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上海幼兒園課程大多以主題活動的方式來實施,故事教學一直是幼兒園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學家認為,圖畫書閱讀是早期閱讀的最重要方式,在教學實踐中,我力圖以幼兒的興趣和生活經驗為出發(fā)點,探索將圖畫書教學融入到主題活動中,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更和諧的發(fā)展。
[關鍵詞]:圖畫書 圖畫書教學 主題活動
圖畫書作為一種兒童讀物,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學者們公推1658年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所編寫的《世界圖解》為第一本兒童圖畫書,而我國鄭振鐸先生在1922年創(chuàng)辦的兒童文學讀物——《兒童世界》,可以被視為我國圖畫書的開端之作。進入21世紀,圖畫書已進入一個輝煌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識到圖畫書的意義和作用,認識到兒童文學對兒童教育的巨大而深刻的影響,紛紛推出各種各樣的圖畫書,以滿足兒童的閱讀需求,至此,圖畫書世界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目前國內,有許多幼兒園漸漸會把一些優(yōu)秀的圖畫書融入到本園的園本課程中,許多的教師也開始將圖畫書帶入課堂,進行實踐活動,有些人會將圖畫書閱讀與早期閱讀劃上等號,把對圖畫書的研究并入早期閱讀的研究范疇中,所以,從網上搜尋的資料上來看,單純將圖畫書閱讀作為主體來研究的還較少。
一、圖畫書教學融入到日常開展的幼兒園主題活動中的意義
(一)圖畫書的引入補充了現有主題活動的閱讀素材
據了解,上海目前大多數幼兒園都使用“學習”“生活”“游戲”“運動”這套教師參考用書。自己作為一名平時在教學中側重語言領域的老師,在開展實施主題活動過程中,許多故事的取材都會借鑒于“學習”活動參考用書,而參考用書中的這些故事素材不可謂不經典,如小班“小兔乖乖”主題下的“小兔乖乖”,中班“春天來了”主題下的“桃樹下的小白兔”,大班“我是中國人”主題下的“月亮船”等等,一說起這些經典的幼兒故事,許多幼兒教師都會耳熟能詳甚至脫口而出,這些故事的確值得我們代代傳授下去,而且在多媒體蓬勃發(fā)展的當下,這些傳統(tǒng)的經典故事也早已從泛黃的插圖年代轉化為制作精良的Flash動畫,為我們平時教學所需。但我們不免又會在心里發(fā)出這樣的感概:難道年復一年除了這些故事可用,在這些主題下就沒有其他的故事內容帶給孩子們了嗎?
(二)圖畫書的引入拓寬了培養(yǎng)幼兒情感的途徑
在主題活動的進行中,本著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理念,時刻注意培養(yǎng)幼兒積極的態(tài)度和情緒情感。日本的松居直先生曾指出:圖畫書閱讀對幼兒的發(fā)展具有全面的價值,提高幼兒語言和交流能力,培養(yǎng)積極的態(tài)度和情緒情感,發(fā)展想像思維能力,增強幼兒的審美能力,促進幼兒注意力與意志力的保持,為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當故事的大結局畫面出現,活動漸入尾聲后,就如同電影散場,觀眾還依依不舍離席一樣,孩子們還沉浸在故事中,意猶未盡。尤其從后半部分,鐵軌追趕開始,緊張的節(jié)奏緊緊吸引住了幼兒,并不斷投入其中。幼兒的投入程度,非簡單地點頭或搖頭,而是每個人不同的臉部表情和肢體動作,是各自內心體驗的真情流露。幼兒的情感是發(fā)自內心的,而這種真實情感的自然流露正是本次活動的目標達成,即感受一份感人至深的舔犢之情。
(三)圖畫書的引入為實際解決孩子的問題行為提供便捷
在主題開展的過程中,時常會伴隨出現一些發(fā)生在孩子身上的問題行為,這也是幼兒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
如在中班開展“分享”教育的時候,前期發(fā)現班級孩子中有這樣的現象產生:許多孩子都曾在不同的活動場合說出同一句話“把XX給我,要不我就不跟你玩了?!备猩跽撸骸翱旖o我呀,要不我叫XXX也不跟你玩了?!焙⒆觽兊拿摽诙龊筒蝗萆塘康恼Z氣使的該年齡段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顯得尤為突出,再加上班中眾多男孩子的奧特曼情結,時而會出現一些攻擊性的場面,不和諧之音常常會出現,一度成為棘手的問題等待我去解決,傳統(tǒng)的說教或批評顯然無濟于事,孩子們是無法體會分享的快樂和認識到分享的真正意義之所在。如何讓說“不跟你玩”的孩子試圖去了解如果你真的選擇離開玩伴,你真的會快樂嗎?如何教會孩子可以學著用重新制定游戲規(guī)則的方式去化解矛盾?如何能減少一些男孩子中的攻擊性行為呢?
