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寫作目標有明確的表述:一作文的生命力來自于對生活、對生命的感悟;因而必須“豐富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二是“以負責的態(tài)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的理性精神”。針對學生提出寫作的個性化要求時,又明確書面表達的基本目標是:觀點明確,內(nèi)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而感情的真實健康是寫作的靈魂。由此可見,引導學生寫出有真情實感的好作文,是作文教育的核心目標。問題就在于現(xiàn)在的學生整天埋頭在題海中,既不能發(fā)現(xiàn)自然及生活中美,也不會用恰當?shù)恼Z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作文東拼西湊,語言干癟,內(nèi)容空洞,情感淡漠,缺少對生活的真切感受和獨特感悟。
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也確實要引導學生關照自己的心靈,保持對生活的真切感悟,拓展寫作的資源,讓作文充滿真情。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關鍵詞著手:
1.觀察。席勒說過:“感受能力的培養(yǎng)是時代最迫切的需要,這不僅是因為它是一種改善對人生的洞察力的手段 ,而且因為它本身就會喚起洞察力的改善?!倍n程標準的要求更是具體:學會多角度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jīng)歷和感情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看法??梢?,積極地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積累素材,開拓寫作資源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們的學生,每天帶著麻木的神情穿梭在三點一線中。春天來了,他們體會不到一天比一天溫暖的陽光。中秋的月亮圓了,又是桂子飄香的時候,他們也絲毫感受不到氤氳在校園里的香氣,對生活永遠是一副漠然的樣子。正如“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2005年高考滿分作文《不死去的心》 ,文章講到:外婆得了老年癡呆癥。作者截取外婆平常生活的幾個小片段,把外婆的“病狀”通過幾個傳神的細節(jié)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特別是外婆自作聰明“偷菜”給自己女兒吃的細小情節(jié),讀來令人鼻酸。這樣的好文章不正是來自對生活的用心觀察和感受嗎?因為“真情”是 從“實感”中產(chǎn)生,無生活實感,就很難有真情。而情感是寫作的血液,寫過文章的人都懂得“文以情生”,情感與作文的關系是極為密切的,無論哪種文體,都離不開一個“情”字。“情動于中而形于外”,只有打開作者情感的閘門,才能情隨意至,妙筆生花。有了真正“從肺腑中流出”的真情實感,才能做到“寫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讓作品富于永久的生命力。
2.對話。對大多數(shù)中學生來說,生活確實沒有多少叫人感動的場面或情景,其生活面相對來說,是狹窄了些,但人生的經(jīng)驗積累,如果都只能來自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的話,這實際也是不可能的。而且人生就短短幾十年,無論生活面怎么廣闊,又能經(jīng)歷多少呢。古今中外的大文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不完全由真實的的經(jīng)歷獲得,更多可以從別人的作品中獲得間接體驗。例如我們在閱讀《一碗陽春面》的時候,同樣也會為書里面所體現(xiàn)出來的真情所打動,雖然我們并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因此,與文本真誠對話,借他人的生活經(jīng)驗來開拓我們的眼界,這是提高自己感知生活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即我們要實實在在的全身心的投入到與他人的文學的對話中,將他們作品中真實而豐富的生活化為自己的生活,并力求為我所用。悉心傾聽作者的思想傾訴,準確領會文本中所蘊藏的作者深刻而博大的思想,從心靈深處模仿體驗作家的真實情感,以提高自己對生活的思想敏銳性和思考的深刻性。與作者進行思想交流的過程,主要目的是為了悉心傾聽作者的思想傾訴。作者有什么樣的思想,他們?yōu)槭裁匆磉_這樣的思想,這都是我們閱讀作品——與文本對話中所要深入了解和仔細研究的。我們在“傾聽”中要準確領會文本中所蘊含的作者博大精深的思想,從心靈深處體驗作家的真情實感,就會使我們的思想成熟起來、豐富起來、敏銳而深刻起來。
3.想象。想象力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礎,想象能讓人保持對生活的敏銳直覺。而我們平時也可以進行想象訓練。而詩歌則是訓練想象力一個很好的媒介。例如讀李商隱的《夜雨寄北》,眼前要有一實一虛兩幅畫面。第一幅是秋雨淅淅瀝瀝,詩人佇立窗前,透過雨幕:看近處秋水漲滿;遠處青山隱隱。綿綿秋雨將詩人的思緒牽到遙遠的北方,這是眼前景。第二幅是想象之境:西窗下,詩人與妻子燈下話家常,訴說兩地的分離的相思之情,不時的剪著跳躍的燈花。但昏黃的燈光也有一絲的暖意和溫馨。這與前面的秋雨暗夜有了明顯的對比,寄托了詩人的單純而復雜的心境。因此,通過平常的想象力訓練可以保持學生自我感受的“新鮮”。
4.自省。荀子說“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只有經(jīng)常自我反省的人,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擁有強烈的自省意識。例如,在我們的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景物幾乎成了某種感情的替代,成了固定的符號。比如,對先烈表示尊敬之情常常會想到用青松,贊揚普通人就會用石子,歌唱祖國一定會聯(lián)想長城等等,有了這些先入為主的先例,學生也只好藏起真情而人云亦云了。既然感情出現(xiàn)了套子,那么就要鼓勵學生以個性化抒情替代情感套路。班上的同學去某古鎮(zhèn)游覽,回來后大部分都是在寫美麗的古鎮(zhèn)風情,其中不乏語言優(yōu)美的。但是有一個學生卻寫了篇《變了味的古鎮(zhèn)》。他實地游覽古鎮(zhèn)的感受是:畸形的商品經(jīng)濟早已將古樸的民風沖刷的一干二凈,過度的旅游開發(fā),已使游人體會不到原生態(tài)的民俗風情,古鎮(zhèn)已失魂,河水骯臟,再加上古鎮(zhèn)游人的喧鬧。古鎮(zhèn)已失去往日的優(yōu)美和寧靜。居住在都市的人是來享受古鎮(zhèn)的古樸和寧靜,釋放幽情的,可是真正的古鎮(zhèn)已失去了本來面目。這篇文章給老師和同學耳目一新的感覺。作者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不人云亦云,對古鎮(zhèn)的理性思考,使我們都獲得啟發(fā)。
當然這幾種方法也是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努力滲透的,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謂之真境界。”一個心靈世界豐富,熱愛生活并關注生活的人,能在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和快樂,發(fā)現(xiàn)哲理和思考。對人生這樣一部大書,用心來讀,通過自己對生活的反思、想象,并且在平常注意拓展自己的視野,就會有寫不完的源泉,也就能在“肺腑”中流出真情實感,寫出有“血”有“肉”的、有境界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