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氣溫開始回升,但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所以早晚仍然較冷,適時“春捂”有助防病。但春捂怎么“捂”,一直是個籠統(tǒng)的概念?!拔妗钡玫轿唬皟觥钡糜卸?,就有道理,“捂”、“凍”不能恰到好處,就不科學。其實,只要牢記四步走,“春捂”就不難。
第一步:要把握時機。冷空氣到來前24~48小時未雨綢繆。醫(yī)療氣象學家發(fā)現(xiàn),許多疾病的發(fā)病高峰與冷空氣襲來和降溫持續(xù)的時間密切相關(guān)。比如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氣到來之前便捷足先登。而心肌梗死、中風等,在冷空氣過境時也會驟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時機,應(yīng)該在氣象臺預(yù)報的冷空氣到來之前24~48小時,再晚便是雨后送傘了。
第二步:把握氣溫。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研究表明對多數(shù)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來說,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xù)在15℃以上且相對穩(wěn)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第三步:注意溫差。日夜溫差大于8℃是捂的信號。春天的氣溫,前一天還是春風和煦,春暖花開,剎那間則可能寒流涌動,“花開又被風吹落”,讓你回味冬日的肅殺。面對“孩兒臉”似的春天,你得隨天氣變化加減衣服。而何時加衣呢?現(xiàn)在認為,日夜溫差大于8℃是該捂的信號。
第四步:持續(xù)時間。7~14天恰到好處。捂著的衣衫,隨著氣溫回升總要減下來。而減得太快,就可能出現(xiàn)“一向單衫耐得凍,乍脫棉衣凍成病”。因為你沒捂到位。怎樣才算到位?醫(yī)學家發(fā)現(xiàn),氣溫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體弱者才能適應(yīng)。衣衫減得過快有可能凍出病來。(編輯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