將圖畫書教學引入到實際解決孩子的問題行為上,有時圖文并茂的圖畫語言勝過了教師繁瑣空洞的說教,更能啟發(fā)幼兒思考。
(四)圖畫書的引入讓每個孩子展現出個性
圖畫書作為一種豐富、有趣的信息符號載體,其生動的視覺表現能夠使幼兒不受文字的約束,激發(fā)想象,喚起對所視對象的興趣和情感。這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對幼兒的想象力、觀察力、記憶力、創(chuàng)造力及邏輯能力等諸多思維能力都有極大作用。相比傳統(tǒng)的故事素材,如《小兔乖乖》,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表現出對小兔的喜愛和對大灰狼的害怕憎惡,又比如《金色的房子》,孩子們都會對小姑娘起初自私的表現表示出不認同再到后面認識到大家在一起玩才開心的道理。
二、圖畫書教學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運用的啟示
(一)廣泛涉獵是將圖畫書運用于幼兒園主題活動中的前提
大家都知道有這樣一句耳熟能詳的俗語:“要給他人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又有一句話我們也常常會掛在嘴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τ谙雵L試圖畫書教學的老師來說,這兩句話同樣受用。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首先要對圖畫書感興趣,要正確認識圖畫書,圖畫書不僅僅是幼兒的讀物,更是成年人甚至是老年人的精神食糧。而目前,的確在成人世界中存在有這樣的誤區(qū):認為圖畫書是孩子們看的,大人看是幼稚,是小兒科。如果抱有這樣的心態(tài),是很難開展好這樣工作的。教師應自己先沉下心來利用課余時間閱讀圖畫書。
(二)用心解讀奠定了圖畫書與主題活動聯系的基礎
這里我不禁又想起一句名言:“一千個人眼里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睂τ趫D畫書閱讀而言也是一樣,在每一個人,包括成人和幼兒心中,不同的人讀圖畫書會有不同的感悟,每個人的解讀也不一樣,這也正是圖畫書適合各年齡,各階層人看的原因,哪怕同一個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去讀同一本繪本,理解和感受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愛心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作為將圖畫書用于在幼兒園平時的主題活動中開展教學,就要充分挖掘圖畫書中的內容與主題目標和主題經驗的之間的聯系。 比如《爺爺一定有辦法》這本圖畫書,如果放在中班主題《我愛我家》之小站點“我愛爺爺奶奶”下,就應該挖掘書中爺爺愛我的情感,通過故事情節(jié)引導幼兒感受爺爺對我的愛。而如果將繪本置于中班《常見的工具》之小站點“剪刀”下,就應該把目光關注到通過工具剪刀、針線等,將一塊布奇妙地變成了各種其他有用的東西,引起幼兒對于工具探索的興趣。
(三)精心設計是教師將圖畫書運用于實踐的關鍵
根據筆者的調查發(fā)現,一本圖畫書最起碼讀到30遍以上,才能充分挖掘書中內涵,在此之前的每一遍閱讀中,都可以發(fā)現點滴不同,細微之處。在用心解讀的基礎上,做到精心設計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具體的設計問題在前面已有敘述,此處就不再展開贅述。我相信,將圖畫書帶進我們的主題活動中,將成為培養(yǎng)孩子閱讀習慣的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營養(yǎng)大餐,定會使孩子們由圖畫書愛上閱讀,享受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