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教育從好習慣的培養(yǎng)開始,可見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對人一生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英語的學習也同樣如此。在小學生剛接觸英語時,我們就要培養(yǎng)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會對其今后的英語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通過大量聽、說、讀、寫的訓練才能形成 。下面就各種習慣的養(yǎng)成,談一點個人的看法:
一、聽的習慣的養(yǎng)成
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是首先從“聽”起步的?!奥牎笔恰罢f”的前提,沒有“聽”,就無從模仿“說”。只有聽得清,聽得懂,才能說得準,說得好。而英語學習也不例外,尤其是對于初學英語的小學生來說,用心地多聽他人說 英語,有助于培養(yǎng)對英語的敏捷反應。因此,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教師或者錄音的示范發(fā)音,對其以后形成良好的語音語調是至關重要的。
新標準英語教材(一年級起點)第一冊課本中,文字較少,有許多生動的圖片,還配以許多英文兒歌,使學生初學英語時 能集中全部注意力聽錄音,饒有興趣的學兒歌,理解課文內容,進而正確模仿。與教材配套的錄音帶中有男、女、大人、小孩的不同音色,其音自然、地道,與課文內容相配合的背景聲音生動、逼真,學生聽來興趣十足。這非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教書要抓緊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和對學生的訓練。使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上養(yǎng)成喜歡聽,愛聽,多聽,經(jīng)常聽,形成聽的習慣。
二、說的習慣的養(yǎng)成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尤其對于初學英語的小學生,需努力培養(yǎng)他們“說”英語的積極性。新標準英語教材為“說”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所選內容均來源于學生學習及日常生活,為學生所熟悉。因此,教師要抓住時機,充分運用教材,從起始年級就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說英語的習慣。
首先,巧用動機,讓學生“樂于說”。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因素。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只有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尚不明確,如低年級的小學生好好學習可能僅僅是為了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贊賞,得到同伴的尊重和認可。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適時并積極地對學生進行肯定與表揚,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fā)他們“說”英語的興趣。
其次,設置情景,讓學生“有話說”。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優(yōu)化教學方法,利用一切教學媒體(圖片、實物、玩具、幻燈、投影、錄像 、錄音、指套、木偶等等)創(chuàng)設情景,寓教于樂,讓學生身置語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練說,最大限度地 發(fā)揮學生說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還可以組織各種英語活動,如舉辦英語興趣小組,排演英語文娛節(jié)目,開辟英語廣角等,在學生周圍形成說英語的氛圍,以此培養(yǎng)學生多開口說英語的習慣。
第三,容許犯錯,讓學生“敢于說”。學生在講英語時,教師最好別去打斷,應允許學生暫時存在某些語言錯誤,待講完后,教師再指出并糾正 。這樣做,不干擾學生說話的思路、意念表達,不挫傷其說話積極性,又能幫助其提高言語水平。學習成功是建立在學習自信心的基礎上的。因此教師要幫助這些學 生克服思想和心理障礙,要多給予鼓勵和表揚,讓他們在口語訓練中有所得,感受到成功和歡樂,以增強其說英語的自信心,激起其說英語的內心欲望,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說英語的習慣。
三、讀的習慣 的養(yǎng)成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tài)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而朗讀,是培養(yǎng)語感、訓練語音語調的必由之路,是學好一門語言的關鍵。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充分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p>
首先,理解是英語朗讀的基礎。在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無需向語文教學那樣挖掘文字的深意與內涵。然而,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交流,交流的前提和基礎是理解。如果學生僅會朗讀而不理解其意,就猶如鸚鵡學舌,無法促進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因此。理解應該是英語課文朗讀的基礎,有了理解的前提之后,就要加強讀的訓練了。
其次,模仿是英語朗讀的關鍵。在學習語言的初期,模仿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讓學生模仿錄音正確的語音語調。學生跟讀時,會對錄音產生無意記憶,這種記憶將使接下來的訓練步驟事半功倍。在鼓勵學生模仿錄音的時候,尤其要關注語調特別的句子,并教給學生一些朗讀的技巧和應該注意的地方,比如連讀、升降調、斷句、重讀、弱讀、失去爆破等。只有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模仿,學生才能產生語感,形成良好的語音語調習慣。
第三,形式多樣,讓學生愛上朗讀。小學英語課文句短簡單,讀起來朗朗上口??勺x的多了有些學生難免就會漫不經(jīng)心起來。由于小學生天性好動,喜歡變化的事物,教師就要對癥下藥,變換朗讀形式。因為不同的朗讀形式會讓學生對朗讀充滿新鮮的感覺,產生朗讀的興趣,進而由興趣形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四、良好的寫的習慣
“寫”對小學生來說,主要是指“書寫”。不僅要求書寫姿勢、方法正確,斜體行書規(guī)范書寫,而且要求大小寫、筆 順、標點符號和格式正確。 只有形成了良好的書寫習慣,那么書寫才能夠規(guī)范、工整、漂亮。而我們的小學生在學英文書寫前,一般已學過漢字及漢語拼音的書寫,且已養(yǎng)成一定的書寫習慣,這對學習英文書寫有利也有弊。就書寫而言,二者有相同之處,但更有不同之點。對于書寫的坐姿,握筆方法,兩者要求相同。而漢字與英文在書寫上差異很大。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將二者對比分析,使學生明確其異同,有效利用學習正遷移,防止學習負遷移,對學生英文書寫進行嚴格的訓練。 從而使學生形成英語正確的書寫習慣。
總之,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會自然生成的,而是經(jīng)有意識培養(yǎng)形成的。因此,教師需要從日常教學的細微處出發(fā),長期地、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之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只要教師在教學中對這一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就會習慣養(yǎng)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