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學前教育中將蒙臺梭利教育的五大領域作為主要的培養(yǎng)目標,其中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shù)學教育、語言教育和科學文化教育。在培養(yǎng)合格的幼兒教師過程中就應該充分將這五大領域目標學習作為一個重點來進行培養(yǎng)。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yè);幼兒園五大領域教育;“任務驅動”式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17-0000-02
目前,在我國學前教育中將蒙臺梭利教育的五大領域作為主要的培養(yǎng)目標,其中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shù)學教育、語言教育和科學文化教育。作為專門培養(yǎng)幼兒教師的幼兒師范學校應注重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將五大領域的目標進行滲透養(yǎng),以適應從教的需求。
在現(xiàn)有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也逐漸加強了計算機教學的投入,所以在學前教育專業(yè)開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不能再延用老一套的教學方法與任務設置,而應該建立有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特色,有幼兒園教學特色,有幼兒發(fā)展規(guī)格特色的任務。
1 傳統(tǒng)計算機課教學任務的設置
在各學校的傳統(tǒng)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活動中往往只重視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而忽略了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我們在教授學生學習使用某一軟件時,力求比較系統(tǒng)地學習該軟件中的相關概念,有關的實例操作,造成學生只會不斷的重復教師所講授的內容,缺乏對知識的創(chuàng)新,當其脫離了教師的實例之后,就會靈活使用該軟件,不能將其運用到工作與生活的實際中。但現(xiàn)在的高職高專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不再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理論研究的能力,而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將所學能真正靈活地運用到今后的教學工作中的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試圖將原有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法中的教學任務進行了符合幼兒教師特點的任務來進行。在課堂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從完成在幼兒園的工作中會發(fā)生的各種工作場景來進行“任務”的布置,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再通過討論、講解或操作,使之完成相關的“任務”,從而學會相關理論和技能。這種方法既解決了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望而生畏的現(xiàn)象,又使課堂教學在師生共同研究、討論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完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2 五大領域對計算機課的要求
蒙臺梭利教育的五大領域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對計算機的應用能力的要求,但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首先就應該有繼續(xù)學習的能力,而在教師走向工作崗位后,其學習的大部分內容來源于網(wǎng)絡,這就要求其應具備計算機應用的相關能力。
3 針對幼兒教師的工作特點,將計算機課進行整合
針對幼兒教師的工作特點,我校將原有的計算機課分為計算機基礎課,幼兒園課件制作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三大部分進行教學,這樣既滿足了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又滿足了在幼兒園實際工作所接觸到的課件制作問題及多媒體各設置的操作問題。通過這樣系統(tǒng)的學習后,可以將職后教育的內容在職前就得到充分的學習和鍛煉。
4 計算機課中的教學任務設置
4.1 任務設置的生活化、趣味化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往往來源于生活,同時也應該來源于學生的工作實際,如何用計算機解決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是他們最感興趣的內容之一,因此,任務設置的生活化和趣味性是緊密相關的。
例如,在學習 WORD 軟件的“圖文混排”功能時,可以選擇一篇讓學生制作幼兒園的宣傳簡章為任務,這個任務的設置滿足了學生日后工作的需要,所以學習起來有著強烈的興趣,這樣無疑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4.2 任務設置的基礎性和創(chuàng)新性
在課堂的計算機教學任務布置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來進行,在任務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因為對于高職高專院校來說,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不好,所以她們對于理論基知識的學習難度很高,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師所講授的理論知識,但她們的模仿能力卻很好,對于老師所制作的實例有很好的學習能力。所以在日常的每節(jié)課教學活動中,教師都把根據(jù)其知識點所設計的基礎實例進行講授,以此來作為基礎知識內容。而對于思維活躍的學生來說,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往往能將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進行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所以,將基礎任務適當進行變形,提高為創(chuàng)新性任務的設計。
在一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中,同時設計一個基本任務和一個創(chuàng)新任務布置給學生,保證絕大部分同學能完成第一個基本任務,而能力強的同學可以在創(chuàng)新任務中發(fā)揮自己的特長,這樣既保證基礎,又發(fā)展個性。
例如,在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WORD部分中表格的相關內容時,教師會以在“為你所在班級的學生制作課表”為基本實例來進行講解表格的繪制、合并、拆分及相關屬性的設置,這個任務對全體學生來說,是一個基礎任務。在大部分同學完成了基礎任務的學習后,教師就會向學生提出:“如果你在一名幼兒園的老師,在日常工作中你可能還需要什么表格的繪制,請你根據(jù)自己的想法把它完成”,這時學生就會產(chǎn)生很多不同的想法,有的學生會制作出幼兒園一周食譜,有的學生會制作出幼兒園一周工作安排,有的學生會制作出幼兒家庭自然情況表等等。在學習WORD的電子小報制作過程中,將圖文混排的講解做為教師的基礎任務講解,學生會根據(jù)這些圖文混排內容進一步擴展成,幼兒園招生簡章、幼兒園宣傳簡章、致家長的一封信等不同的內容。將在下課前教師統(tǒng)一將這些作品進行展示,讓學生互相點評優(yōu)缺點,既讓學生通過觀看達到了學習相應內容的能力,又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為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實例選取內容。學生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造和情景預設,學生既學會了相關的知識點,又將自己在今后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情況進行了事先的預想,這就為其更好的從事幼兒園的教學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3 任務設置的完整性和獨立性
任務設置的完整性和獨立性,既在教學任務的設置過程中,我們將教學環(huán)節(jié)改為項目式教學,在一個大的項目完成時,對于計算機中的某一模塊的學習也相應的完成,在這個大項目學習的過程中,將每個小項目變?yōu)槿蝿?。也就是說一個完整的項目包含若干個任務。
例如,在幼兒園課件制作的學習模塊中,我們將利用authorware制作幼兒園課件作為一個大的項目進行教學,也就是說在學習這部分知識前,先給學生布置一個項目為“請你為自己在幼兒園所講授的一節(jié)課制作一個完整的課件,在課件中應充分體現(xiàn)你的教學思想,能較好的完成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學生在剛接到這個項目時,有時膽怯,怕自己完成不了,但是能過一步步的教學,學生發(fā)現(xiàn),在每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完成后,她能自己對應的找到自己課件中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所以學生只要跟住教師將每節(jié)課的小任務進行完成,當教師的教學活動完成后,她所制作的課件也就成型了。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既掌握了幼兒園課件制作的相關操作技能,又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將自己所需要呈現(xiàn)的內容完美的表現(xiàn)出來,達到了幼兒園對教師課件制作能力的要求,有利學生更好的從事日后的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賈居堅,秦旭芳.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張琳.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