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俄羅斯是一個排外性較強的國家和民族。主要分析了俄羅斯排外性形成的根源,即在俄羅斯民族國家生成和發(fā)展過程中所形成的本民族優(yōu)于其他民族的民族主義意識。隨著蘇聯(lián)的解體,俄羅斯經(jīng)濟下滑,這種排外性又有新的表現(xiàn),對俄羅斯排外性在當代的一些表現(xiàn)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排外性;根源;當代表現(xiàn)
中圖分類號:C9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9-0147-02
俄羅斯是一個具有鮮明特點的國家和民族,其民族性格中顯著特征之一就是排外性,即認為本民族高于其他民族,是最優(yōu)秀的民族,歧視和排斥其他民族。這種排外性源于俄羅斯民族生成和發(fā)展過程中所形成的民族主義。而在當今時代,俄羅斯的排外性又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表現(xiàn)。
一、俄羅斯排外性的根源——民族主義
俄羅斯民族起源于東斯拉夫人,在15世紀80年代之前,俄羅斯基本上被外族統(tǒng)治著,并未形成自己的民族和國家。為了擺脫外族人的統(tǒng)治,一些小公國和族群陸續(xù)的歸于莫斯科公國的領導。在爭取獨立的戰(zhàn)爭中,各個族群開始逐漸形成了統(tǒng)一的意識,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俄羅斯民族。國家的形成,使得俄羅斯人產(chǎn)生了空前的民族自豪感。同時俄羅斯是一個宗教國家,東正教滲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東正教提出的第三羅馬學說,即把莫斯科公國的祖先留里克推崇為偉大的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的后裔,從宗教精神上對俄羅斯民族及俄羅斯民族意識進行了肯定。俄羅斯的精神深深浸透了特殊的使命意識,即認為俄羅斯民族生來對世界負有特殊的責任,他們也是高于其他民族的民族。因此,在俄羅斯民族形成之初,他們就有著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優(yōu)越感。
俄羅斯國家建立后,就開始進行對外擴張。經(jīng)過200多年的征服與擴張,俄羅斯把周邊大大小小100多個民族及其所屬領土都納入了自己的版圖,俄羅斯成了地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在這種領土擴張過程中,俄羅斯人的民族意識也極度發(fā)展,極端的民族主義思想也開始出現(xiàn)。如貴族史學家米·彼·波哥金引用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思想,強調世界上存在著一種不可抗拒的“絕對精神”,它往往在“上帝的選民”身上得到體現(xiàn),認為這些民族注定要實現(xiàn)某種神所賦予的歷史使命,而俄羅斯民族即是這類被上帝選定的優(yōu)秀民族。泛斯拉夫主義代表人物謝·烏法羅認為,自從俄羅斯國家建立以來,俄國人這個盛名,已經(jīng)而且正在被千百萬人在他們的社會生活中反復傳誦,俄國人應該對這個名聲感到光榮。另一位斯拉夫派的代表人物薩馬林認為,俄國的斯拉夫運動的目標是提高俄國在斯拉夫世界的地位,而不是與其他斯拉夫人尋找俄羅斯精神。薩馬林非常瞧不起俄羅斯以外的斯拉夫民族,他要求其他斯拉夫民族要在俄羅斯的領導下完成向俄羅斯統(tǒng)一精神的轉變。在這些極端民族主義思想的影響下,俄羅斯對在其境內的少數(shù)民族推行強制同化政策,主張所謂的“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皇帝、一個宗教、一種語言”。在中亞地區(qū),沙皇政府強迫伊斯蘭教神職人員向沙皇政府“宣誓”,并且將穆斯林必須絕對服從沙皇政府的統(tǒng)治寫入穆斯林信徒的教義。在俄羅斯擴張時期產(chǎn)生的極端民族主義使得俄羅斯民族更加排外,這種排外就表現(xiàn)為對其他民族進行征服和同化。
