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jù)案例教學的定義與內涵,可知中職計算機在基礎教學過程當中采取案例教學法具有優(yōu)越性和可行性。由于案例教學的特點,在運用到實際過程中時,應當確保教師和學生進行課前充分準備,以保證教學順利進行。教師應進行案例呈現(xiàn)與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并進行案例的討論與總結,從而布置練習讓學生進行實踐和鞏固。在實例設計運用上,依據(jù)案例教學方法展開制作個人名片的課堂,作為這一教學方法是實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案例教學;中職計算機;應用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17-0000-02
案例教學的實質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與職業(yè)技能相關的案例為教學教材,創(chuàng)建的社會實踐情境真實,并引導學生融入其中,通過師生、生生互動,使得學生掌握技能能力、實踐決策的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升。因此,要保證學生對于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充分掌握,并保證學生對于計算機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才能使得案例教學于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當中的意義得到顯現(xiàn)。
1 案例教學的定義與內涵
案例教學法,是為通過具體的情境和事件的描述及解剖,增加學生感性的人生,引導學生進行特殊情境和事件的討論。這一教學方法包含有能力、實踐以及參與三個基本原則,其出發(fā)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能力、思維能力、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復雜問題的處理的能力。
2 案例教學于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應用
2.1 課前準備
2.1.1 教師方面的準備
在實施案例教學前,教師如果準備不足,可能導致教學的效果適得其反。教師應當確定教學的目標,進行案例的精心設計,對教學進行精心的設計。首先,只有確定課堂教學的目標,教師對于材料的選擇、收集、組織才有據(jù)可循,才能為學生進行課堂的學習、討論提供明確方向,確保課堂質量和效率。教師在準備過程中,可參考《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大綱》對于教學目標做的明確規(guī)定。其次,案例的運用恰當與否對于教學成敗有著直接的影響。教師要依據(jù)教學的目標要求、學生實際情況,確定案例來源和案例類型。案例選擇上,教師自行單獨完成,或師生共同完成,應當選擇適合學生,且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契合的案例,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案例類型因課程的差異化、不同的學生特點、教師授課方式不同而具有多樣性,因此在案例類型的確定上,應該緊扣教學具體內容而選擇。
2.1.2 學生方面的準備
由于課堂當中經常需要學生的協(xié)作參與,因而進行學習小組的組建是為案例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小組組建上,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特長、興趣、學習能力不盡相同的學生安排在一個小組當中,讓學生達成共同目標,相互取長補短合作而學習,且以小組成績作為獎勵的依據(jù)。小組的人數(shù)確定,要以讓每個組員都能過參與到本組活動當中,以保證成員間都得到鍛煉。小組的成員在分工上,可依據(jù)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每個成員有自己的任務和職責,才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特長,并有序、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同時,要定期進行成員的角色變化,使得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2.2 課堂應用
2.2.1 案例呈現(xiàn)與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
其一,案例呈現(xiàn)的方式具有多樣化特點,教師可根據(jù)案例特點,采取不同的方式將其呈現(xiàn)給學生。例如,對于較為簡單、容易理解的案例,進行口頭描述呈現(xiàn),案例當中的視頻材料,運用多媒體演示呈現(xiàn)。總而言之,在案例呈現(xiàn)時,要講究方法方式,力求達到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反應的效果,讓學生主動進行案例分析,為下一步教學做好準備。其二,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并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也是教學順利進行的關鍵點。學生進入到案例情景后,教師提出事先設計好的問題,引導學生圍繞著問題展開分析。對于問題的設置,要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避免學生無目的的討論,且難易程度要和學生特點相契合,保證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后能夠解決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問題應當具有啟發(fā)性,符合學生的興趣,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
2.2.2 案例的討論與總結
其一,在學生進入狀態(tài)后,應當安排學生進行相互間的交流討論。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討論,討論的前提為:某一項任務需多人合作才能完成,或多人合作效果比單人獨立完成的效果好。要注意在討論前,讓學生單獨思考形成個人觀點,才能確保討論時有話可說,進行觀點的交流。在整個討論過程當中,教師要進行引導,避免少數(shù)學生占據(jù)大部分討論時間的情況,且對于討論的時限要進行嚴格控制,教師應當參與到學生的討論當中,避免學生自由談論,以保證教學質量。其二,要對各個小組的討論結果相應的鼓勵性總結評價,指出討論當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對學生的意見進行概括總結,引導學生將知識點連串起來,形成自身的知識構建。同時,對于存在異議的問題與討論過程中新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教師要顧慮學生于課后進行深刻的思考,進行知識的拓展延伸。
2.2.3 實踐與鞏固
計算機基礎的知識點需要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操作進行掌握。因此,不論采取何種教學方式,目的都在于讓學生講所學知識更好地運用到實踐操作中。因而,實踐是計算機學習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在課程結束后,教師要布置相關的練習,用以鞏固教學效果。此外,為保證學生鞏固課堂知識,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對于自身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反思,總結出優(yōu)點和不足,以在日后的學習當中取長補短。
2.3 教學實踐分析
教學課程:運用word制作個人名片
教學準備:教師進行資料收集,運用多媒體資源進行課件制作;學生進行相關資料的閱讀,對名片的概念和包含元素有初步的了解;課堂在計算機機房進行,確保機房當中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可正常使用。
課時安排:兩個課時,總計80分鐘
教學過程: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能力,進行適當?shù)慕虒W流程布置,讓學生初步認識word的基本操是課程任務,教學設計依據(jù)任務進行。例如,復習準備步驟,教師將打開word中一篇學生較為熟悉的文章,復習文檔字、句、段、全文選取的操作,學生觀看教師的操作,并回憶上一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導課步驟,放映初識的兩個人互相交換名片的視頻,告訴學生步入社會后名片是社交的一大元素,并提問是否知道什么是名片,以及周圍都有誰有名片?學生進行視頻觀看并討論教師的提問;案例引入步驟,李偉是一家網絡科技公司的程序員,他剛剛上任不久,還沒有自己的名片,請同學們幫他設計一張名片,并發(fā)一些網路上搜索到的名片給學生作為參考。學生進行資料查看。
教學說明:教師將情景引入到案例當中,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讓學生通過自身努力與教師指導進行問題解決的教學方式,以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對課堂進行適時引導,保證教學的井然有序,后進行課后作業(yè)布置,使得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相應的遷移,從而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思考:通過以上教學方法,教師與學生的主導與主體地位都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增,教學效果良好。
3 結語
和普通的教育不同,中等職業(yè)教育重在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建設、生產、服務、管理方面的第一線實用型人才。因此,中職教學在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識基礎上,更應讓學生重點掌握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案例教學對于培養(yǎng)中職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上,有著獨特的優(yōu)越性,應當?shù)玫綇V泛應用。
參考文獻:
[1]梁紅.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探索[J].廣西教育,2009.
[2]成光琳.案例教學法的實施及思考[J].機械職業(yè)教育,2004.
[3]張繼學.案例教學及其在國內的發(fā)展現(xiàn)狀[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