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一個現(xiàn)代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zhì)之一,人們經(jīng)常把閱讀看作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內(nèi)容,所以作為高中生對于語文知識拓展的閱讀教學就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這就要求廣大語文教師精心設計自己的閱讀教學課程,為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品質(zhì)而努力。
[關鍵詞]:高中 語文 閱讀 教學
在目前的考試中閱讀題也是一類重要的題目。所以無論是應試的角度還是從素質(zhì)教育的角度來看,培養(yǎng)學生閱讀品質(zhì)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
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去感悟作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閱讀教學成功的關鍵。如何在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感悟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成為閱讀教學在實踐中的重要研究課題。
1、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在閱讀教學中,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在熟讀文章的基礎上與文中人物“對話”。充分發(fā)揮學生在閱讀中的能動性和自主性,讓學生在自身的感悟下,充分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學生是教學課堂的主體,老師應該把自己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變?yōu)閷W習的引導者,把主動權還給學生。采用多種閱讀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對于閱讀的欲望。同時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泛讀、細讀和復讀,從而使用學生真正掌握文章的精神內(nèi)涵和時代意義,了解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在文中代表的實際意義。
2、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基礎,老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設恰當?shù)慕虒W情境,進一步調(diào)動學生對于閱讀的學習情感,,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注重與語文教材相結合,充分利用語文教材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寬闊的知識文化背景,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挖掘教材的內(nèi)容,向學生展示文化背景后色彩豐富的生活畫卷以及神奇的無窮自然奧秘,讓學生置身于美妙的知識海洋。從而促使教學課堂在學生的積極探索下變成學習的圣地,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學生階段,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成績提高的基礎。在語文的學習中,學生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學生閱讀自覺性、改善閱讀品質(zhì)的前提。老師在平時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保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1、培養(yǎng)學生查工具書的良好習慣。在平時的閱讀學習中老師應該要求學生準備好閱讀工具書(古漢語詞典,學生辭源等),讓學生在遇到模糊不清的概念或詞語時借助工具書答疑解惑,保證學生對文章的徹底通讀,避免囫圇吞棗現(xiàn)象的發(fā)生。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善于思考的習慣。在學生進行閱讀時,老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與思考相結合的訓練。引導學生邊讀邊想,注重對文章觀點的理解,思考文章寫作的含義和感情的抒發(fā),遇到不懂的問題向老師同學請教,這樣就可以慢慢養(yǎng)成一種學與思相結合的良好閱讀習慣。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進行適當?shù)南胂蠛吐?lián)想的習慣。老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fā)散思維,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從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與形象思維相結合,促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想象中感受閱讀帶來的樂趣,提高對語文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主動閱讀興趣,形成自己對語文閱讀的獨到見解。
三、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
“學貴有疑”,閱讀就是是從沒有問題到有問題然后又從有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在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時要注重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保證學生對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老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提出問題,提高閱讀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老師在提問問題時要注重對教材深厚文化底蘊的挖掘,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對學生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探究興趣。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能力水平,提出有助于理解文章并且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在對問題的探究中掌握文章的精神內(nèi)涵。
2、在對問題進行提問時,老師應該為學生建立一個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積極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和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使學生樂于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各抒己見,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探索中理解文章,進而提高學習能力。
3、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時,要重視學生的提出的問題,在學生提出問題之后,老師要善于在適當?shù)臅r機進行問題的情境創(chuàng)設。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求知欲的提高,為閱讀課堂建立濃厚的探究氛圍,使學生在老師的影響下尊重知識,嚴謹治學。
四、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交流與合作
語文閱讀中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促進閱讀教學質(zhì)量提高的關鍵,學生之間進行閱讀交流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促進學生把閱讀學習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進而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
1、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與合作。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把班級的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分成若干個小組,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展現(xiàn)自己,在最大程度上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梢韵茸寣W生在進行文章的精讀之后,提出自己對于文章的疑問,分組進行討論,在小組代表進行發(fā)言之后組織全班的合作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之間思維交流與合作,還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的興趣。
2、通過實踐活動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需要通過實踐活動得到拓展,只有保證閱讀教學的趣味性,才能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的助攻型,所以老師要把實踐活動引進課堂,鼓勵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文中角色的扮演。只有揣摩文中角色的性格,才能演出自己的個性,這樣既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還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保證了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
結語:
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有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但是語文閱讀教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系統(tǒng)復雜的過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閱讀習慣,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才能保證語文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促進語文閱讀教學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孫瑞蘭. 精彩源于細節(jié)——談有效閱讀教學[J]. 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 2010,(08)
[2] 劉銀.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例說[J]. 教書育人, 2011,(16)
[3] 袁廷盛. 感知?鑒賞?創(chuàng)造——閱讀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 新課程(小學), 2010,(09)
[4] 沈懷軍. 低中年級銜接期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 小學教學參考, 2011,(10)
5] 李國瀅. 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學習的快樂[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 2011,(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