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全面推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給學校、教師、學生帶來了一系列的變化。本文通過新課程實施中高中政治課校本教材的開發(fā)與應用,探索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去貫徹新課程的理念,落實“三貼近”原則,既要讓學生掌握課本的知識,又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闡述了教師的課程意識和教學方式的變化,以及在校本教材編寫與使用中的經驗。
關鍵詞 校本教材的開發(fā) 綜合素質 能力培養(yǎng)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校本、校本研究、校本課程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等概念從教育科研的神秘殿堂走進了中學的課堂。盡管參加了新課程的培訓,學習了許多新課程改革的理論知識,補充了大量的信息,但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去貫徹新課程的理念、落實好“三維目標”和“三貼近”原則,既要讓學生掌握課本的知識,又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依然是老師們急待解決的問題。
尤其是政治課,一直在學生中備受冷落。上學期有上級領導來校視導,在隨機抽取的學生中做了一份調查,其中的一項是學生最不喜歡的課是什么?結果政治課高居榜首,在理由一欄中學生寫到:政治課枯燥、乏味、聽不懂、不喜歡等等,這樣的結果讓我們幾位政治教師備受打擊。我們一直在努力的轉變教學觀念,為什么還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在隨后的教研活動中,我們進行了充分的論證,探討新的教學模式與方法,最后,我們決定在校本教材的開發(fā)與使用上下工夫。
“校本”的英文是school-base,大意為“以學校為本”、“以學校為基礎”。校本課程是學校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fā)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學生現況以及學生、學校、社會未來發(fā)展的要求所開發(fā)的各種課程。校本課程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生活,開闊眼界,從而彌補學科課程的不足,豐富學校教育文化生活。
具體如何來撰寫校本教材,沒有具體的模式可以借鑒,大家都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我首先設計了一份調查表,中心意思是要了解學生們平時關心的話題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門,有社會熱點、經濟問題、游戲、同學關系等,我整理后進行了篩選,哪些問題與教材內容聯(lián)系最密切,最貼近生活,最貼近實際,最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挑選出來最典型的案例作為素材編進了校本教材中,并且隨時更新,在校本教材的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高一必修《經濟生活》中第二單元第六課投資的選擇為例,我設計了“小鬼當家”這一內容,融合了教材的知識,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比如“穩(wěn)健的投資──債券”這一內容設計如下:我用數碼相機拍攝了幾組清晨人們在銀行門口排隊等待購買國債的火熱場面,再配以教材中的圖片,首先帶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隨后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思考:人們?yōu)槭裁磿ㄏ抨犢徺I國債?在議論聲中進入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鏈接教材:債券是一種穩(wěn)健的投資方式,引導同學們復習學過的知識如債券的含義、購買債券的好處、債券的種類等。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鞏固教材的知識,落實知識點。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的探究活動,把學生分成三組,在老師提供的國債、金融債券、企業(yè)債券的圖片和文字說明等素材的基礎上加以整理,做成PPT的形式分別進行展示和講解,有的同學還找來了實物債券進行對比。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總結歸納、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團結合作的精神。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知識拓展,主要由老師進行講解,除了教材中列舉的債券的種類,還補充了市場上常見的其它的債券如:浮息債券 (Floating rate bonds)、資產擔保債券(Assets-backed bonds)、抵押債券 (Mortgage-backed bonds)、次級債券 (Subordinated bonds)、可轉換債券 (Convertible bonds)、零息債券 (Zero coupon bonds)、可提前贖回債券(Callable bond)等種類,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開拓學生視野,聯(lián)系實際,豐富知識。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綜合實踐,請同學們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說說投資理財的風險,大部分同學都提到了父母的投資事例。這時我提出了最后一個探究問題:“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對債券有了一定的了解,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手中有了余錢,你準備幫助家里來制定一個什么樣的購買債券的投資方式,使你家里的錢保值增值呢?假設家里有住房,也無其他額外支出,有存款10萬元,父母愿意拿出5萬元購買債券,請你設計一個購買的方案?!睂W生們看到這個問題后,一個個躍躍欲試,真正有了“當家”的感覺,有的同學放學后和父母進行了交流,共同制定了方案。在展示的環(huán)節(jié)中,為表明自己的方案更合理,時不時傳出爭論聲,此時的同學們褪去了稚氣,把自己當成了真正的投資者。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和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理財觀、消費觀。同樣以這樣的模式,我又設計了股票、儲蓄等投資理財的內容,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的學生對我說:“我給了父母許多投資的建議。”
在高一《政治生活》的校本教材中,為了使學生們更深刻的了解我國根本的政治制度,我設計了模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內容,有同學作為主持人模擬委員長主持大會、有同學模擬總理做政府工作報告,有同學作為代表審議、表決通過議案等;還設計了模擬“聯(lián)合國”的內容,同學們作為不同國家的代表為本國的利益據理力爭。這些內容的設置不僅鞏固了教材的知識,還開拓了同學們的視野,豐富了課外知識,通過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世界,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把學習置于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下,讓學生在與實際生活的融合、溝通中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感受到成長的樂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用生活來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這句話對我的啟發(fā)很大,與生活對話,與時代同行,為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新一輪課程改革我將繼續(x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