改進建議等步驟來展開。每次微格教學活動都是這樣圍繞著一個又一個的試講者來展開,從而形成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動態(tài)運行過程。
運行階段是小組合作互動學習全面展開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小組合作互動學習通過多種形式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鋪開。首先,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動,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與全體學生間、教師與試講者間、教師與導生間以及教師與扮演其他角色的學生間的交往互動上。教師與全體學生間的合作互動旨在促使學生深入理解與掌握教學技能的內(nèi)涵、特點、功能、類型、適用條件及操作要領等基礎性知識;教師與試講者間的合作互動旨在幫助他們合理設計微格教學方案、在試講后能及時進行自我反思并得到微格教學效果的恰當評價及后續(xù)修改、再次循環(huán)練習的指導意見;教師與導生間的合作互動旨在指點、鼓勵和協(xié)助導生做好微格教學評價反饋工作;教師與組長、記時員、聯(lián)絡員等其他角色扮演者間的合作互動旨在督促他們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積極營造和諧互動的課堂氣氛、努力促進微格教學合作互動的有序進行。其次,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動,主要體現(xiàn)在試講者與學生扮演者間以及導生與試講者、學生扮演者間的交往互動上。試講者與學生扮演者間的合作互動旨在模擬真實的課堂教學情境,促成“師”與“生”的協(xié)調(diào)配合,通過學科內(nèi)容傳遞、“師”“生”問答、“學生”參與小組討論或上臺板演等方式共同完成試講任務;導生與試講者、學生扮演者間的合作互動旨在引導學生同伴對試講者的微格教學表現(xiàn)進行及時、具體的評議,同時又以“教師”身份對試講者進行較為準確的、具有一定高度的點評,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皬目傮w情況來看,基于微格教學的學生間交往互動關系,既表現(xiàn)為學生個體之間的‘點對點式交往’,又表現(xiàn)為作為個體主體的學生和與之關聯(lián)的作為主體小組、小群體之間的‘點面式交往’,是個體交往與群體交往的綜合。”[6]
在微格教學中,評價是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到微格教學的成敗。在評價內(nèi)容上,我們從教學技能的綜合運用與分項訓練兩個角度確立了綜合性評價和分項技能評價的指標體系,為師生有效參與評價提供明確的參照和指引。在評價方式上,為了加強微格教學中的交往互動,更好地體現(xiàn)合作互動微格教學模式的特點和優(yōu)勢,我們對評價環(huán)節(jié)進行了改進,從“試講者自評→同伴評議→教師點評”的典型模式轉(zhuǎn)為“試講者自評→同伴評議→教師或?qū)c評→試講者回應”的新模式。在這個新的評價模式中,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根據(jù)分組、分課室合作互動學習的特點與要求所必須作出的變動,目的在于充分發(fā)揮導生的作用,讓導生在組長協(xié)助下主持和實施教學評價工作,以保證合作互動學習的真正實現(xiàn)。同時,教師也不會完全置身事外,而是在學習小組組長、聯(lián)絡員、導生等的協(xié)助下或通過微格教學總控室的觀察,全面監(jiān)督、掌控微格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恰當?shù)亟槿敫鹘M活動,進行必要的現(xiàn)場調(diào)節(jié)和指導。此外,雖有導生的評價與指導,但學生也很希望得到教師的親自點評和指導,而且導生也需要不斷觀摩和學習教師的指導方式,逐步積累相關經(jīng)驗。因此,我們在微格教學中,也常常采用教師巡回指導的方式進行微格教學中的合作互動,即在一次微格教學時段中(90分鐘),教師先在一個微格教室中傾聽、點評并指導完成一到兩個學生的試講,然后依次進入第二間、第三間微格教室重復同樣的工作,這樣既可以進行對學生的現(xiàn)場指導工作,又可以實現(xiàn)對導生的現(xiàn)場示范和培訓提升工作,可謂一舉多得。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試講者在聽完同伴互評、教師或?qū)c評后的反饋回應。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或?qū)鷷龑г囍v者在聽了別人的評價與建議后,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一個具有啟示性、反思性、總結性甚至感想性的回應,以表述自己的收獲、感悟與啟迪,表達自己對同學和教師的謝意,解釋同學提出的一些疑點,更加全面地評價自己的得失等。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試講者的教學理念可以得到提煉與升華,也使參與合作互動的成員之間得到一個情感交流、分享各自體驗與感想的機會,從而實現(xiàn)微格教學中知識、技能、方法、情感、態(tài)度等多維目標的有效整合??傊?,新的評價模式將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評價與回應緊密地結合起來,從單一評價走向多主體、多維度的多元評價,這將有力地推進合作互動微格教學模式的實施與發(fā)展。
3. 總結與拓展階段
在微格教學行將結束時,需要留出幾分鐘時間進行最后的總結??偨Y由各小組組長主持,向全組同學簡要匯報本小組此次合作互動學習的情況,肯定成績,指出不足,提出改進建議及下次訓練的注意事項和要求,以更好地實施和完善后續(xù)的訓練活動。除了小組自我總結外,還應展開小組間的交流與評比活動,以促成各小組之間的相互學習、支持與幫助,從而不斷提升小組合作互動學習的質(zhì)量。
此外,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緊張,訓練項目較多,即使每次微格教學訓練分成三組同時進行,一般一次也只能完成10余人的訓練,而每人在同一項目或不同項目上重復訓練的機會也受到諸多限制,有時為了加快速度,還不得不縮短錄像觀看和評價討論的時間,使教學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微格教學中合作互動學習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之內(nèi),必須延伸至課堂之外。課外的合作互動學習也有多種方式,比如讓組長把本組錄像拷貝回去,然后大家在課外找時間反復觀看并進行互動評析;教師在課后對錄像資料進行觀看分析,發(fā)現(xiàn)問題再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學校微格教學實驗室在課余時間對學生開放,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前去練習,進行相互觀摩、評價和指點;進而通過網(wǎng)絡平臺進行微格教學視頻分享及教學技能訓練相關問題的在線探討和交流等。課外學習是課內(nèi)學習的有效補充,二者的有機結合,對于微格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四、結 語
合作互動微格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與互動性特點,通過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多向交往、合作與互動,不僅能夠消除集體學習的“線性微格教學模式”的效率低下的弊端,也能較好地解決我們在實踐中所面臨的“三多三少”等問題。當然,在實踐操作中,它需要較高的條件,比如,充足的微格教學設施、豐富的微格教學資源、開放的微格教學環(huán)境、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有效的教師指導及熟練的導生配合等;也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比如,導生的選拔與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性的調(diào)動、小組成員的責任心與合作技能的培養(yǎng)、評價標準的掌握與運用、效率與質(zhì)量的兼顧等。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促使合作互動微格教學模式的有效展開,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