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半年前我種了八顆牙,嚴格地說是打了八個牙釘,就像蓋房子,埋了八根樁,它起的作用是固定牙根。由于牙釘是打入牙槽骨里的,一般種下面牙要用3個月,種上面牙要用6個月,這樣,牙釘才能和牙槽骨長在一起。而打牙釘只是整個牙種植程序的第一步。
上個月我正好術后半年,到醫(yī)院去檢查了。正常情況經過半年的生長愈合,牙釘應該埋入牙齦里,而我種的八顆牙只有五顆屬于這種情況,另外三顆還暴露在外面,牙釘暴露在外面嚴格來說,種植是不成功的。為什么呢?因為牙釘暴露在牙齦之外,就說明牙釘植入牙槽骨的部分淺了,牢固性差了。分析原因,這三顆牙當時都是即刻種的,所謂即刻種就是現(xiàn)拔現(xiàn)種。由于拔牙后牙槽并不穩(wěn)定,隨即在拔牙的牙坑中打入牙釘,當時看上去牙釘?shù)?/3已植入牙槽骨,等6個月后你會發(fā)現(xiàn)由于牙槽骨萎縮,其實植入的牙釘只有1/2,所以牙釘就部分暴露在牙齦之外了。這就像我們蓋房子挖坑埋樁,當時看上去你把樁的2/3已埋入地下,等半年后你會發(fā)現(xiàn)由于土質沉降,只有1/2的樁埋入地下。1/2與2/3的根本區(qū)別在于牢固性不同,就像一棵樹,根深的就比較牢,根淺的就容易倒。因此,我建議今后如有朋友去種牙,盡量不要選擇即刻種,應該在拔牙之后過個一年半載再去種比較可靠。
種植牙的第二步是上基石。它的具體步驟是把愈合的牙齦切開,在牙釘上上個螺絲帽。這個螺絲帽要略高于牙齦,其目的是將牙齦撐開(據(jù)說牙齦特別容易長在一起),以方便下面的操作。
種植牙的第三步是咬牙模。這和一般的鑲牙程序差不多,先咬一個牙的模子出來,以便后場加工牙冠。在咬模的同時,醫(yī)生還要用一個金屬小螺絲柱子與牙釘連接起來,如果說牙釘是樹根的話,這個金屬小柱子就是樹干,將來制作好的牙冠就套在這個小柱子上,再用黏合劑黏住。
種植牙的第四步就是在安裝好牙冠后對咬程度進行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
從第二步到第四步要去醫(yī)院4~5次,約1個月的時間。整個種植牙的過程,種上面牙需要7~8個月的時間,種下面牙需要4~5個月的時間。
最后,我來說說我種植牙后的感覺。由于我左右兩邊都有三顆牙是并排種的,因此在牙冠的制作過程中,后場加工并沒有三顆分開做,而是做了一個整牙套在三個牙釘上,這有點像在三個橋墩上搭了一座橋,從理論上講,這樣做無論橋面荷載多重,三個橋墩都是平均受力,這有利于減輕橋墩的負擔。但是,全部牙種植完成后我有兩個奇怪的感覺,其一,三牙合一的兩個大整牙含在嘴里,我覺得我像含著兩塊石頭,光滑的感覺像玉石,據(jù)說賈寶玉出生時就是含著玉出來的,他是一塊,我是兩塊。其二還是由于三牙合一,那兩個大整牙讓我覺得有點像甲魚,據(jù)說甲魚的所謂一口牙就是一個整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