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語言素質(zhì)、文學素質(zhì)、思想道德文化素質(zhì)。因為語文教材中相當一部分課文本身具有強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這些是政治教材無法替代的。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動性,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共產(chǎn)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達到提高學生人格思想素質(zhì)的目的。
語文教學能夠融知識教育、能力訓練、道德培養(yǎng)、情操陶冶于一體,采取理論灌輸、耐心疏導、情感感染、榜樣示范、實踐鍛煉等多種方法,使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又受到情與理的潛移默化,從而陶冶情操、凈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一、發(fā)揮語文教學的思想教育功能,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在學習古詩古文時,學生能體會到古人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淵源。岳飛高唱“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文天祥絕筆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杜甫哀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教材中禮贊對黨、對革命事業(yè)、對共產(chǎn)主義忠貞不渝的內(nèi)容也不少。《七根火柴》中“無名戰(zhàn)士”不惜犧牲寶貴生命珍藏七根火柴,因為紅軍大部隊正遭遇著惡劣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黨更需要保存火種 。學生切身感受到:在黨的利益、人民利益、集體利益面前,個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渡囊饬x》則更激發(fā)青少年學生確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恒實在意義。
文風體現(xiàn)著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風尚。教師授課時不要只從文學的意義上去講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聯(lián)系學生實際樹立人格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偉大的人格滲透到學生的潛意識中,成為他們自覺不自覺仿效的楷模。
二、發(fā)揮語文教學的審美教育功能,在審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大綱》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語文教材中相當一部分課文是文學作品,這為進行審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條件。我們可以充分發(fā)揮作品的審美陶冶功能,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語言、形象、感情,指導學生辨別真假、是非、美丑、善惡,提高鑒別欣賞能力,以飽含情感的“可講因素”誘發(fā)學生感應(yīng)的心靈,使之在美感共鳴中得到凈化,達到人格塑造的目的。這一功能的充分發(fā)揮,給語文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宜通過表情范讀或指導朗讀、生動描述或指導創(chuàng)造性復述、指導課本劇以及多媒體教學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藝術(shù)性的教學語言開啟學生形象思維,激發(fā)情感,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體會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樂愛恨等豐富而深刻的感情。我在講《背影》一課時,懷著對父愛的深刻體驗去動情地講授,學生們情緒受到?jīng)_撞,好幾個學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滾燙的淚,此時無聲勝有聲。然后讓學生講起自己的父親,講起父親如何關(guān)懷、培育自己成長,全班沉浸在濃重的情感氛圍中。我想,不用說教,把孝心獻給父母的觀念早已深刻在每個人的心底?!案腥诵恼?,莫先乎情”。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學生對美是追求的,教師則要引導他們尋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寫人記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蹲咸偬}瀑布》給人帶來對生命的快慰和享受;《散步》中“我”作為中年人扶老攜幼,表現(xiàn)出承前啟后的莊嚴的使命感; 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些人物事跡進行審美注意,在獲得美感享受的同時,凈化心靈,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養(yǎng)料。
三、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對美進行再創(chuàng)造,也有益于塑造健康人格。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自己的審美經(jīng)驗與審美客體融而為一,在創(chuàng)造美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自身。學習《故宮》,學生深深陶醉于祖國優(yōu)美的自然風景和悠久的歷史文化中,此時教師出這樣一個訓練題:找出有關(guān)資料,或者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照片等。由對故宮的描寫展開想象,寫成抒情散文片斷。學生思路大開,有的想到古老的中華民族雖經(jīng)滄桑卻生機勃發(fā),有的想到老年人飽經(jīng)風霜又煥發(fā)青春,都很精彩。
四、走出課堂,在生活實踐中塑造健康人格。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薄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審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過生活實踐才能內(nèi)化為具體的信念和行為方式,進而形成穩(wěn)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綱》也明確地將開展“主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課外活動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
要恰如其分地組織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個積極的人格實踐的機會。過教師節(jié)的時候,學生為了寫好教師教育教學生活的文章,利用課余、假期時間進行采訪。在這一過程中,增進了對老師的感情和理解,磨練了意志,鍛煉了思維能力,這對弘揚尊師重教精神不能不說是一種實際的作法。
課外活動要“寓教于樂”,讓學生學得輕松、有興味,使之生動活潑的性格得到發(fā)展。它可以和課堂教學適當配合,但不必處處配合。師生從中飽覽祖國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風土人情;鍛煉觀察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