隨著十月革命的勝利,推翻了沙皇的統(tǒng)治,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社會主義強調各民族一律平等。在蘇聯(lián)建立初期,列寧也實施了一些促進“民族平等”的政策,但這種政策并沒有真正持續(xù)實行下去,列寧之后的斯大林及其后繼者們在國際關系上仍然推行大國沙文主義政策,在國內同化甚至鎮(zhèn)壓其他民族。但俄羅斯的民族主義思潮卻并沒有消退,隨著俄羅斯的解體經(jīng)濟下滑和社會發(fā)展遇到問題,民族主義又表現(xiàn)為民族利己主義,排外性開始從對其他民族的征服和同化改為對其他民族的排斥,即排斥俄羅斯族外的其他民族。這種排外性在當代又有一些新的表現(xiàn)。
二、俄羅斯排外性的當代表現(xiàn)
在當前俄羅斯國內排外情緒非常明顯,所有的在俄羅斯的非俄羅斯族人都是其排斥的對象。總體來說,這種排外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經(jīng)濟排外。在經(jīng)濟上,俄羅斯的排外性是較為明顯的。在俄羅斯,外國企業(yè)和外國移民是不受歡迎的。俄羅斯人一般把經(jīng)濟困難,就業(yè)難的原因歸結國外企業(yè)和移民的進入。所以,在俄羅斯很少看到一些大型的跨國公司。同時他們認為,大規(guī)模不加限制的移民會造成勞動力市場的不穩(wěn)定,侵占當?shù)鼐用竦膭趧訖C會和社會資源,破壞社會的穩(wěn)定局勢。俄羅斯在引進外國勞動力方面也有嚴格的限制。如規(guī)定俄羅斯人雇傭外國勞動力,必須獲得勞動部門的許可并在稅務部門登記,而外國勞動力將繳納勞動稅和移民稅,違者將被處以罰款甚至更嚴厲的懲罰。近兩年,俄羅斯的外國勞動力的配額還在逐年減少,引進勞動力方面只允許引進俄經(jīng)濟發(fā)展急需的勞動力,主要分配給建筑業(yè)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企業(yè)方面。俄羅斯的排外性在一些經(jīng)濟領域的法規(guī)中也有所體現(xiàn)。如2006年11月15日通過的《關于2007年俄境內企業(yè)使用外國勞動力許可配額》的決議規(guī)定,從2007年1月1日起外國公民不得從事醫(yī)藥和酒類零售業(yè),其他零售業(yè)中的外國人比例縮減到40%。到2007年底,外國公民被全面禁止在俄從事零售業(yè)。這個決議的宗旨是保證俄羅斯人在消費市場的優(yōu)先就業(yè)權,抵制外國人參與商業(yè)活動。雖然這個法規(guī)最后沒有真正實施,但這些滲透排外思想的政策法規(guī)會極大地阻礙外國投資者的積極性,影響俄羅斯的國際形象。
2.政治排外。政治上的排外主要指俄羅斯一些政治家的排外思潮和行為。蘇聯(lián)解體后,由于改革失敗,居民生活水平急劇下滑。剛剛解體后的俄羅斯的一些政治家就表現(xiàn)為極度排外的一種傾向。1993年國家杜馬選舉中極端民族主義的自由民主黨出人意料地獲得24.32%的選票,成為俄議會第一大黨。此后,俄羅斯的民族主義和排外思潮成為俄羅斯政治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目前在俄羅斯幾乎所有的政黨、所有的社會集團都高舉民族主義旗幟,以排外政策作為自己的主要政治綱領。一些政治黨派和團體還利用民眾的排外情緒,在競選活動中通過宣傳排外觀點來拉攏選民,攻擊競選對手。如1999年參加國家議會選舉的有26個民族主義團體。它們紛紛出版宣傳排外言論的書籍和小冊子,謀求獲得廣大民眾的支持。左派社會主義團體“勞動俄羅斯”和“軍官聯(lián)盟”利用競選演講集會散發(fā)有排外內容的傳單,這些傳單主要針對猶太人,利用對猶太復國主義的批判來宣傳歧視猶太人的觀點。
學者和媒體對外來移民威脅的宣傳為政治排外找到了借口。一些政府研究機構的學者認為大規(guī)模移民遷入會產(chǎn)生一系列沖突,造成、加劇地區(qū)和國家的不安定局勢,擠壓斯拉夫人民在俄羅斯境內的生存區(qū)域,改變移民集中居住區(qū)(尤其是邊界地區(qū))的國別屬性,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很多學者還以遠東地區(qū)的中國移民為例,宣揚“中國威脅論”。如莫斯科卡內基中心副主任德·特列寧認為中國正在有計劃有目的地對俄實施人口擴張,俄應制定政策限制中國移民。媒體也大肆宣傳外來移民的負面影響和威脅。這些都為政治排外尋找了依據(jù)。
