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課文插圖是最便捷的課程資源,只要充分挖掘、發(fā)揮插圖的資源效能,就能大大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在工作實踐中,我充分利用插圖的導入、識記、理解等功能,多方位培養(yǎng)學生理解、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等能力,同時大大提高了孩子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關鍵詞] 課程資源;課文插圖;輔助作用
隨著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大量應用,為了體現(xiàn)課堂形式上的花樣翻新,老師們把大量的時間放在制投影、做課件上,語文教材的一部分——課文插圖卻越來越被老師們忽視以致視而不見了。
《語文課標》指出: “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闭n文插圖是最便捷的課程資源,我覺得只要充分挖掘、發(fā)揮插圖的資源效能,就能大大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在課堂教學中課文插圖具有以下輔助作用:
一、激趣導入
學生對文字往往不感興趣,而對具體可感的彩圖卻興致勃勃。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利用課文插圖引導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長城》一課時,首先指導學生看圖,學生立刻被那盤旋在崇山峻嶺間的“長龍”吸引住了,“為什么修它?怎么建的?”就會迫不及待地帶著自己的問題去讀課文,去感知課文內容了也為掌握新的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輕松識記
教學漢語拼音時,教材都配有多幅精美圖畫,大部分是直接表音和表形的,利用這些生動有趣的圖畫,幫助學生學習拼音,不但很快的記住讀音而且也能很快的記住寫法。在識字教學中巧用插圖,就能激起學生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的效率。如《口耳目》這篇課文,要認識的字有12個,為了讓學生有效識字。在認字前,我先讓學生看圖,說說圖中畫的是什么?把抽象的漢字與具體事物聯(lián)系起來,再加上插圖形象的表形功能,很快完成了學習目標。
三、解詞釋句
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學生受生活環(huán)境和閱歷的限制,對課文中的某些詞句理解起來有點困難。這時,恰到好處地利用教學插圖,往往難題迎刃而解。
如在教學《北京》時,農(nóng)村二年級學生對“立交橋”不明白,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后,他們就立刻知道了立交橋是什么樣的,有什么作用。
學習古詩詞時,插圖的解釋作用就更大了。在學習《村居》時,學生一開始對“忙趁東風放紙鳶”中的“紙鳶”不理解,我讓學生邊看圖、邊讀詩,學生看了課文插圖后一下就明白了,紙鳶就是風箏。學習《山行》一詩時,我建議學生將圖與詩聯(lián)系,讀讀看看想想。學生讀著詩,看著圖,感悟頗豐:“石徑、楓林、霜葉”鮮活地映現(xiàn)在了腦海里,從云霧繚繞山頭的圖景中還悟出了不是“深處”而是“生處”……插圖幫助學生從具體形象獲得了對詩意的深刻感悟。
三、準確理解文本
大部分課文插圖都是對課文故事情節(jié)的形象再現(xiàn),如果抓住這一特點,就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長城》時,我始終讓學生結合課文插圖理解課文,學生不但很快理解了“崇山云嶺、蜿蜒、垛子、射口、瞭望口”等詞語,還進一步理解了“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的意思,體會到了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艱難,看到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對我國勞動人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還有《一幅名揚中外的畫》、《秦兵馬俑》等課文,利用插圖幫助學生理解,都會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培養(yǎng)觀察力
指導學生觀察課文的插圖不僅是單純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插圖時,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方法。要注意教學生觀察的順序、主次、細節(jié)等。教師要緊緊圍繞各年段要求及本章節(jié)訓練的重點,培養(yǎng)學生相應的觀察能力。如從二年級起就要培養(yǎng)有順序地觀察能力。即由遠及近,由人到景,從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從人物的衣著動作到表情神態(tài),從整體到局部等。只要堅持長期、系統(tǒng)的觀察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會得到長足的提高。
五、引發(fā)想象
愛想象是小學生的特點,課文插圖雖是根據(jù)課文內容而作,但其內含的信息量往往勝于文字。畫面之外的內容,要靠學生的聯(lián)想、想像來補充。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圖畫的同時,應要求學生透過圖畫內容想象隱含在圖畫背后的事物。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讓學生結合插圖想象:“小女孩擦燃一大把火柴時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給了學生自我想象的空間,“她看到了奶奶給她做的年夜里要穿的漂亮的新衣服”;“她看到了奶奶給她做了一頓美味大餐”;“她會想過了年她就會走進那個渴望已久的校園了”;大家暢想的都那么美好,可現(xiàn)實是小女孩被餓死了、凍死了,同學們的同情之心無以言表,更加憎惡那個貧富懸殊的社會,理解了作者對這種不合理制度的不滿,對窮苦人民的深深同情。此舉不但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還輕松的領會了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培養(yǎng)說話能力
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基礎上還要指導學生把觀察、想象到的內容完整有序地表達出來。當然,這種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通過簡單幾次的練習就能完成,而是在教師長期不斷的訓練下得以逐步提高的。教師根據(jù)各學段要求,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這種觀察、說話能力。從簡單地說一兩句話,到說幾句意思連貫的話,到說一段意思連貫的話,再到重點部分說得具體、說得詳細等,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使之獲得表述能力。
總之,只要教師具備課程開發(fā)意識,充分挖掘課文插圖的資源效能,就能大大提高我們語文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讓課文插圖走近孩子,讓課堂教學因插圖而更高效。
作者簡介:陳玉麗(1969—),女,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王府蒙古族學校,研究方向: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