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行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版)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新模式,其理念必然在高考中有所體現(xiàn)。因此,高三生物學核心概念的復習中采用小組合作模式進行知識網(wǎng)絡構建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而思維導圖的巧妙應用則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合作學習;思維導圖;知識網(wǎng)絡
2006年開始的福建省高中新課程改革已經(jīng)進行了6年,作為一種新的時代要求和教育的發(fā)展方向,改革是必然的,也是勢在必行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實驗)明確提出課程的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稑藴省窂娬{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過程一。理念的提出與時俱進,課程實施則是一個摸索中前進的過程?!白灾?合作-探究”教學新模式的應用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傳統(tǒng)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硬件很“硬”軟件很“軟”的主要原因是許多教師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開手腳大膽課改,所以在合作模式、合作內容、合作深度的把握上存在欠缺。實踐證明:合作學習的正確使用必定有效促進我們的教學成效,尤其是在高三的生物復習課中適時適量引入合作學習進行知識網(wǎng)絡構建,讓學生在參與知識網(wǎng)絡體系的建構過程中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并確實提高自己的能力。
1 高三復習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小組合作學習”于1970年興起于美國,1980年起在世界范圍取得實質性進展,1990年起在我國部分地區(qū)和學校進行了實驗研究。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在《學習——內在的財富》一書中明確提出21世紀學習的四大支柱:學會求知(learning to know);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學會共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學會做人(learning to be)。這里所說的學會共處,就要學會關心(to care),學會分享(to share),學會合作(to work with others)。學會共處,就要學會平等對話,互相交流。學校之內,教師與學生如朋友般的平等對話,既是“教學相長”所必需,也是教育成功的體現(xiàn)。因此,21世紀教育需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對話、交流、討論?!熬痈吲R下”、缺少平等精神的教學,不但會挫傷學生求知的熱情,而且有害于學生健康品性的養(yǎng)成,各項能力的培養(yǎng)。
學會共處,不只是學習一種社會關系,也包括了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價值觀念的習得和養(yǎng)成。學會共處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參與目標一致的活動,具體到高三的復習中就是在合適的時機給學生創(chuàng)造小組合作學習的平臺,留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利用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確實提高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提高他們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能力。
2 思維導圖的基本理論
英國學者Buzan T在20世紀70年代初創(chuàng)造的思維導圖(Mind Map)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學習方法。它是一種放射狀的思維表達方式,是打開大腦潛能的萬能鑰匙,多次練習后形成的學習能力和清晰的思維方式會改善人的行為表現(xiàn),增強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清晰度,提高學習效率和記憶能力。因此,高三生物復習課引入思維導圖的教學策略能較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和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能力。
確切地說,思維導圖就是學生把要學習的主題用方框或圓圈圍起,然后放在紙張的中央,學生以畫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主題可以用關鍵詞和圖像來表示,把中心主題作為起始節(jié)點,放射狀地畫出多條射線,每條射線的末端是和主題相關聯(lián)的次級節(jié)點(次主題),而每一個次級節(jié)點可以成為一個新的中心主題,以相同的方式繼續(xù)向外發(fā)散,產(chǎn)生更多的思維節(jié)點,如此無窮。這樣,學生的思維經(jīng)過多次發(fā)散和不斷擴展,想復習的核心概念就以知識網(wǎng)絡圖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紤]到知識記憶的特點,建議在構建網(wǎng)絡圖時中心主題用醒目的字體、用較大的字號、較大的方框表示,而從中心主題出來的第一分支可以用較粗的箭頭和方框來表示,不同的分支也可以考慮以不同的顏色進行區(qū)分。