3.社會排外。社會排外是指在社會上存在著一種廣泛的排外情緒和行為。當前在俄羅斯社會中到處流傳著關于外族人危害俄羅斯,俄羅斯的財富被外族人掠奪的傳言。曾在20世紀初一度盛傳的“猶太人反俄羅斯陰謀論”和針對中國人的“黃禍論”,在平息多年之后,再度在俄羅斯社會蔓延。在俄羅斯全俄社會輿論中心每年都要進行關于俄羅斯人對外族人看法的調查。近年來的結果顯示,盡管大部分被調查者能夠理智地看待在俄羅斯日益增多的其他民族和文化,但同時也發(fā)現(xiàn),在被調查者中持民族主義觀點的人占到了將近一半。甚至有學者指出,在俄羅斯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贊同“俄羅斯是俄羅斯人的國家”的這個民族主義口號。2001年10月底,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發(fā)生了一起嚴重的暴力排外時事件。當晚有近300名新納粹分子向在莫斯科市南部查理京諾地鐵站附近市場工作的外國商人發(fā)動襲擊。在這場有組織、有預謀的暴力事件中,各有一名印度、阿塞拜疆及阿富汗商人死亡,數(shù)十名高加索商人被打成重傷。
當前俄羅斯社會影響最突出、影響最惡劣的嚴重仇外、排外是“光頭黨”的襲擊外國人事件?!肮忸^黨”并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政黨,也沒有全國統(tǒng)一的組織,而是帶有黑社會性質的各自為戰(zhàn)的極端民族主義團體,其成員多半是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肮忸^黨”現(xiàn)象最早出現(xiàn)在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該團體并沒有什么氣候。但近年來,俄羅斯“光頭黨”頻頻制造種族主義襲擊事件。據(jù)有關人員統(tǒng)計,2004—2005年間,種族主義襲擊造成500多人受傷,至少54人喪生;2006年上半年,受“光頭黨”襲擊的受害者人數(shù)為231人,死亡20人;2007年上半年,受害者人數(shù)為280人,死亡34人;2008年頭三個月,俄羅斯發(fā)生86起受排外思想驅使而襲擊異族的案件,造成49人死亡,79人受傷,比上年同期增長一倍。華人也是“光頭黨”重點襲擊的對象。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俄羅斯歐洲地區(qū)經(jīng)商、留學和工作的大部分華人都遇到過“光頭黨”,并受到程度不同的歧視和襲擊,有些人被打傷甚至致殘。
三、結語
隨著俄羅斯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普京政府開始有意識地控制排外言論和打擊極端的一些排外行為。但只要俄羅斯民族中的這種民族優(yōu)越感一直存在,歧視和排斥外民族的言論和行為就不會根除。所以,只有從根本上消除在俄羅斯民族國家形成和發(fā)展中所產(chǎn)生的認為本民族強于其他民族的這種民族主義思想,俄羅斯才能真正地進入到全球化體系中。
參考文獻:
[1]張建華.俄國歷史上俄羅斯民族主義產(chǎn)生的基礎及其根源[J].世界歷史,1994,(5).
[2]張建華.俄羅斯國家的形成與民族主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1,(2).
[3]李巖澍,蔡昌卓.論俄羅斯的民族主義[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2008,(5).
[4]敬箐華.當代俄羅斯社會的排外思潮評析[J].西伯利亞研究,2009,(4).
[5]李志忠.社會轉型時期俄羅斯民族主義產(chǎn)生的根源[J].俄羅斯研究,2002,(3).
[6]左鳳榮.試析俄羅斯極端民族主義的發(fā)展[J].當?shù)厥澜缗c社會主義,2006,(3).
[7]趙龍庚.俄羅斯極端主義思潮與“光頭黨”現(xiàn)象[J].世界民族,2008,(6).
[8]強曉云.移民對當代中俄關系的影響[M].北京:時事出版社,2010.
[9]Д.Тренин,“КитайскаяпроблРо
ссии”МосковскийцентрКорн
еги,М,1998г.
[10]В.Л.Ларин,Китайскиемигрант
ывРоссии,М,2009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