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我國古代的詩歌辭賦中,有很多獨特的思想文化內(nèi)涵,而休閑思想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最綺麗的一塊瑰寶。在我國古代,不論是儒家、道家、還要是佛教,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休閑觀,我國的休閑文化源遠流長,特別是以文人士大夫為主的休閑文化,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古代休閑思想的盛行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動亂的社會環(huán)境使得很多文人士大夫更傾心于移情于山水之間。而這其中,田園詩人陶淵明的休閑思想可謂獨樹一幟。本文主要從陶淵明休閑思想的形成背景及陶淵明作品中休閑思想的內(nèi)涵兩個方面來探討其休閑思想。
關鍵詞 陶淵明 休閑思想 背景 體現(xiàn) 內(nèi)涵
一、陶淵明休閑思想的形成背景
(1)魏晉南北長動亂環(huán)境催生了文人士大夫們對田園自然休閑生活的渴望。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而且戰(zhàn)亂頻繁,為了躲避政治迫害和戰(zhàn)亂,很多文人士大夫都開始返歸山林。他們一方面希望游覽山水,排遣自己仕途和生活的不得意,另一方面又希望可以在山水之間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和志向。同時,魏晉時期老莊思想活躍,又產(chǎn)生了一種新思潮,即融合儒道的玄學,佛教也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這一時期,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出現(xiàn)了儒教、道教和佛教三足鼎立又互相融合的局面。
(2)在老子莊子的“無為而治”、“回歸自然”思想的感染下,文人士大夫們希望在大自然中找到依托。在活躍的思想背景下,文人士大夫們開始推崇老莊的哲學思想。魏晉南北朝時期,連綿的戰(zhàn)亂和動蕩的社會環(huán)境讓人們苦不堪言,文人士大夫們也深受其害,他們希望可以過簡單無憂無慮的生活。莊子的哲學思想對人生的價值和理想追求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人應該追求一種絕對的精神自由,即個人的精神修養(yǎng)的提高。莊子的哲學思想提倡人應擺脫對物質(zhì)欲望的追求,這種“無求無欲”的思想使得文人士大夫開始希望縱情于山水之間,他們希望不被世俗的功力、名利打擾,希望可以在游山玩水間實現(xiàn)自我的超脫。同時,莊子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回歸自然”、“清靜無為”的思想也讓文人士大夫們開始傾心于山水田園,希望在大自然中找尋自己的精神依托。
(3)東晉末年,陶淵明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的新境界,其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追求使得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休閑思想達到高潮。陶淵明少年時受傳統(tǒng)儒經(jīng)的影響,懷有兼濟天下大濟蒼生的壯志,然而在當時的門閥制度下他的理想遭遇了現(xiàn)實的重創(chuàng),二十九歲出仕為官,卻始終碌碌無為,滿懷壯志卻終壯志難酬,這也使得陶淵明對現(xiàn)世的生活充滿失望,不愿為五斗米折腰。最終,他終于將官場名利世俗拋置于身后,開始了自己向往已久的隱逸生活,同時,也為我們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的一個新時代。這一時期陶淵明的休閑思想在其無數(shù)田園詩歌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二、陶淵明作品中休閑思想的內(nèi)涵
以下主要從陶淵明代表作《歸田園居》、《飲酒》及《桃花源記》等詩歌分析其田園思想的內(nèi)涵:
(1)陶淵明的《歸田園居》。其中包含了五首詩歌,每首詩歌都代表了作者不同的心境,第一首中一句“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北磉_了陶淵明對官場的厭惡和擺脫官場生活的輕松心情。而一句“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則表現(xiàn)了田園生活帶給他的無限樂趣。這一首詩將敘事、議論、抒情完美地融為了一體,讓人們感受到了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休閑的田園生活。第二首,“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詩人讓我們感受到了其已擺脫世俗生活,開始領略鄉(xiāng)村的幽靜和自己心境的恬靜。第三首,“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詩人像所有勞作于田間的農(nóng)民一樣,早出晚歸,而其心境卻和農(nóng)民不同。試想在月光如水的夜色下,詩人扛著鋤頭走在草叢里,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畫面呀。在詩人的字里行間我們看到的是他愉快的心情和對歸隱由衷而發(fā)的自豪感,讓我們感受到了鄉(xiāng)村生活的悠閑和樂趣。
(2)陶淵明的《飲酒》。在陶淵明的飲酒詩中,我們看到其賦予田園詩的勞動生活氣息。一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把詩人的悠然自得展示在了我們面前,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正在享受的一種休閑狀態(tài),也讓我們體現(xiàn)了田園生活的休閑本真。而在飲酒第五首中的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則給了后人理性的啟示,詩人用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要試著了解人生的真正意義,要我們明白人生最終追求的并不是“功成名就”,而是應該保持自己的本真和自然天性。陶淵明號召人們應該回到大自然中去,要學會欣賞大自然的美好景色,
(3)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這是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陶淵明代表作中的精髓,它體現(xiàn)了詩人對理想境界的更高追求。文章在開始部分,先以美好、靜謐、“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從而引出一個純樸、自然的世外桃源。在詩人的描繪中,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和自然,一切都讓人如癡如醉,它是一個讓所有人都羨慕的最為理想的“休閑世界”。在此文中,詩人展示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文人墨客向往的休閑居住勝地,更是其對淳樸田園生活的一種真切體驗。詩人是在用美好對抗當時社會的黑暗,也是在對未來人們生活的一種至真至美的期待。此文中詩人表現(xiàn)得一種超凡脫俗又至情至性的田園生活。
三、結(jié)語
陶淵明的田園詩是我國古代休閑思想歷史長河中的一個豐碑,它對我國近現(xiàn)代休閑思想的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對我們今天研究古代詩歌中的休閑文化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玉勤.試論中國古代休閑的“境界”[J ].廣西社會科學,2005,(10).
[2]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卷三:飲酒二十首[M].北京:中華書局,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