3 巧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網(wǎng)絡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2003版)是國家教育部規(guī)定的指令性文件,規(guī)定了課程的目標和內容標準,指出了課程性質、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并給出了課程的實施建議?!渡镎n程標準》確定的課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課程學習,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課程目標所要求的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必然會在高考中有所體現(xiàn),尤其是《考試大綱》進一步明確了核心知識、主干知識考察的必然性以及學生多重能力考察的必然性。因此,高三總復習方法的得當可以讓學生從題海中解脫出來,輕松、系統(tǒng)地掌握生物學主干知識、核心知識,同時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在復習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效、高效地進行復習。經(jīng)過多次的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在高三總復習時通過小組合作進行知識網(wǎng)絡構建復習生物學核心概念特別有效果,尤其是在構建網(wǎng)絡圖時若能引入思維導圖的構建方法,則可以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更深入地理解核心概念,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應用、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以“生物的變異”這一內容的復習為實例展示小組合作構建知識網(wǎng)絡的過程。
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離不開獨立學習,否則無法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合作。缺乏獨立學習的小組合作,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得不到鍛煉,相反地會養(yǎng)成惰性心理,更談不上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我們既要考慮選擇什么內容進行合作,更要關注在實施過程中是不是組內的每個成員都有了各自明確的分工,小組長,記錄員,檢查員,報告員是否各司其職。
(1)小組成員分工學習。即把某一大問題或大任務分割成一定數(shù)量的小問題或小任務,小組成員各自承擔一定量的小問題或小任務,在各自完成的基礎上,再進行合作總結。
此課例把班級的48位同學按照平常合作學習小組的分組6人為一組,在教師布置課題后,各小組自由探討擬構建的網(wǎng)絡模式,然后由小組長安排各成員的具體分工任務,比如第一小組的分工是:A同學重點對變異的有關次主題進行研究,B同學重點對變異的類型進行歸類,C同學重點對變異的各相關知識點進行細化,D同學負責記錄小組頭腦風暴的過程,E同學負責整理形成本組成果,F(xiàn)同學負責向全班交流匯報本組合作的成果等等。在初步分工后,就是小組成員獨立思維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成員不僅要重點考慮自己分配到的任務,借助思維導圖初擬知識網(wǎng)絡圖(如圖1),還要兼顧其他知識點的復習,做到能在小組內交流時對其他成員提出質疑或補充、完善。
(2)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學習者借助其他人例如教師和同伴的幫助,利用一些必要的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來獲得知識的過程。學習者獲得知識的多少不是取決于學習者能夠記憶和背誦多少教師講授的內容的能力,而是取決于學習者依據(jù)自身已有的經(jīng)驗去自主構建有關知識的能力。因此,獨立學習之后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在小組內的交流與討論。先由各成員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經(jīng)過小組討論實現(xiàn)相互學習、互相幫助、共同發(fā)展,并在這一過程中體驗積極的情感。當小組各成員形成正確系統(tǒng)的認識后再最終形成小組合作的知識網(wǎng)絡圖成果。如圖2是第六小組經(jīng)過討論后形成的合作成果——生物的變異的知識網(wǎng)絡圖。
(3)班級展示、反饋與評價
小組內的討論與交流可以讓小組成員對生物的變異這一主題有系統(tǒng)的了解,但是不同的小組必然有不同的想法與思路。所以班級的展示過程,是一個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拓展應用能力的體現(xiàn),也是一個組與組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平臺。發(fā)言的同學可以得到同組同學的及時補充,異組的同學可以評價發(fā)言一組所構建知識網(wǎng)絡圖的優(yōu)缺點。最后教師做為課堂的引導者,適時地對各組合作成果與發(fā)言內容做具體指導,指出不足,肯定優(yōu)點,更多的是給予各組肯定性評價、鼓勵性評價。學生的發(fā)言積極性、思維積極性也在多次的訓練中與鼓勵中漸漸增強。同時全班同學在自主思考、小組交流討論、班內傾聽的過程中,也在把對生物的變異一詞的理解逐漸內化,學生對生物的變異不再死記硬背,最終的實惠就是相關知識的完整性與解題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崔文勝.解剖學及組織胚胎學教學中思維導圖應用的實踐與探索. 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J].2007,(20):72-73.
[2][英]托尼·巴贊(Buzan T).思維導圖—放射性思維[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公司,2004:4-5.
[3]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J].中學語文教學,2002(8):58-60.
[4]許孟琴.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復習中的應用研究.福建師范大學教育碩士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