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中國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各種新興產物充斥了整個社會,我們每天都要融入到這種環(huán)境中。以前人們常說大學是一個小社會,各種類型的人那里面都有。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想說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進步,科學技術的幫助,人際關系的復雜多變,小社會人群的年齡越來越偏小,毋庸置疑我們的幼兒園現在也可以算作一個小社會,因為各種類型的幼兒層出不窮。從幼兒的生活習慣、說話方式等等往往能反映出了一個家庭的特點,他們之中有“天真型”的、“社會型”的等等類型。
有些幼兒的思維方式、表達方式、行動表現等等都類似于成人但與成人不完全相同,他們有點像我們常說的“照葫蘆畫瓢”“照貓畫虎”,我把這類幼兒稱為“社會型“幼兒,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幼兒時期最重要的啟蒙人之一,在驚訝于他們的“成熟”同時也開始思考如何與這種類型的幼兒相處。因為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所以“社會型”孩子的性格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從表現上來說有反應敏捷、適應能力強、可塑性強和注意力分散等特點。而“社會型”的孩子大方向上相同的同時細節(jié)上又各有各的不同,針對他們特點以及《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提出的因材施教相結合。如何與這種類型孩子相處,使他們在集體生活中克服自身性格中消極的一面實現自我的最大化價值,這是我們幼兒教師在工作中需要不斷思考不斷探索的。
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我們老師和孩子之間也是平等的。孩子們渴望與老師親近,與老師做好朋友,但是現實中太多的障礙使我們之間產生了距離。這種距離感表現在“社會型”孩子身上更是明顯,他們平時的所作所為最希望引起的是老師的注意進而得到老師的不斷鼓勵和愛撫,可是我們的老師讀不懂他們的心理果斷認為他們在擾亂正常的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社會型”孩子事與愿違的又得到了“批評”,他們的情感得不到滿足,久而久之會更疏遠老師表現得“越來越差”。我們老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放下自己的架子放棄自己的想法,試著走進孩子的心里了解他們所想和他們交朋友,我相信“社會型”孩子會成為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的人才。在這里舉一個工作總遇到的小例子。
案例:杰杰小朋友家里是開超市的,每天他都要接觸各種類型的人,幾乎沒有他不會說的話沒有他不會的交際手段,而他把這些都用到了自己的幼兒園生活中,因此他總是顯得與別的孩子“格格不入”,為了一切都按照規(guī)矩來老師不得不經?!芭u教育”他,可是他每次都顯得滿不在乎而且有很多理由來應對我們的“批評”。例如有段時間午飯時他都要剩下小半碗飯,當我們問他原因時他竟然說自己要減肥,所以不能吃太多;明明自己不會拉拉鏈,當老師要幫助他時,他馬上推開老師的手告訴我們說衣服要敞開穿才帥氣,明星不都是這么打扮的嘛!社會上說的“老油條”那一套在他這里運用的有模有樣。
可是在孩子中間杰杰常常扮演著“好大哥”“好班長”“好領導”之類的角色,例如他會經常告訴小朋友周末請他們吃飯去游樂場玩;早晨入園后主動幫助他的小弟弟把毛巾疊好水杯放好,然后很大氣地拍著弟弟的肩膀告訴他:“哥哥我都幫你放好了,夠意思吧!”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卻從來不到我的面前求“親昵”,但是當別的孩子在我面前“晃來晃去”的時候他羨慕期盼的眼神卻深深觸動了我的內心。我知道在孩子們的心中老師既是神圣的“將軍”又是溫柔的“媽媽”,由于我們不加判斷對他經常的批評使他與我們漸行漸遠。
雖然杰杰很具社會范兒,但是他畢竟還是個孩子,他的很多想法做法在我們成人看來都是不成熟的表現,因此需要我們老師給他正確的引導,所以我決定改變方式與杰杰交朋友使他在集體生活中克服自身的弱點充分發(fā)揮自身“社會型”的最大優(yōu)點,從此我盡量減少對他的“批評教育”反而會經常在教育活動、游戲中給他一句話或者一個眼神的鼓勵。
開始他很不習慣還表現出不愿意接受的樣子,我知道他是在“故作姿態(tài)”呢。我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并付諸于行動,慢慢地他感受到了我對他的不一樣開始接受我的鼓勵并變得越來越“聽話”,怪異的行為越來越少反而在各項活動中都積極表現。接下來我主動與他談天說地、嘮家常、談“昨天、今天、明天”,還讓他利用自身的領導才能代替我管理小朋友,做老師的小助手,在各方面都有很大進步的同時他在我面前表現得越來越自然也越來越自信了,有時候會主動抱抱我親親我跟我說說他的心里話。我知道我成功了,杰杰已經把我當成了他的朋友了,在以后的日子中他會快樂并自信地生活著。
幼兒類型多元化,對于我們新時代的幼兒教師提出了很多的挑戰(zhàn),我已經做好準備迎接挑戰(zhàn)。今天我就自己在一線工作三年的經驗淺談了一下如何讓與“社會型”幼兒相處,但是未來我的幼教道路還很漫長需要自己不斷去研究不斷去探索有關此方面的內容。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我們老師要做天使的守護者。孩子們請相信你們的老師會永遠守護著你們,竭盡所能為你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