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在實施全民性的素質教育,它強調廣大教育工作者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那么,我們就必須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關注每個孩子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于還處在未成年階段的中小學生來說顯得更為突出。一個孩子的心理狀況如何,直接影響著他的思想與道德、學習與交際、及興趣與信心等方方面面。試想一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怎么會有健康的生活與學習呢?但是,當前有相當一部分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缺失現象,有相當一部分中小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問題。因此,我們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緩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心理健康的含義可以概括為:個體能夠積極的適應環(huán)境,有正常的認識水平,穩(wěn)定愉快的情緒、同客觀現實保持積極平衡的意志行為與良好的個性特征的狀態(tài)和正常的自我調控能力。因此,我國的一些教育工作者根據國內外學者們的論述、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征及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實踐,從四個方面描述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第一,對自己有信心。即對自己有基本的了解,能作出正確的自我評價;第二,對學校生活有興趣;第三,喜歡與人交往,有較好的人際關系;第四,具有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據此,我認為對中小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應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著力。
一、在各學科教學中,要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向學生有意無意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所謂教書育人,就是說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向給學生傳授知識,啟迪智慧,還必須教育他們如何正確的健康的做人做事,這是一個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義務。
因此,在教學中每位教師都要從自己從事的不同學科中向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數學課雖然比較枯燥單調,但是老師若能于教寓樂,把知識通過形象化、趣味化及生活化等手段,使其變得豐富有趣,切近學生生活,讓孩子們在快樂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這樣,學生不僅不會討厭這門課程,而且因為喜歡這門課進而喜歡這位老師。再比如,再學習過程中,教師對一部分學生能夠敢于回答出一個問題,提出一個新的觀點,作出一道題,應毫不吝嗇的給予及時的適當的鼓勵與表揚,這樣會使他們樹立自信,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內動力,以健康的心態(tài)去面對學習。更為重要的是,教師不是讓學生在壓抑窒息的環(huán)境里,以一種非健康的心理被迫接受知識或者機械而麻木地完成任務,而是要善于營造一種平等的、愉悅的、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另外,我們還必須尊重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與其成長環(huán)境。比如,一些孩子在文科方面呈現出先天的優(yōu)勢,但在理科方面表現出明顯不足,或者一些孩子文理科都差,但他可能在藝術等其他方面卻高人一籌。這時就需要教師尊重他們的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了,而不是在做“逼著公雞下蛋”“趕著鴨子上樹”的事情。同樣,學生的成長經歷或環(huán)境不同,導致他們的性格、學習、習慣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差異,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在了解他們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要給予不同的方法和態(tài)度,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有教無類”這個教育理論的基礎。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二、班主任應主動承擔對學生進行有效心理健康教疏導教育的責任
由于班主任與學生接觸的比較多,對學生個體與集體心理也就比較了解,根據學生個體或集體出現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適時地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指導,這是一條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這要求班主任老師不要高高在上,而要貼近學生生活,與他們有時要成為知心朋友;要求班主任老師不能簡單粗暴,對學生學習生活上出現的問題應有細心的態(tài)度去發(fā)現,用耐心的態(tài)度去疏導。
班主任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不能拘泥于僵化的單一的方法,而應針對具體的情況,采取不同的形式,如個別談話式,主題班會式,集體輔導式、專題辯論式等等。對于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我們一定要注意選擇一個合適的場合,適當的時間,否則就會把事情弄得更糟,把好事變成壞事。再比如,由于學習壓力大,最近發(fā)現班內很多學生對學習出現疲勞厭倦現象,那么,班主任就應及時地在班內搞一些娛樂性的活動,來釋放一下學生壓抑的情緒,讓他們感官獲得快樂,讓孩子們的心理得到補償,恢復到正常。
三、在學校開設心理咨詢輔導中心
有條件的學校應該設有專人負責的專業(yè)的心理咨詢輔導中心。心理咨詢輔導中心應承擔對一些心理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持久的輔導、訓練和觀測,以此來矯正他們畸形的心理;心理咨詢輔導中心還應該對學校學生集體的心理健康進行研究分析,為學校教育策略、制度、措施及辦法的制定等提供較為科學的依據;心理咨詢輔導中心也應該承擔對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的定期的集中培訓,以此來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水平。
四、學校教育處積極開展科學的有序的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實踐中健康成長
教育處根據對不同年級和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情況開展不同的有針對性的序列活動,并把身體健康教育、生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綜合考慮進去,使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每天一小時的陽光體育運動,不應該是放羊式的,也不應該是單一化的,而應該是有組織的活動,有選擇的活動。學生在有組織的活動中培養(yǎng)了集體觀念,拓展了人際關系,在有選擇的活動中培養(yǎng)了興趣愛好,這樣使得他們的身體與心理均趨于健康,可謂是一舉多得。再比如,通過野外活動可以鍛煉他們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通過各項比賽和競賽可以訓練他學生勇于面對失敗與挫折的心理;通過法制教育可以使他們學會用理性克制自我的心理適應能力等等??傊?,我們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中收獲豐富的教育內涵。這樣的教育,要比單一說教教育強似千倍萬倍。
五、實行家校聯合互動的心理健康教育
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們不要把它塵封在校園中,至少應與家長聯合互動起來,我想效果會更佳。我們可以通過家訪,對一些孩子的家庭進行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之后,就可能會找出這個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深層原因,以便對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最終達到標本兼治。
我們也可以通過家長會等形式,來宣傳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浪教育的一些理念與措施,以便家長配合教育孩子;也可以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讓家長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學會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與策略,最終讓家長也成為影響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一員。
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我們必須尊重他們的人格;遵循他們身心發(fā)育發(fā)展的特點;要循序漸進,切忌急于求成;要有細心和耐心的態(tài)度,切忌簡單粗暴。若違背了以上這幾條原則,即使再努力也終將是徒勞的,失敗的。我們最終的教育目的是要讓他們真正理解“健康生活,快樂學習”的內涵與重要意義,并能夠以自我意識將其付諸于實際學習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