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可以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有助于建立學習型社會,有助于打破高校圖書館固步自封的局面,走向突破。但由于傳統(tǒng)服務觀念,以及圖書館社會服務相關法律的缺失等原因,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發(fā)展極其緩慢,為了改變現(xiàn)狀,必須制定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相關法律,打破傳統(tǒng)觀念,爭取當?shù)卣闹С?,與社區(qū)共建共享信息資源。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
1 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現(xiàn)狀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的圖書館界就開始關注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課題,眾多的學者都參與了積極的討論。對開展社會化服務的理論研究給予了充分的關注與重視,但直到現(xiàn)在其研究整體上來說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大多數(shù)學者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對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的必要性可行性等的探討上。通過多年的理論研究與社會發(fā)展的實踐驗證,高校圖書館非常有必要進行社會化服務,而且社會化服務勢在必行;但是我國學者對高校圖書館開展服務社會化服務實踐的探討則寥寥無幾;理論上如此,實踐情況也是一樣。很多高校圖書館根本沒有展開社會服務。即使國內(nèi)最頂尖的重點大學也只是開展了很淺層次的服務。比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只開展了臨時閱覽證服務,有效期一天,只開放部分閱覽室,每天收費兩元。其它重點大學圖書館開展社會服務也差不多,基本很淺層次,而且受限制收費的服務。
現(xiàn)實的實踐情況也反映到理論研究的缺乏,在高校社會化服務的形式和途徑方面的探討大多都停留在表層研究上,深層次研究少,而且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比較統(tǒng)一的、行之有效的形式和途徑。在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中不言而喻存在很多的實實在在的問題,阻礙著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步伐。
2 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意義
2.1 圖書館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傳統(tǒng)圖書館資源只對本校師生開放,很多館藏資源處于閑置,或者使用頻率很少,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圖書館服務社會化可以讓圖書館資源得到更充分利用。
2.2 有助于建設學習型社會
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和現(xiàn)代化的服務手段、個性化的服務方式、幽雅學習環(huán)境,而且擁有經(jīng)驗豐富、高素質(zhì)的工作人員,能夠輔導和幫助讀者學會獲取知識信息的方法,取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識信息,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的學習,是人民群眾學習知識、陶冶情操的殿堂,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陣地。
2.3 有利于打破高校圖書館固步自封的局面,提升圖書館的社會地位
高校本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場所,而圖書館在高校中又是相對封閉的部門。如果圖書館不能意識到封閉的危險,不盡快樹立開放理念、合作理念,勢必會落伍并失去發(fā)展機遇。加強與社會的聯(lián)系.面向社會服務是打破固步自封,增強服務能力的好形式,圖書館工作人員能有機會到更大的舞臺去展示自己。圖書館也能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3 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阻礙分析
3.1 封閉的思想觀念束縛了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發(fā)展
傳統(tǒng)觀念,高校圖書館就是為本校師生服務,這一思想根深蒂固。在國外,人們普遍認為每個公民都是納稅人,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一樣,受政府稅收的支持,每個公民都有利用圖書館的權利。每個圖書館也都有義務為社會服務;而在我國,高校圖書館一直定性為“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在這種觀念下,高校圖書館只應該為學校師生服務,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服務存在讀者限制、時間限制和資源限制三方面。比如向社區(qū)居民開放,圖書館還是有很多顧慮:工作量的加大、管理難度加大、存在安全隱患、學校不支持、校內(nèi)讀者不理解等因素使圖書館難以下決心向社區(qū)居民開放。
3.2 相關政策法規(guī)的不完善影響了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發(fā)展速度
向社會服務的高校圖書館對外服務的方式、范圍及要求等沒有形成規(guī)范體系,存在較大的任意性。沒有制度法律的強制約束,很多高校圖書館沒有開展社會服務或者是很簡單的服務。
3.3 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服務缺乏利益驅(qū)動
公共選擇理論告訴我們,任何組織、任何部門乃至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都將為追求其利益最大化而努力。高校圖書館面向公眾開展服務,如果沒有行政上的干預與控制,就必須要有一定的經(jīng)濟效益或社會效益,或者說必須要有新的利益均衡。而當前國內(nèi)高校圖書館缺乏利益驅(qū)動,大多沒動力展開社會服務,所以進展緩慢。
4 推進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快速發(fā)展的方案
4.1 高校圖書館服務的社會化需要圖書館法和著作權相關問題的法律保障。
社會服務法律與制度建設比較啟示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規(guī)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須有統(tǒng)一的服務法律與制度建設作為保障,縱觀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先進的美國和日本,其先進的發(fā)展就是得益于完整、健全、規(guī)范的法律制度建設。
4.2 要建立和完善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服務的體制機制與相應管理制度
包括:人員、資金、管理、激勵機制等方面。通過相應的體制機制與管理制度消除服務與管理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4.3 為當?shù)胤?/p>
地方高校由于行政隸屬和地域特點,可以基于地方政府為本地區(qū)的政府、企業(yè)和城鄉(xiāng)居民服務;高職院校有依托行業(yè)辦學的優(yōu)勢,可以基于行業(yè)協(xié)會,為本行業(yè)的企業(yè)、職工服務;可以為培育本地區(qū)的新型農(nóng)民服務。
4.4 服務模式選擇
在服務模式的構建和服務方式的選擇上,高校圖書館可以采用傳統(tǒng)借閱社會服務模式、網(wǎng)絡信息服務模式、圖書館業(yè)務扶持模式、依托聯(lián)盟開展社會服務模式、成立圖書館社會服務部門等模式,提供社會化的信息服務與產(chǎn)品、進行文化信息實體的共建,對社會開展相關人才培訓與業(yè)務咨詢服務。
4.5 綜合考慮發(fā)展
高校圖書館在開展規(guī)?;纳鐣蘸?,要考慮服務質(zhì)量的提升與社會知名度與認可度的提升。要在服務內(nèi)容與方式上更多地思考:如何整合信息資源、如何提供更好的檢索服務方便讀者利用;如何將高校圖書館建設成信息共享和服務中心;如何與其他機構共同開展參考咨詢服務以滿足雙方共同用戶的信息需求;如何在低成本的條件下達到高水平的社會化服務;如何有針對性開展社會用戶需要的主題信息服務等等。
5 總結
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水平還很低,發(fā)展任重道遠。但目前高校圖書館已經(jīng)越來越重視社會服務,相信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發(fā)展,中國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一定會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趙冰.我國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研究述評[J].新世紀圖書館,2011;11:59-62.
[2]江屏.對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的思考[J].情報雜志,2011;30:220-222.
[3]程文艷.國外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社會化實踐及其啟示[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2;3:47-51.
[4]劉子輝.近30年我國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綜述[J].圖書館學研究,2011;12:6-10.
[5]謝金星.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社會化探析[J].現(xiàn)代情報,2008;10:51-56.
[6]李征.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模式探討[J].現(xiàn)代情報,2009;29(2):28-31.
[7]楊瓊.中外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比較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1;31(4):35-37.
[8]孫恒韜.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管見[J].圖書館學刊,2011;7:114-115.
[9]李宏偉.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的探討及實踐[J].江西圖書館學刊,2011;4:78-80.
[10]吳群.基于資源共享的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研究[J].現(xiàn)代情報,2011;31(12):70-73.
作者簡介:戴英(1977,2-),女,廣東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