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被稱為文學的極品,“文學之上乘”。要鑒賞詩,就要讀懂詩,了解詩人及相關的寫作背景。要鑒賞,就要深入地感悟詩歌深邃的意境,要由表及里分析詩歌間意象所蘊含的豐富的、內(nèi)在的深刻的涵義。
一、讀懂——詩歌鑒賞的基礎
由于年齡知識等的限制,初中古代詩歌的鑒賞需要以讀懂為前提。所謂讀懂,就是指對所讀古代詩歌的詞句含義、內(nèi)涵能夠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梢?,讀懂是閱讀古代詩歌的基本要求。如果連一首詩歌的意思都不能理解,那鑒賞就無從談起。所以,要了解詩歌的內(nèi)容,讀懂詩歌,就必須掌握詩歌用語的含義,了解詩人的基本情況,相關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相關的典故。
1.掌握詩歌關鍵用語的含義
詩歌中有一些高度聚集作者情感或者用來描述氛圍的關鍵詞語,我們把這些詞語叫做詩眼或詞眼。
2.了解詩歌典故的含義
用典是古代詩歌常用的藝術手法,可以增加語言的容量和彈性,使詩歌典雅含蓄。典故的含義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對詩歌內(nèi)容的分析鑒賞有時可以從詩的典故意義著手。
3.弄清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
了解詩歌的文學常識、生活常識、時代背景和社會現(xiàn)實。比如讀杜甫的作品,就必須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和作者當時的處境,才能更好地體會到作者的心酸。
了解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和生活經(jīng)歷等等,由于作家的生活經(jīng)歷、感情氣質(zhì)、藝術素養(yǎng)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各自獨特的格調(diào)、氣派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風格。如王維詩風的恬淡生動;王昌齡詩風的雄健渾厚;李白詩風的飄逸灑脫;杜甫詩風的沉郁頓挫;韓愈詩風的氣勢磅礴、奇特新穎;白居易詩風的平白清新;李商隱詩風的清麗俊逸;杜牧詩風的含蓄綽約。了解詩人的風格,有利于把握他們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更好地讀懂詩歌。
二、感悟——詩歌鑒賞的關鍵
對于詩歌,光是讀懂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所感悟。所謂感悟,是指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上,要有較深入的理解,了解其表現(xiàn)內(nèi)容的藝術形式和表現(xiàn)手法。展開聯(lián)想,弄懂詩歌的形象,品味詩歌語言的深層涵義,還要展開想象,融入詩人營造的意境中去,從而最終使讀者和詩人產(chǎn)生共鳴。
1.了解詩歌的意象
古詩詞中有一些意象的意義是固定的,這些意象有著豐富特殊的文化內(nèi)涵,它已不是一種單純的物體了,而是一種情感的象征,古人常用這些意象的象征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2.深入詩歌的意境
詩離不了景物的描寫,詩歌的意境是通過景物來表現(xiàn)的,因為古人通常把情感寄寓在景物之中,如小橋流水、高山大川、清風明月、沙漠滄海等,所以要體味一首詩的深邃的意境,可從詩中的情和景著手進行分析。
3.把握詩歌的題材
我國詩歌眾多,類型多樣,了解詩歌的題材對于詩歌的鑒賞有很大的幫助,大致可分為借景抒情詩、詠史懷古詩、傷春傷別詩、羈旅行役詩、山水田園詩、托物言志詩、邊塞征戰(zhàn)詩、贈友送別詩、閨怨詩、談禪說理詩等多種類型。
如山水田園詩,是詩人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chuàng)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淵明、謝靈運、孟浩然、王維、楊萬里等。
如邊塞征戰(zhàn)詩,反映邊疆將士不畏辛勞、保衛(wèi)邊陲的戰(zhàn)斗精神,或描寫將士和親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諷刺并勸諫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tǒng)治者,代表人物如高適、岑參。邊塞詩歌的特點在于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時代的風貌,鑒賞時應首先把握時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蘊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讀詩使人明理”。詩歌,是文學的的精華,是對生活的高度集中與概括。讀詩,是一種美的享受,它能讓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凈化,詩歌的藝術魅力絕不會因時間的流逝、歲月的滄桑而黯淡下去。中國,是詩的國度,我們要不斷培養(yǎng)、提升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