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舌側正畸治療后牙釉質脫礦情況及氟保護漆預防和減少牙釉質脫礦的療效,探討預防脫礦的簡便易行方法。方法:將20例舌側正畸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進行觀察。實驗組10例,在舌側正畸托槽周圍牙面涂布氟保護漆;對照組10例,患者僅進行日常的口腔衛(wèi)生護理。結果:舌側正畸治療患者牙釉質脫礦發(fā)生率為17.35%,上頜側切牙脫礦率最高,好發(fā)部位部位為托槽齦方和牙齒鄰面;實驗組牙釉質脫礦程度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舌側正畸治療中使用氟保護漆是預防和降低牙釉質脫礦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氟保護漆;牙釉質脫礦;舌側正畸治療
[中圖分類號]R78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3)04-0478-03
研究顯示正畸治療會增加牙釉質脫礦率。在唇側固定正畸治療中牙釉質表面白色斑塊樣脫礦病損的發(fā)生率49.6%~84%,而未接受治療者僅為24%[1-2],這種脫礦很難再礦化。氟保護漆自1964年進入口腔臨床以來,在脫礦牙面上的沉積量比健康牙面多,可以有效預防白斑。為了解舌側正畸治療后牙釉質脫礦情況和利用氟保護漆預防和降低牙釉質脫礦的臨床療效,筆者于2010年7月~2012年7月選擇20例舌側正畸病例,進行實驗觀察,現報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選取在我科接受舌側正畸治療的患
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齡18~24歲,平均20歲。隨機分為實驗組(10例192顆牙)和對照組(10例196顆牙)。所有患者均無明顯的系統(tǒng)性疾病或口腔干燥癥。正畸治療開始的時間為2010年7月~2012年7月。要求患者牙體硬組織發(fā)育良好,無釉質發(fā)育不全、氟斑牙或四環(huán)素牙。在研究的期間能按時復診并配合醫(yī)生對口腔內實驗牙面進行6個月1次的氟保護漆(Vivadent公司)涂布及治療結束時的牙釉質脫礦檢查。治療開始前常規(guī)進行全口潔治、均充填已有齲齒。
1.2 實驗方法:兩組均采用STB舌側矯治技術,用格魯瑪35%的磷酸酸蝕劑酸蝕和Ormco公司grengloo套裝粘結劑粘結托槽。治療組是在粘結托槽10min后常規(guī)清潔、吹干、隔濕,用瑞士Vivadent公司生產的氟保護漆及小毛刷將氟保護漆均勻涂布于托槽周圍的整個舌側牙面上,輕輕吹干牙面。氟保護漆使用后30min內患者不可漱口、喝水或吃食物,使用氟保護漆的當天不能刷牙,6個月復涂1次。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正畸治療以及日??谇恍l(wèi)生護理。
1.3檢查方法及牙位:檢查器械全部使用5號探針、平面口鏡,在牙科綜合治療椅上進行。研究的整個過程都由同一位口腔醫(yī)生對所有患者進行牙面脫礦檢查。所有研究對象在正畸治療結束后拆除舌側正畸部件,在牙科工作燈下肉眼觀察正畸牙齒的舌面,如出現白堊狀或染色斑點,牙齒局部探診較松軟或粗糙者即可診斷為牙釉質脫礦。檢查采用單盲法,檢查醫(yī)生進行齲病檢查時不知檢查對象的組別。在研究的開始、結束對上下頜所有進行過酸蝕粘結托槽的牙面進行牙釉質脫礦牙位、所在牙面相對托槽位置等情況進行檢查和記錄。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脫礦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統(tǒng)計方法為卡方檢驗,檢驗水準a=0.05。
2 結果
2.1常規(guī)舌側正畸治療后牙釉質脫礦情況:對照組的196顆牙齒中,治療前釉質發(fā)育正常,正畸治療結束后有34顆牙齒脫礦,脫礦率17.35%。34顆脫礦牙中,17顆托槽齦方脫礦,9顆鄰面脫礦,5顆托槽頜方脫礦,3顆合并鄰面和托槽齦方脫礦(見表1)。
2.2 實驗組釉質脫礦情況:實驗組192顆牙齒中,治療前釉質發(fā)育正常,正畸治療結束后有22顆牙齒脫礦,脫礦率11.46%。22顆脫礦牙中,11顆托槽齦方脫礦,6顆鄰面脫礦,3顆托槽頜方脫礦,2顆合并鄰面和托槽齦方脫礦(見表2)。
2.2氟保護漆預防和降低牙釉質脫礦的臨床療效:兩組脫礦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821,P 3 討論 正常情況下,牙釉質的脫礦和再礦化維持著一種動態(tài)平衡。正畸矯治器的使用打破了平衡,不利于口腔衛(wèi)生的保持。且粘結托槽前要對牙面進行酸蝕,粗糙的牙面容易造成牙菌斑的滯留,尤其是托槽周圍更易滯留軟垢及菌斑,引發(fā)牙釉質脫礦,牙釉質脫礦改變了牙釉質的硬度甚至引發(fā)齲壞。故本研究為避免上述因素干擾,僅選擇了進行酸蝕粘結托槽的牙面進行研究,未選擇其余牙齒及牙面。 國內研究顯示,唇側正畸治療患者牙釉質脫礦發(fā)生率為14.8%~17.86%[3-6]。脫礦牙面中,發(fā)生率最高的是在托槽齦方,為49.5%~50.9%,其次為托槽近中和遠中。