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營造課堂氛圍、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樹立學習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加強合作交流。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
小學數學這門基礎性學科,包含著豐富多彩的創(chuàng)新內涵,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中落實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一直以來,小學數學都存在教學模式刻板、教學方法固化的問題。教師幾乎一直采取的是單向灌輸的辦法。學生的獨立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受到無情的扼殺,只會跟著教師的思維走。真正適合于學生的課堂氛圍,來源于師生雙方積極的活躍的、無障礙的溝通。成功的教育有賴于真誠與互相信賴的師生關系,更加依賴于安全與和諧的課堂氛圍。課堂教學是師生雙方最有效的,也是最經常的溝通場所,其本身就應該是有意義的。教師要注意設計好每一個活動細節(jié),力爭創(chuàng)造出寬松融洽、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將學生主體的創(chuàng)造力充分發(fā)揮出來,讓學生的思維更富于創(chuàng)新意識。
二、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數學應當是生活中的數學,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所以情境創(chuàng)設也應當更加接近于生活,接近生活的情境教學才會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更加具有親切感。比如在給一年級的同學講授人民幣的相關知識時,就可以把幾種面額的錢都展示給大家,同學們會很樂于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再比如為二年級的同學講解鐘表知識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利用一段時間自己制作鐘表,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對鐘表就可以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知道了時針、分針、秒針。這樣教師在繼續(xù)講解的時候,就非常方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非常高。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出不錯的鋪墊。還有,小學生一般對圖畫的興趣比較濃厚,很多在課堂上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內容,或者說用語言表達后學生接受起來有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與課堂內容有關的生動的圖畫展現給學生看,比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這一課時,若直接給學生講,學生不易理解,而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將平行四邊形的構圖原理展現在學生面前,效果就很好。具體做法是,指導同學們自己制作平行四邊形,然后將平行四邊形的制作過程轉化為多媒體課件,在上課之前展現給同學們看,同學們就會很清晰地理解求取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過程。
三、樹立創(chuàng)新學習意識
在教學過程當中,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驗、不同方法的嘗試,使學生接觸到貼近生活的實例,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同生活問題息息相關。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掌握猜測、觀察與操作的方法,培養(yǎng)其發(fā)現意識與探索意識。比如在組織開班會之前,可以讓同學們先算一下共需多少經費。先把班級內總的經費數量告訴學生,再讓學生去實地調查活動需要物品的價格。調查完成之后,制做出表格,再讓學生根據表格做出深入的探究學習。按照學生人數購買各種水果與小吃,總共需要購買多少,一共有幾種購買方案,哪種方案能在不超支的情況下,讓同學們吃得最好。這樣根據生活實際得來的探究性習題可以讓學生做更加積極的努力,學生將不同的探究結果交到老師那里以后,老師把比較有代表性的成果篩選出來,再讓學生在班級內進行比較研究,最終找出最佳方案,在下次班會中即可按照這一方案進行,滿足學生的成就感。這樣寓教學于生活的探究學習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是非常有利的。
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加強訓練,使學生在舉一反三的過程中,得到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要明白教材只是一個例子,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以教材為中心,形成開創(chuàng)性思維,視野更寬、思維更廣,要讓學生明白教材中的每部分內容不只是孤立存在的,各部分內容都有其內在的聯系,在聯系中蘊含著思想、方法與邏輯體系。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回憶,將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到一起,進行分析與歸納,找到規(guī)律,比如在學習異分母分數的加減運算時,可以先讓學生試著做運算,學生無法解答時,提示學生:能不能把這種習題轉化為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呢?在提示中完成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舉一反三,重點就是思維的求異與發(fā)散,重點是知識的遷移與整體提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隨時進行強化訓練,用教材引導生活實際,用生活實際拓寬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五、強化自主交流與合作
自主交流與合作重點是指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織教學活動的方法,通過各小組成員的配合協作,發(fā)揮出集體的積極性,最終達到完成既定教學任務的目標。自主交流與合作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一種突破性挑戰(zhàn),真正把學生推到了主體性地位,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與主動性得到切實發(fā)揮,這種學習辦法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注意事項就是合理分組。第一,應當注意互相幫助、優(yōu)勢互補。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與學習能力等的不同,把學生分為若干學習組,人數以4-5人為佳??梢詫嗉墐鹊南冗M生與后進生合理分配到一起,優(yōu)勢互補,最終達到共同進步。這樣做,既能讓小組合作很快解決學習上的問題,也能使每名學習后進生找到學習榜樣、模仿學習榜樣。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第二是要就近組合、靈活調整。注意小組成員是可變的,而非固定的。教師可以依據不同的學習內容,靈活安排小組成員構成,比如在學習統計的知識時,為了更清楚地合作交流家庭成員人數,可以打散原有分組,讓住得近的同學劃分為一組,各組可以在課后與周末時間非常方便地進行統計調查。在學習其他內容的時候,也可以按照需要進行組別的重新劃分。
總 結:
在當前的課改環(huán)境下,教師要將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出來,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探索性學習,才能最終達到課堂效率提升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何家康 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教育的幾點思考[J].廣西教育A(小教版) 2009(4)
[2] 崔婉婷 小學數學活動體驗的實踐探索[J].教育科研論壇 2011(3)
[3] 毛思媛 小學數學問題情境的有效設立[J].教育實踐與研究 2009(3)
[4] 王嫦娥 情境中探究探究中創(chuàng)造--小學數學\"再創(chuàng)造\"學習情境探究[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 2004,6(1)
[5] 馬寧 在快樂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成功動機[J].學周刊C版 2010(11)