在本實驗中,作者觀察了舌側托槽粘結后牙齒舌側的釉質脫礦情況。在對照組觀察了196顆牙齒,34顆牙齒脫礦,脫礦率為17.35% ,發(fā)生部位以托槽齦方居多,與唇側的研究結果,與崢嶸、崔淑霞等[3-4]的研究結果類似。與國外唇側的研究結果[1-2]有差別,可能與研究診斷的標準及檢測手段有關。同時研究結果顯示,上前牙較下前牙脫礦嚴重,上側切牙脫礦率最高,與國內外研究[4,7]的結果一致。推測與上頜前牙區(qū)遠離口腔內大唾液腺導管開口有關,區(qū)域自潔性較差,菌斑中產生的酸性物質不易被唾液成分緩沖而導致酸度增高脫礦。上頜側切牙頰舌向位置偏舌,牙冠短小,托槽與牙齦間距離較小,不易清潔,造成食物和菌斑堆積,較易發(fā)生脫礦。釉質脫礦好發(fā)部位部位依次為托槽齦方和牙齒鄰面,推測為這些部位均易導致菌斑堆積而脫礦。舌側矯治器矯治后的釉質脫礦應引起注意,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預防:舌側正畸治療開始前和治療過程中進行口腔衛(wèi)生教育非常重要,應使正畸患者認識到菌斑控制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重點清潔易脫礦區(qū)。在臨床中需要注意酸蝕牙面的面積要適中,粘結劑一定要基本與托槽平齊,多余的粘結劑務必去除,以防止造成托槽周圍粘結劑凝固后形成懸突。 本研究中,在舌側托槽周圍涂布含氟保護漆后,牙釉質脫礦明顯降低。關于氟化物防齲的研究已有半個多世紀,它的防齲效果己被充分肯定,其防齲機制有5個方面:增加釉質對酸脫礦作用的抵抗力;增加牙齒萌出后的成熟程度;促進早期齲損的再礦化;干擾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促進牙齒的形態(tài)發(fā)育。氟保護漆是一種較理想的、高頻率、低濃度、可長時間使用的氟化物,它易與釉質粘結,在牙齒的表面形成一層通透性極差的漆膜,這層漆膜可以有效地屏障菌斑中細菌及其產生的酸性物質對牙釉質的滲透及侵蝕;同時氟保護漆對牙面的附著力很強,延長了氟化物與釉質的接觸時間,作為氟離子庫能夠長期釋放,從而明顯降低了托槽周圍釉質的脫礦、有助于釉質的再礦化[8]。Marinho V[9]報道,氟保護漆臨床防齲快捷、安全,半年涂氟1次即可達到大大降低齲病的效果。本研究在實驗組中半年使用1次氟保護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舌側正畸治療釉質脫礦好發(fā)部位部位主要為托槽齦方和牙齒鄰面,故在氟保護漆涂布時尤其要注意這些部位。 [參考文獻] [1]Arends J,Christoffersen J.The nature of early caries lesion in enarmel[J].J Dent Res,1986,65(1):2. [2]Seppa L.Effects of a sodium fluoride and a vamish with different fluoride concentration on enamel vemln eralization in vitro scard[J].J Dent Res,1988,96:204-209. [3]崢蠑,朱愛麗.正畸治療釉質脫礦62例[J].內蒙古醫(yī)學院學報,2003,25(3):195-196. [4]崔淑霞,劉進忠,石丹.錯牙合畸形68例正畸治療后牙釉質脫礦的臨床觀察[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39(4):694-695. [5]漆梅,袁方,岳嬪.氟保護漆預防正畸牙釉質脫礦的臨床應用[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5,28(10): 1003-1004. [6]張曄,王培軍,邵玶.氟保護漆防治正畸牙釉質脫礦的臨床觀察[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36(4):327-328. [7]Banks PA,Chadwick SM,Asher-MeDade C,et a1.Fluoride- releasing elastomeries-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1[J].Eur J Orthod,2000,22(4):401. [8]Autio-Gold JT,Coups F.Assessing the efect of fluoride varnish on early enarnel carles lesions in th primary dentition[J].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 Dental Association,2001,132(9):1247-1248. [9]Marinho V.Substantial caries-inhibiting effect of fluoride varnish suggested[J].Evid Based Dent,2006,7(1):9-10. [收稿日期]2012-09-25 [修回日期]2013-11-25 編輯/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